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议论文阅读练习

九年级议论文阅读练习

(一)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美国中学生头脑奥林匹克比赛中有一道竞赛题,要求参赛学生设计一种水上运载工具,但要打破常规造型,强调求异思维,体现创新精神。

许多学生绞尽脑汁,设计了各种造型的运载工具,可总摆脱不了大家熟知的船的形状和结构,惟独有一位学生构思奇特,他设计的作品像一只硕大的“水蜘蛛”,不像船那样在水上航行,而是像水蜘蛛那样在水面上“爬行”。

这件作品在所有参赛作品中独树一帜,引人注目。

虽然这一设计最后在实际操作中失败了,但几乎所有的评委都给他亮了最高分。

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个实例。

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新技术革命风起云涌,各国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放到了异常突出的地位。

因为创造活动是人类生存与人类文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人类知识进化的源泉。

“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

那么,怎样培养创造力呢?科学巨匠牛顿说,他所以取得伟大的成就,是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这:“巨人”可以理解为无数前人所创造的知识的化身。

积累知识是基础,融通知识更重要。

现代科学技术正朝着既不断分化又不断综合的方向发展,新知识的生长点往往出现在学科的边缘和学科之间的交叉处。

学文科的学生应懂一些理科知识,学理科的学生也应涉猎文学艺术。

法国化学家利希腾贝格说过:“一个只知道化学的化学家,他未必真懂化学。

”广泛涉猎,博学多识,学贯古今,触类旁通,应该成为当代有志中学生共同的追求。

我们掌握的知识越多,就越容易产生新的联想、新的见解、新的创造;但我们对某一事物的传统意义知之太多,又会阻碍思维的灵活性,使我们不由自主地被前人牵着鼻子走,从而形成智力屏障,导致创造能力的僵化。

古今中外有不少人勤奋刻苦,但终其一生,有积累而无创造,为知识所累,为知识所困。

同学们要学会把心智的“杯子”空出来,为思路的开拓变化留有充分的余地,使知识能灵活地聚合、置换、跳跃、碰撞,进发出创造的火花。

善于捕捉热线,随时记录灵感。

“热线”就是酝酿成熟了的想法和思路.一旦有热线闪烁就要抓住不放.深入挖掘。

当然也要善于抓住转瞬即逝的“一闪之念”,对于那些突然闯入脑际的新思想、新概念、新形象,要随时摘记,定期整理,深入思考,激发创造。

化学家诺贝尔就是受到笔记本中“硝化甘油掉在沙地上随即凝结起来”这句话的启友,成功地解决了硝化甘油的运输问题。

每一位学生都要为自己准备一本思想记录本,当新的思想、新的灵感在头脑中闪现的时候,及时把它记下来,长期坚持,养成习惯,敏捷的思维品质和出众的创造才能就能逐渐培养出来。

1.细读全文,说说作者的观点是什么?2.文中第4段为什么说“积累知识是基础,融通知识更重要”?3.文中第5段“学会把心智的‘杯子’空出来”应如何理解?4.文中第6段举诺贝尔的事例是为了证明什么道理?5.结合实际,试举一例来谈谈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性。

(80字左右)(一)答案:1.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

2.新知识的生长点往往出现在学科的边缘和学科之间的交叉处。

3.不被知识束缚,在头脑中留有创造的空间。

4.善于记录灵感,才有利于激发创造。

5.略。

(二)参考答案:1.针对工作忙,头绪多,没有时间读书的现象。

这样的写法有针对性,有说服力 2.读书有三益。

3.答出“忘我”方面的内容即可。

4.充当事实论据来论证读书可以疗疾。

5.A 6.言之有理即可。

(二) 何不去登山①许多平铺直叙的日子以后,一次偶然的远足,你突然发现,原来在生命盆地和平原的边缘,有山;在你生命的底蕴中,原本有山。

②世界充满了起伏变化,它以不同的高度铺展着各异的风景,又以大自然的平衡之手,着意营造了险峻处的美丽。

这一哲理也结晶在一句唐诗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③知道你很忧郁,于是我说,何不去登山?在山上可以俯瞰朝霞落日.感受天广地阔的景致;还可以大喊一声你爱的人的名字,听听山谷旷远的回声。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那种空灵高峻之美,须得身经心历。

