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的特征》同步练习
基础过关
知识点一 种群与种群密度
1.欧洲极品海水鱼类——地中海鳎鱼, 已经在威海市人工育苗成功。
该种鱼个大肉厚, 体形修长、优美,肉质具有特殊微妙的甜味,十分适合在我国南北方大面积推广养殖。
威海
其中 6个池塘养的是鲫鱼, 另外 2个池塘养的是地中海鳎鱼, 那么, 这8个池塘里的鱼是
A. —个群落
B .一个物种
C .两个种群
D .八个种群
2. 下列叙述中,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 A. 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 B. 某森林每平方千米范围内猞猁的数量 C. 某湖泊一年中鲫鱼新增加的个体数 D .一亩水稻的年产量
知识点二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3. 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
①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 将该地按照长度分成
中央划一个大小为1 m 2的样方②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 照长度分成 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 取其最大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④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 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 密度的估计值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4. 利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丘陵地区 4 km 2区域中刺猬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并标记
5
0只刺猬,第二次捕获 40只刺猬,其中有标记的 5只。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基本相同
B. 迁入率和迁出率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
C. 标记符号过分醒目可能增大刺猬被捕获的概率
2
D .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 400只/km
知识点三 种群的特征
5. 2008年年初的严寒天气导致大量动物死亡。
下列哪两个因素从根本上决定着动物种 群数量的增长
(
)
A. 出生率和食物供应
市水产研究所有 8个池塘,
10等份,在每份的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
B. 死亡率和迁出率
C. 死亡率和种群占据的地域面积
D .出生率和死亡率
6. 下列4个种群不同年龄的个体数曲线图中,依次表示的是
A. 甲、乙表示衰退型,丙表示稳定型,丁表示增长型
B. 甲表示增长型,乙、丙表示稳定型,丁表示衰退型
C. 甲、乙表示增长型,丙表示稳定型,丁表示衰退型
D .甲表示衰退型,乙、丙表示稳定型,丁表示增长型
7.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关键因素。
在2010年11月份南
方某沿海城市对本市居住人口进行了调查,发现人口密度不断增大,在人口调查途中发现市郊大雁
数量也比以前增多不少。
对于人口和大雁种群密度增大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人口密度不断增大主要是迁入增多,大雁数量增多主要是迁入增多
B. 人口密度不断增大主要是出生率增大,大雁数量增多主要是迁入增多
C. 人口密度不断增大主要是迁入增多,大雁数量增多主要是出生率增大
D .人口密度不断增大主要是出生率增大,大雁数量增多主要是出生率增大
8. 下图是依据我国3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人口年龄结构。
下面是对上述三图的描述,完全正确的是( )
A. 图a是增长型,从图c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
B. 图a、图b、图c都是衰退型
C. 图b是典型的稳定型,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
D .图a、图b、图c都是稳定型
能力提升
9. 下列关于种群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生殖前年龄组个体数大于生殖后年龄组个体数,种群数量一定增长②没有迁出和迁入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的数量一定增长③动物对捕捉器具有条件反射的种群不能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④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其繁殖期个体数一定大于衰退型繁殖期个体数⑤种群特征是单独个体不具备的
A. ①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 .②④
10. 在种群的
下列特征中,对推导种群数量变化影响最小的是( )
A.种群密度
B.年龄结构
c.性别比例 D .出生率和死亡率
11. 下列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如某年平均每10万人中出生1 862个孩子,则该年的出生率为1.862 %。
B. 某种群某时间段内死亡率增大,则种群密度必定减小
C. 影响人口出生率和其他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差别较大
D •农忙时期,导致某大城市人口数量直线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12. 某同学为了调查某区域内麻雀和黄鹂的种群密度,在该区域内随机设置了若干捕鸟
网。
捕获结果统计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该区域麻雀大约有322只,黄鹂大约有172只
C. 该区域所有的麻雀和黄鹂分别构成一个种群
D •由于标记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所以计算的结果偏小
13. 根据表中甲、乙两个国家各年龄段的人口数量统计数据,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B. 甲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乙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
C. 甲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
D•甲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乙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
14.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样方
法常适用于对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
__________ 。
某同学采用样方法对一种植物进行计数,如图甲是其中的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
分布情况(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
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株。
(2) 乙图表示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该图显示:在一定的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
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
调查该植物的样方面积最好是 __________ m2。
(3) 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对某种植物进行计数,结果分别是n i、n2、n3,则该种植物的
种群密度为 _______________ 株/ m2。
15. 在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探究活动中,有以下实践活动,阅读后请回答相关问题。
(1) 若一块农田长100 m,宽30 m,在对该地块的蒲公英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取10个
大小为1 m2的样方,那么,从长的一边计起,第二个样方的中心应在地长的_________ m,地
宽的________ m处。
(2) 假设我们所调查的一块地里的
蒲公英的分布比较均匀,10个小组各自统计的一个样方的结果如下表:
____ —组。
如果这两个组的实际数据之和应为5株,则该地块的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_ 株/ m2。
(3) 用干燥的豆子装满一只塑料广口瓶。
你的目的是测定这只瓶子里豆子的数量。
但你
没有时间一颗颗数,你可以用下面的工具帮助测定豆子的数量。
工具:一把尺、一张50 cm X 50 cm的白纸、一枝铅笔、一只烧杯和另一只大的广口瓶。
请写出你的探究思路。
个性拓展
16. 龙虾是极受欢迎的海鲜,在各地都面临过度捕捞的危险,下面是对某地龙虾种群的
捕捞情况和龙虾大小(量取龙虾的背甲长度)所作的分析,如图所示(a1、a2、b1、b2)。
请回
答下列问题:
(1)通过图________ 可以看出,龙虾的种群密度和栖息地质量_____________ (有关或无关)。
( 2) 通过图_______ 可以看出,栖息地质量对龙虾大小的影响 ____________ ( 大或小) 。
(3) 通过b i和b2两图比较,甲地和乙地最多的“背甲长度”群分别是___________ mm、 ___ ___ m m。
(4) 根据图b i和b2可以看出,________ 地点的捕捞情形比较严重。
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
答案
1.C 2.B 3.B 4.D 5.D 6.C 7.A 8.A 9.C 10.A 11.C 12.D 13.B 14.(1) 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8 ( 2)物种数迅速增多,并逐渐达到最多后保持稳定S0
(3)( n1+n2+n3)/( 3S0)
15.( 1)15 15 (2) 1和8 2.8
(3) 探究思路:用样方法测。
①在白纸上制作一方格表,如图。
②将瓶内的豆子随机(闭眼)撒在方格纸上,在方格纸上选5〜6个具有代表性的格子作为样方,求平均值,计算出豆子的数量。
③为尽量减少误差,应增加上述工作的次数,然后求其平均值。
16.(1)a1 有关(2) a2 小( 3) 50 40 ( 4)乙乙地分布的曲线和甲地比较,数量高峰偏向左边,说明大龙虾被捕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