心电图学 课件1
–不同瞬间各向量方向、强度不断变化
• 心电图反映综合向量的动态过程
综合向量的形成
综合向量的形成
动态的综合向量决定心电图
• 综合向量方向→→ECG波形的方向(极性) • 综合向量强度→→ECG波形的高低(电压) • 综合向量时间→→ECG波形的宽度(间期)
体表记录ECG的原理
• 容积导电 某一瞬间
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
• “0”相
– 外来刺激 – Na+渗入细胞 – 阈电位(-60mV) – 除极作用 – 形成R波升支
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
• “0”相
– -55mV时,慢 钠通道开放, Ca++缓慢内流
– -10mV氯通道 开放,Cl-内流
– 形成R波升支
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
• “1”相
– 快Na+通道失活 – Cl-快速内流 – -10mV氯通道
• 正极面对除极
除极强度与QRS电压的关系
• 正极面对除极
容积导电的特点
• 全部容积均导电
–容积各处均带电荷 –靠阳极为阳电荷 –靠明极为阴电荷
容积导电的特点
• 全部容积均导电 • 电压的决定因素
• E= V·cosθ/ r2 • 靠电极近电压高 • 靠电极远电压低
容积导电的特点
• 全部容积均导电 • 电压的决定因素
容积导电的特点
• 全部容积均导电 • 电压的决定因素 • 导联
波
小结
• 静息电位:细胞膜呈极化状态 • 动作电位:“0”相除极,“1、2、3”相 • 复 单极个细胞的电位变化不等于ECG • 所有心肌细胞的电活动产生ECG • 心肌的电活动触发心肌的机械活动 • ECG与心肌的机械活动的概念不可混淆
心肌细胞的特性
• 兴奋性 • 传导性 • 自律性 • 收缩性
探测电极与QRS波形的关系
• 单极 • 双极
– 正极面对除极
探测电极与QRS波形的关系
• 单极 • 双极
– 正极面对除极 – 正极背离除极
探测电极与QRS波形的关系
• 单极 • 双极
– 正极面对除极 – 正极背离除极 – 正负极垂直除极
除极强度与QRS电压的关系
• 正极面对除极
除极强度与QRS电压的关系
ECG各波段的形成
ECG各波段的形成
ECG各波段的形成
ECG各波段的形成
心肌细胞的特性
• 兴奋性 • 传导性 • 自律性 • 收缩性
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
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
• 静息电位 K+平衡电位 • Nernst方程计算 Em=61.5×1og(Co/Ci) • Em=61.5×1og(4/140) =-90毫伏
心电图学
(1) (Electrocardiography ECG)
长海医院心内科 曹江
心电图的定义
•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 心脏在机械舒缩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电 活动用仪器记录成连续的曲线
• 简称 ECG或EKG
1791:Galvani discovers that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a frog's heart leads to muscular contraction
失活 – 形成R波降支
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
• “2”相
– Ca++内流和K+ 外渗抵消,形 成平台
– 相当于ST段 – “1”、“2”相
交界点相当于J 点
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
• “3”相
– -55mV,慢钙 通道关闭
– K+快速外流 – 相当于T波 – 最大舒张电位
时快K+外流停 止 – U波
小结
心电图机
晶体管心电图机
小型集成电路心电图机
心电图机
多通道、多功能、智能化
心脏解剖
心脏解剖
• 窦房结 • 结间束 • 房间束 • 房室结 • 房室束或叫希氏束 • 左、右束支 • 浦顷野氏纤维
12导联ECG
a
典型ECG各波段
ECG各波段的形成
ECG各波段的形成
ECG各波段的形成
ECG各波段的形成
• 身体各部体表电压不同
–左肩>右肩 –髋部>左肩、右肩 –心前区更高
• 左臂各处与左肩部大致相同
探测电极与QRS波形的关系
• 单极
– 面对除极方向
探测电极与QRS波形的关系
• 单极
– 面对除极方向 – 背离除极方向
探测电极与QRS波形的关系
• 单极
– 面对除极方向 – 背离除极方向 – 在除极过程中间
• 静息电位:-90mV,细胞膜呈极化状态 • 动作电位:“0”相除极,“1、2、3”相
复极
– 心房(所有心房肌):除极产生P波 – 心室(所有心室肌):“0、1”相产生QRS波 – 心室(所有心室肌):“2”相产生ST段 – 心室(所有心室肌):“3”相产生T波 – 心室(所有心室肌):“4”相钠泵活动产生U
– 双极导联:VX–VY – 单极导联:VX或VY
连续记录心动 周期电压变化
容积导电的特点
• 全部容积均导电 • 电压的决定因素 • 导联 • 心电符合容积导电
–心电通过体液与组 织传导至全身
–体表即可记录电压 变化
记录体表ECG
• 体表电压
– 心脏电压(100mV)→容积导电法则→组织 的阻抗→体表电压(1mV左右)
除极的“连锁反应”(传导性)
除极的“连锁反应”(传导性)
除极的“连锁反应”(传导性)
除极的“连锁反应”(传导性)
除极的“连锁反应”(传导性)
向量的概念:强度+方向
心电综合向量
• 同时存在多个心电向量
–兴奋经传导系统传导至许多心肌细胞 –兴奋的传导为多方向性
• 同一瞬间各向量方向、强度不同 • 同一瞬间所有向量叠加为综合向量 • 综合向量的方向与强度不断改变
式心电图机
cardiography
– 研究了多种心脏疾病的心电图
– 1924年荣获了诺贝尔医学奖
心电图的历史
• 1932年
– Wolferth 首次描述了胸前导联(V1-6)
• 1942年
– Goldberger引进了肢体加压导联(aVR, aVL和 aVF)
心电图机
Einthoven发明的弦线式心电图机
Carlo Matteucci
1887年英国生理学家Augustuhoven
– 1893年提出了心电图 ‘Electrocardiogram’的 命名, 建立肢体导联
– 发现心电图包括P, Q, R, S和 T波
– 1903年研制成功弦线 Father of Elect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