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浅谈机械设备的维修、维护与管理_图文
浅谈机械设备的维修、维护与管理_图文
第二,实行操作人员、对设备所出现的问
题,由双方共同分析研究,找出原因,总结并搞
好整改预防,从而加强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的沟
通及他们的责任心。在设备维修完毕后,双方共
同确认并在维修记录上签字。这样做的目的是:
使设备维修保证规范化和合理化,通过操作人员
与维修人员相互了解和监督,提高设备使用和维
修质量,延长维修周期,降低维修费用,提高操
由于设备有优劣之分,而且相同设备的运行情况 也有所区别,设备操作人员的素质也不同、设备 工作环境不同及保养工作的落实不同等等。在周 期维修中,如果不考虑这些具体因素,就不切实 际。
周期维修是一种计划性的、被动的维修方式 ,它只适用于那些已掌握磨损规律的部分设备。
2、事后维修
事后维修是设备发生故障后,或者设备的精度、性 能降低到合格水平以下时进行的非计划性修理。这种 维修能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减少设备的停机时间。但 若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就会给生产造成很大影响,给 修理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特别在一些重要设备、连 续运行的设备和单机生产的设备上,损失更为严重。
3. 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量,设备是一个重要因素 。加强设备管理是提高质量、增产增收的重要手段。
维修零配件更换表格
1. 可提供年度月度耗用的数量,质量给供应
部、生产部、设备部作为采购计划和质量对比 依据。 2. 可为本车间核算维修成本提供数据。 3. 可给设奋管理员(维修工)提供易损部位,部 件参数,以及维修更换周期。 4. 在电脑里制作保存易查阅,复制报送。
• 1. “工欲其事,必先利其器”,开发.生产.产
品,必须建立在企业具备先进设备及良好的管 理水平之上。若疏于管理,造成极大的浪费; 有的设备带病运转,缺零少件,拆东墙补西墙 ,不能发挥全部设备的效能,降低了设备利用 率。
2. 设备管理要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没有安全生
产,一切工作都可能是无用之功。安全事故除去个别 人为因素,大多数的安全事故是设备不安全因素造成 的,特别是一些压力容器、动力运转设备、电器设备 等.管理不好则更是事故的隐患。
浅谈机械设备的维修、维护与管理_图文.ppt
机械设备
机械设备种类繁多,机械设备运行时,其一些 部件甚至其本身可进行不同形式的机械运动。通常 机械设备由驱动装置、变速装置、传动装置、工作 装置、制动装置、防护装置、润滑系统、电气控制 系统等部分组成。
机械设备根据其用途而得名。
机械设备的维修维护管理
• 5.保养人员和保养部门应做到“三检一交(自检、 互检、专职检查和一次交接合格)”,不断总结 保养经验,提高保养质量;
二、保养维修作业的实施和监督
1.机械保养坚持以“清洁、润滑、调整、紧固、
防腐”为主要内容的“十字”作业法,实行例行保 养和定期保养制,严格按使用说明书规定的周 期及检查保养项目进行。 2.例行保养是在机械运行的前后及过程中进行 的清洁和检查,主要检查要害、易损零部件( 如机械安全装置)的情况,冷却液、润滑剂、 电机、电控仪、及其它仪表指示等。例行保养 由操作人员自行完成,并认真填写《机械例行 保养记录》操作班班长检查监督。
5.三级保养和大修:由专业维修人员为主,使用单位
主任负责督查。
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
遇到设备、电器线路突发事故全车间打破工种 ,全力以赴紧急快速处理。尽可能的缩短仃产 时间。
组织协调、无论哪个车间有设备维修疑难故障 或新增小中型设备设施安装调试都统一调度通 力协作。
三、机械设备保养内容
1.清洁
原则,做到定期保养、强制进行,正确处理使 用、保养和修理的关系,不允许只用不养,只 修不养; 3.各班组必须按机械保养规程、保养类别做好 各类机械的保养工作,不得无故拖延,一般不 得超过规定保养间隔期的一半;
• 4.保养机械要保证质量,按规定项目和要求逐项
进行,不得漏保或不保。保养项目、保养质量和 保养中发现的问题应作好记录,
工段基本上是采用状态维修这种方式。但是,
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中,出现少数操作人员认为,设
备维修是维修人员的事,与使用人员无关或关系不大
,从而使日常保养和维修工作分离开来,操作人员由
于只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因而对设备的机械原
理、构件磨损等情况理解和掌握不够。使用中,就会
想当然地进行一些简化操作程序或不规范操作,结果
企业机械设备资产占企业全部固定资产比例 相当大,设备固定资产的管理使用、维修成本的 大小直接影响 企业生产和经济效益。
几年来,加加公司自己特有的维修工兼设 备管理员的管理模式 和设备维修方 法 , 公司机 械设备的管理及维修工作,基本上是坚持维护保 养和预防维修相结合,强化重点部位的维护管理. 按设备状态合理确定维修时间。这些措施一定程 度上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和成新率,降低了维修费 用和设备故障率,缩短了维修停机时间。