山与你互相等待,却很可能一生中失之交臂,让你一辈子都矮在平原。

④山峰入云也许尚不足于却步,最难的莫过于翻越自身惰性的屏障。

在一座十万年山龄、千百仞身高的大山面前,以苍天的眼望去,人便缩成了蚂蚁,仿佛动与不动都失去了大的意义;倘若以蚂蚁的眼望去,人又是顶天立地。

高度决定了层次,层次决定了视域,视域决定了心境,这心境则又是一层精神的仁山智水。

⑤这种高度,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地从前人书里发现。

俯身字阶行梯,神游八方四极,你能看到大洋彼岸有个叫瓦特的人,正从姥姥的烧水壶里揣摩着蒸汽机;还能看到此山脚下百多年前,一群如花似玉的女子在大观园内,如何红楼一梦尽历一个王朝的荣辱兴衰。

⑥这种高度,我们还可以从人世文明、社会昌盛、科学进步中觅得。

这时候个人往往超越攀援的客体,也成为海拔的主体。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立身于人类公利的山峰,那是杜甫亘古千秋的境界。

沐底层风雨,则有“自非旷世怀登兹翻白忧”的沉郁。

浴高处日月,又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奇。

⑦这种高度原来就坐落在你的内心,耸立在幼时的志向里,绵延在壮年的走向中。

许多先天低矮、其貌不扬的人,因着攀登而气韵高雅、卓然不群,举手投足间荟萃了海拔数百米乃至数千米的风度。

⑧人在山中,才知道,白云也可以抓上一把,苍翠竟有清甜的味道;人在山中.才知道.高度永远是一个变量,而快乐则是附于跋涉过程的函数;人在山中,才知道,庄严是望远时的一种心境,高处才能指点江山。

⑨生命中,原本有山;高山上,必有昂扬的生命。

1.谈谈你对文中“登山”的理解。

2.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选文第③段画线句的理解。

3.文章引用的诗句中,有的蕴含了登高望远的哲理,有的表现了俯视一切的气概,请找出来写在下面。

登高望远:俯视一切:4.本文以“登山”为话题,为何在第⑤段中举了瓦特的例子?5.选文第⑧段三个句子在句式上有何特点?有何作用?6.你在学习上也需要翻越很多山峰,结合本文,谈谈你的感悟。

(二)答案:1.文中的“登山”既指登临自然界的高峰,也指翻越人生的高峰(或翻越内心屏障,超越自我)。

2.生活中有许多山峰等待你去攀登,如果你不去努力,就可能在乎庸中度过一生。

(意思对即可) 3.登高望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俯视一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瓦特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即是登山的开始,生活中的山峰就在你的身边。

(或答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也可) 5.排比句式。

既增强了语言气势,又淋漓尽致地写出“登山”过程的美好感受。

6.示例:学习中有许多困难需要我们战胜它,每克服一个困难就是翻过一座山,就是一次心灵的陶冶、自我的超越。

(三)天才就是非凡的傻劲①关于天才,大小词典有相仿释义:有卓绝聪明才智的人。

不知从何时开始,渐渐质疑甚至厌烦起这种说法来。

②古今中外无数事例几乎都与词典上的释义相左:李时珍写《本草纲目》30年,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37年,歌德写《浮士德》60年;诺贝尔研制无烟炸药,屡败屡试,煎熬8年才出成果;陈景润为证明歌德巴赫猜想,拖着病体,顶着压力,于斗室之中、油灯之下埋头演算……真令人感叹。

