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吴黎宏①书是灵魂的伴侣、精神的导师、心灵的良医,书给人的馈赠与帮助可谓无穷。
对我来说,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
②读书可以避免浅陋直白,让心灵丰盈圆润。
大学毕业刚工作时,我工作热情主动却有些马虎,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待人真诚却嫌直白,有时甚至好心办了坏事。
这些问题,固然有客观的原因,但说到底,还是心智不够成熟,修养不到家。
除了在生活中体悟之外,我常从书中找老师,在阅读中修炼心性。
通过读《论语》《菜根谭》《小窗幽记》,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学会了换位思考。
由是,心智日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
③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
社会不同于象牙塔,要面对的事情很多,烦恼总是难免。
但烦恼不能成为障碍,情绪不能带进工作,压力应及时化解。
对我而言,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宛如冬天在温暖的炉前烤火,所有的忧愁、愤怒、牢骚都会像衣服上的湿气被烤得烟消云散。
读《诗经》,让心灵在纯真无邪的原野上奔腾;读《庄子》,任自己的灵魂尽情“逍遥游”;读清新隽永的散文,如沐春风饮清泉般畅快……可以说,读一本早就想读的书,就像遇见了仰慕已久的朋友。
而且,读书的愉悦是发自内心、出于精神层面的乐趣,是充实持久、不可替代的快乐。
④。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容易变得浮躁,其作为一名干部,不时对自己的品德修养进行校正,十分重要。
对我来说,向书中的古代圣贤寻求教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王阳明认为,君子要懂得“收放心”,磨炼自己的心性……通过读书,让自己沉淀下去,把心收回来。
一定意义上,业余时间坚持读书,对世俗生活保持一份超然心态,能使人远离庸俗无聊,不被五光十色的诱惑所左右,有效遏制“病毒入侵”,守住心灵的宁静与澄澈。
⑤读书可以疗治心理创伤,让心灵坚韧强大。
书籍是精神上的“港湾”。
人都会经历挫折、冷遇等这样那样的磨难,给心灵造成一定的创伤。
心灵的伤痛可能无法从医生那里得到疗治,甚至难以从亲朋那里得到抚慰,而无言的书卷可以给我们慰藉。
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而著《国语》……在逆境中读书,会因处境不同而获得不一样的感受,于豁然开朗中深化对人生世事的认识,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以坚韧的意志面对挑战,以崭新的状态面对人生。
⑥读书是最好的养心之道。
读书让人心诚、心正、心宽,更让人心静、心怡、心安,从而从容睿智地面对人生。
(摘自《人民日报》2016年5月16日第5版)(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根据第④段的内容,在段首横线处补写一句能表明本段观点的话(句式要与前后段段首句一致)。
(3)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4)文中第③段画波浪线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5)请你在第⑤段省略号处,再补充一个事例。
【答案】(1)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2)示例:读书可以防止(远离)浮躁贪婪(庸俗无聊),让心灵宁静淡泊(澄澈)。
(意对即可)(3)选文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接着用段首排比的方式提出分论点,逐一具体论述读书对心灵修复的益处;最后点明读书的意义:读书能让人“从容睿智地面对人生”。
(4)比喻论证;把“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比作“‘烤火’可以把‘衣服上的湿气烤得烟消云散’ ”,生动形象地证明了“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的观点。
(5)示例:西伯拘而演《周易》吴敬梓落第方写《儒林外史》【解析】【分析】(1)标题“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就是论点。
标题是读者接触论文的第一信息,对读者是否注意、选择该议论文来阅读具有重要的意义。
标题就是论点好处就是直截了当,开宗明义。
(2)要通过第④段,把握主要内容,根据前后段段首句的结构特点,组织一句能概括此语段内容的观点句。
句式结构为“读书可以……让……”。
如“读书可以防止浮躁贪婪,让心灵宁静淡泊”等。
一定要以读懂段落内容为前提。
(3)此文没有词语作为标志,就要仔细阅读文章内容,读懂内容后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术语作答。
选文首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用段首排比的方式提出分论点,最后点明读书的意义。
(4)“读书……宛如冬天在温暖的炉前烤火”运用了典型的比喻论证方法。
答作用,要找到此段的观点句。
即生动形象地证明了“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的观点。
论证方法就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
(5)点一定要能统率材料,而材料一定要能证明论点。
材料与观点必须统一。
论据与论点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因此论据与论点之间应有内在联系、有契合点才行,否则就不能证明论点。
所举事例一定要能证明第⑤段段首观点句“读书可以疗治心理创伤,让心灵坚韧强大”。
故答案为:⑴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⑵示例:读书可以防止(远离)浮躁贪婪(庸俗无聊),让心灵宁静淡泊(澄澈)。