在实际工作中,设备的不同情况总结归纳 了以下三种维修方式。
1、周期维修
设备周期维修时,往往局限于生搬硬套行业的 条文规定,没有根据设备本身磨损规律做必要的 调整,所以制定的修理计划未能较好地结合设备 实际和生产实际。比如有些设备还未达到小、中 、大修维修周期就已损坏,不能正常运转。在这 种情况下,如果强行按周期维修对设备进行修理 ,就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
大多数的事后维修只是对发生故障的部位或零件 进行修理,而不是对整台设备进行全面检修,就好像 消防队一样,哪有火就到哪,因此设备经常连续出现 故障。 事后维修采用的很普遍,但这也是一种被动的维 修方式,适宜于一些设备和发生故障后对正常生产影 响小,能及时提供备件、并且修理技术不复杂、利用 率不高的设备。
3、状态维修
状态维修是一种以设备实际技术状态为基础的 预防维修方式。它运用各种检测手段和人的感官能 力,根据设备的日常巡回检查、定期检查、状态监 测和诊断提供设备状态变化,及时发现设备故障的 特征和预兆,提前做好备件和有关的准备工作,适 时地安排维修,减少突发故障,使设备经常处于良 好状态。
状态维修方法能对设备适时地、有针对性进行 维修.能保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状态,减少设备停 机时间和维修工作量,降低设备突发故障率.降低 各种维修消耗费用。
3.调整
调整就是对机械众多零件的相对关系和工作参数 ,如:间隙、行程、角度、压力、流量、松紧、速度 等及时进行检查调整,以保证机械的正常运行。尤其 是对关键机件的灵活可靠性,要调整适当,以防止引 发事故。
4.润滑
润滑就是按照规定要求,选用并定期加注或更换润 滑油,以保持机械运动零件间的良好润滑,减少零件 磨损,保证机械正常运转。润滑是机械保养中极为重 要的作业内容。
加剧了某些部件的磨损。有时设备在使用中遇到突发
故障需采取紧急措施时操作人员便不知所措,直接影
响生产。
改进 提高
第一,在管理上加强了对操作人员、维修人员的 要求。要求操作人员要做到“三懂、四会”懂操作规 程、懂设备性能、懂结构原理,四会:会操作、会 保养、会修理、会判断和处理一般故障。应对操作 人员进行现场培训和考核,提高操作人员在设备维 护保养方面技术能力。要求维修人员能快速、准确 地判断设备故障及做出相应维修处理,以保证生产 的顺利进行。要求操作人员、维修人员要做好工作 记录。在维修时,尽可能合理地安排操作人员陪同 维修人员进行设备维修作业,使其提高对设备各部 分性能的了解. 改进操作方法,提高技术水平。
作人员、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
总之要获得良好的维修效果,在维修管理工 作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正确选用设备,即设备必须完全适合所承担的 作业项目。
②良好的操作。
③保养,预防相结合的维修工作。
④合格的维修人员。
⑤充足的备件供应,这并不是要在库内存有过 多的备品,而是指很好地预测备件需要量即安 全库存。
清洁就是要求机械各部位保持无油泥、污垢 、灰尘,减少运动零件的磨损。
2.紧固
紧固就是要对机体各部的连接件及时检查紧 固。机械运转中产生的振动,容易使连接件松动 ,如不及时紧固,不仅可能产生漏油、漏水、漏 气、漏电等现象,有些关键部位的螺栓松,还会 改变原设计部件的受力分布情况i轻者使零件变 形,重者会出现零件断裂、分离,导致操纵失灵 而造成机械事故。
5. 防腐 就是要做到防潮、防锈、防酸,防止腐蚀机械零部件 和电气设备,尤其是机械外表必须进行补漆或涂上油
四、 检查保养周期
每日例行检查保养外,小型设备实行季度检查 保养制,大中型设备实行月度检查保养制,且 所有机械实行年度检查保养制度.有使用说明书 的应按说明书上的检修周期进行。
设备管理
XXXX工段XX设备零部件更换表
部件名称 零件(材 更换原 更换
料)名称 因
时间
规格
数量 替换件来源 零件(材 (厂、商) 料)
备注
4. 提高劳动生产率,关键是要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
企业生产多数人是围绕设备工作的。要提高这些人的 工作效率,前提是要提高设备生产效率、减少设备故 障、提高设备利用率。增加企业和个人收益,也是为 社会创效益。
⑥有效的维修管理制度,将责、权、利有机结 合,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只有统筹全面,考虑 到各环节,并充分利用企业现有条件,才能最 大限度地提高设备维修质量,延长设备维修周 期和使用寿命,更好地发挥设备的经济性能。
一、维护保养的原则和要求
1. 机械的保养重点是:清洁、润滑、检查、紧
固和防腐。 2.机械保养必须贯彻“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
3.一级保养:普遍进行清洁、紧固和润滑作业,并部
分地进行调整作业,维护机械完好技术状况。使用单 位设备管理员根据保养计划开具《机械设备保养、润 滑通知单》下达到操作班组,由操作者本人完成,本 部门工段长检查。
4.二级保养:包括一级保养的所有内容,以检查、调
整为中心,保持机械各总成、机构、零件具有良好的 工作性能。由使用单位操作者进行,使用单位设备管 理员协助、工段长检查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