③以上人物,都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按通常的理解,他们都有卓绝的聪明才智,都属于天才。

然而,我读他们,非但没有读出他们的聪明才智,反而读出了他们的傻劲来。

写一部书,有的几近用了毕生精力,能说不傻?有的除了疯狂地埋头于自己的选择,简直不知世上还有其他可爱的事物,能说不傻?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人生可享受的美妙也多不胜数,许多聪明的人,有条件享受的,就去享受;没有条件享受的,也挖空心思创造条件享受。

哪像他们,糊涂到这般地步,连常人应有的享受也随便放弃了,而且千方百计自找苦头来吃。

④这些人物取得杰出的成就,究竟是凭傻劲还是凭聪明?⑤一生获有1300多项专利的天才发明家爱迪生肯定地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现代人才学家也关注了这一问题,他们的研究结果是:一个人事业上成功,其专业知识或技术只起百分之十五的作用,而其他方面要起百分之八十五的作用。

这其他方面与“傻劲”有关:如执著、正义感、责任感……这个结论同样把聪明才智放在第二位。

⑥如此看来,词典里的“天才”释义有些偏颇,建议重写,尽量强调有益于人类的成就,尽量突出“傻劲”的意义,尽量淡化聪明才智的作用。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根据你的阅读经验,你是怎样找出这一论点的?2.读第②段中画线的部分,在省略号前另补充两个类似的事例。

(1)(2)3.本文运用了论证、论证、论证的论证方法。

4.全文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的段落是第段。

(写出段落序号即可)5.读文章第⑤段,你认为与“傻劲”有关的“其他方面”还有哪些?请你写出两种。

(1)(2)6.文章第⑤段引用了爱迪生的那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依本文作者看来,“百分之一”指的是;“百分之九十九”指的是。

调动你的阅渎积累,请另写一句类似的言。

(三)答案:1.天才就是非凡的傻劲阅渎议论文找论点应先关注题目。

(或可根据论据反推出论点) 2.示例1:(1)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34年; (2)哥白尼写《天体运行》36年。

示例2:(1)司马迁从20岁开始漫游,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兀兀穷年,终于写出《史记》;(2)居里夫人在1350多个日夜里,重复着又脏又重的体力劳动,才从8吨沥青铀矿残渣中提炼出l克的镭。

示例3:(1)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 (2)爱迪生发明蓄电池,试验了一万多次才告成功。

3.举例道理对比 4.④ 5.示例:合作能力意志毅力勤奋刻苦 6.聪明(聪明才智) “傻劲”名言示例:天才出自勤奋(四)成熟的稻谷会弯腰电视节目主持人李咏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谈到自己婚姻幸福的秘诀。

他说:“夫妻之间难免会因为争吵失和,我每次吵架后总是首先向妻子认错。

”记者问道:“如此一来,您不觉得很没面子吗?”李咏笑呵呵地说:“成熟的稻谷才会弯腰。

”成熟的稻谷才会弯腰,这是一句多么朴素而深刻的哲言。

成熟的稻谷之所以会弯腰,是因为它经过默默地孕育已经结出成熟的果实。

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忽视了这个道理。

难怪孟买佛学院将弯腰作为学生入学的第一课。

孟买佛学院是印度最著名的佛学院之一。

在它的正门旁边开了一个小门,门高l.5米,宽40厘米。

一个成年人进去,不仅要侧身,而且还得弯腰,否则就是碰了壁也无法入内。

所有新来的学生,都会由他的老师带领着来到这个小门前,弯腰进出一次。

老师教育大家说:大门当然进出方便,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要进入的地方没有很宽阔的大门,或者,有的大门不是随便可以进入的。

这个时候,只有学会了弯腰侧身、暂时放下尊贵和体面的人才能进入,否则你只能被挡在门外。

这是佛家的哲理,其实也是人生的哲学。

你留意过大雪过后的雪松吗?它的树枝因积雪而压弯了腰,低垂下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