(意对即可);⑶选文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接着用段首排比的方式提出分论点,逐一具体论述读书对心灵修复的益处;最后点明读书的意义:读书能让人“从容睿智地面对人生” ;⑷比喻论证;把“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比作“‘烤火’可以把‘衣服上的湿气烤得烟消云散’ ”,生动形象地证明了“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的观点;⑸示例:西伯拘而演《周易》吴敬梓落第方写《儒林外史》。
【点评】⑴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提炼和概括议论文的论点,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
首先读懂文章的内容,弄清作者针对什么问题而发表议论,然后再看作者对这个问题的观点是什么;⑵本题考查分论点的补写。
解答此题根据本段的内容,用与其他分论点的相同句式表述出来即可。
⑶本题考查的是论证思路。
解答此题时在理解第六段内容的基础上,清楚把握这段文字的论证层次,用上“首先”“其次”“接着”“最后”等等的标志词语通顺表述即可⑷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论证方法的判断。
要熟练掌握常用的论证方法及其相关作用。
⑸本题要求补充论据。
解答此题时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要围绕“ 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的观点补充事实论据,用“人+事”的格式表述,然后按照事实论据作用的答题方法解答即可。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以“拙诚”赢“百巧”郝启荣①“宁为世人笑其拙,勿为君子病其巧。
”现实生活中,一个质朴拙诚的人,因待人接物老实可靠,往往容易获取信任;经常自作聪明的人,机关算尽、处处讨巧,却令人感觉圆俗奸滑,不能不防。
②为人,贵在朴讷诚笃。
《韩非子》记载,魏文侯与守山的人约定了打猎时间,临出发前刮起大风,遭随从劝阻。
文侯说:“不可。
以疾风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
”于是他亲自驾车前去,告知守山之人作罢。
守诚,是做人之根本,做事的前提。
翻阅史书,晏子为何能被齐景公委以重任?周勃何以被汉高祖托付大事?一个“诚”字,正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对个人来说,诚信重千钧,因拙诚赢得的公信力与感召力,不仅能感染人、打动人,更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
③与拙诚对应的是“百巧”。
这种行为,看似精明、实则愚笨,时常聪明反被聪明误。
三国时,李康在《运命论》中专为巧伪的滑头画过群像:“俯仰尊贵之颜,逶迤势利之间;意无是非,赞之如流;言无可否,应之如响。
”投机取巧之人,多善于利用花言巧语来苦心钻营,处心积虑谋求私利。
《郁离子》记载,越国商人虞孚在吴国卖漆,本来可以稳获厚利,但他偷偷掺假导致漆料变质,结果弄巧成拙、信誉扫地,最终沦为乞丐。
可见,“取巧”实则“巧取”,尽管占了一时的便宜,但失去的却是众人的信任。
④现实中,坚守拙诚,殊为不易。
在我们身边,有些人虽然在道理上很清楚,但行动上还是喜巧厌拙、外诚内滑。
有的当“两面人”,把忠诚喊得山响,表态时信誓旦旦,暗地里却腐化堕落,直至身陷囹圄;有的在工作中媚上欺下、虚多实少、阳奉阴违,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搞政绩工程、玩数字游戏……“兵法”太多、“机谋”太深、过度“包装”,其本质上是诚信不足,缺乏实干与担当精神。
其结果,也只能是自欺欺人、适得其反。
⑤没有诚信,人生的高楼便会地基不稳,事业的巅峰也只能昙花一现。
做人如此,为官从政更是如此。
讲诚信,向来是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
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说:“我们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纯洁,不能欺骗自己,不能欺骗人民,也不能欺骗古人。
这是我们共产党员的一大特点,也是一大优点。
”杨善洲恪守“给家乡办一两件事”的诺言,退休第三天就走进大山,绿了荒岭,也造就了一片精神绿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道至简,与其热衷搞花活、玩心计,不如静心干事,以徙木立信的拙诚、愚公移山的韧劲克服困难、创造奇迹。
⑥周恩来同志说过,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
自觉做老实人而不是“老练人”,讲求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一个人才能把做事的原则内化为做人的准则,成就真正的自己。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月12日)(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3)文章第②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阅读第⑤段,在横线处补写一个当代的事实论据。
(不超过35个字)【答案】(1)自觉做老实人而不是“老练人”,把做事的原则内化为做人的准则,成就真正的自己。
(或“以‘拙诚’赢‘百巧’”)(意近即可得分)(2)通过引用和对比,引出议论的话题——拙诚;充当论据证明中心论点。
(3)举例论证;通过魏文侯守信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为人,贵在朴讷诚笃(守诚,是做人之根本,做事的前提)”的观点,从而证明中心论点,富有说服力。
(论证方法1分,作用1分)(4)示例:黄大发动员村民修渠,“修不通,我拿命来换”,绝壁中凿通一道“天渠”。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中心论点的把握。
论点的提出有以下几种方式:标题表明论点,开篇提出论点,结尾归纳论点。
从本文来看,作者在文中一直围绕着标题“以‘拙诚’赢‘百巧’”展开论述,结尾以“自觉做老实人而不是‘老练人’,把做事的原则内化为做人的准则,成就真正的自己”扣题作结。
(2)此题考查理解议论文引论作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