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周测答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1. 【答案】B【解析】“内心受到了很大的委屈”分析错误,是德丽雅感到自己不应该撒谎。
2. 【答案】
(1)内容:①只要一心爱好自己的艺术,就可以忍受为艺术做出的牺牲;②只要你深爱自己的爱人,为爱人做出的任何牺牲都是可以忍受的。
(2)情节:①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②使文章前后照应,结构完整。
(3)人物及主题:①层层深入,丰富了德丽雅和乔的人物形象;②突出了“有爱才有幸福”
的主题。
(每点2分)
3. 【答案】
(1)小说的结局是男主人公在洗衣作坊做烧火工,女主人公做烫衣工。
(2分)
(2)出人意料:小说中两人都追求艺术学习,在面对生活困难时,①妻子德丽雅以“教授音乐”为名在洗衣店烫衬衣;②丈夫乔以“到公园画画出售”为名在洗衣店做烧火工。
这些情节看似与结局矛盾,却使结局具有出人意料之感。
(2分,男女主人公情节概括各1分)
(3)情理之中:①男主人公回到家后,“把手上许多似乎是黑色颜料的东西洗掉”;两次提到“十八块钱”;②女主人公赚到钱后“愉快自豪、有些疲惫不堪”,“有些厌倦”;德丽雅说手上的绷带是“涂了油的软纱”;手被烫伤,说漏嘴。
这些情节其实在为结局做铺垫,使结局皆在情理之中。
(2分,男女主人公情节概括各1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
【答案】4. D
5. ①尾联运用了想象和以景结情(或融情于景)的手法。
②诗人想象收复西京后,在来年的寒食节朝廷派出的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
③“驿路梨花处处开”画面优美,充满诗意,形象而细腻地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喜悦之情,令人回味无穷。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D项,错在“对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
从全诗看,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情绪是乐观的,毫无伤感可言。
故选D项。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赏析词句,首先要明白该句在词中的意义,即解说或概括词句内容;其次要看词句有什么特点,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当然任何赏析都离不开词的主旨,即词人的情感,所以一定
要分析词句中包含的情感。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可以预料,明年寒食节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
运用了想象和以景结情(或融情于景)的手法。
结合注释②及标题“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的内容分析,“梨花处处开”,形象而细腻地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喜悦之情,令人回味无穷。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
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三、语言文字运用
6.C【解析】文段最后一句的问号表示揣测和无疑而问的语气,C项与其相同。
A项有问有答,为设问;B项为反问;D项表示语气强烈的疑问。
7.树和人本来不会搂抱,使用拟人既赋予树以动感,又使人感到亲切;“镇民被搂抱在它的浓荫里”形象写出了树荫范围之大、浓密和人们对树与树荫的喜爱。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意思对即可。
)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画线句子使用拟人手法,赋予静态事物以动感,表达更为形象,且蕴含着喜爱之情。
8.原句修饰成分单独成句,起强调作用,突出了树枝层层伸展的情状,更具有空间感;原句长短句结合,句式活泼,错落有致,更加具有节奏感;原句表达与上下文语体更加和谐一致,更符合具体语境。
(答出一点给1分,答岀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4分。
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査句式表达,可以从原句的手法、句式、是否吻合上下文结构、表意层次、韵律、语体等角度结合材料进行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