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辛温解表药ppt课件

辛温解表药ppt课件


辛温解表药
8
麻黄
【性味归经】 辛、微苦, 温。归肺、 膀胱经。
辛温解表药
9
麻黄
1.发汗解表:本品辛开苦降温通,善于开 宣肺气,发汗作用强,适用于外感风寒表 实证(无汗、脉浮紧)。发汗力强,为辛 温解表之峻品。
辛温解表药
10
2.宣肺平喘:用于肺气壅遏的咳喘实证, 寒热均可。 3.利水消肿:本品为宣肺利尿的要药, 用于风水水肿(水肿兼有表证)。
辛温解表药
返回
6
第一节 辛温解表药 (发散风寒药)
辛温解表药
7
本类药物性味多为辛温,以发散风寒 为主要功效,又称发散风寒药。
主要用于外感风寒表证,以恶寒重, 发热轻、无汗或汗出不畅、头身痛、口不 渴、舌苔薄白、脉浮为辨证要点。
部分药物兼有宣肺平喘、利水、胜湿
止痛等作用,可用于咳喘、水肿、风疹瘙
痒及风湿痹证等兼有表证者。
本品还可用于风湿痹痛、阴证疮疡等。
辛温解表药
11
麻黄
【用法用量】煎服,3~10g。生用长于发 汗解表,蜜炙用长于止咳平喘。
【使用注意】本品发汗力强,凡自汗、盗 汗及虚喘、失眠及原发性高血压者均当慎 用。
辛温解表药
12
桂枝
【性味归经】 辛、甘,温。 归心、肺、 膀胱经。
辛温解表药
13
桂枝
1.发汗解肌(表):本品辛散甘缓温通,发汗解 表作用缓和,用于外感风寒表证,表实证、表 虚证都可以用。
辛温解表药
17
细辛
【性味归经】 辛、温。归 肺、心、肾 经。
辛温解表药
18
细辛
1.祛风解表、散寒止痛、通窍:本品辛散温 通,气味芳香,性善走窜,散寒力强,能外 散表寒,内除里寒,并有良好的通窍止痛作 用。
(1)外感风寒挟湿证。如九味羌活汤。 表寒证、 (2)阳虚外感。如麻黄附子细辛汤。 里寒证 (3)血虚经脉有寒证。如当归四逆汤。 都可用。
药性升浮。 (四)主治证及药物分类
表证:风寒表证——辛温解表药 风热表证——辛凉解表药
辛温解表药
4
部分解表药还兼有利水、平喘、 胜湿止痛、透疹、消疮等作用,可用 于水肿、咳喘、风湿痹痛、麻疹、风 疹、疮疡初起等证。
辛温解表药
5
概述
(五)使用注意 1、发汗不宜太过。 2、自汗、盗汗、疮疡日久、淋病、失血者 慎用。 3、因时因地制宜。 4、不宜久煎。
炒炭用。荆芥穗更长于祛风。
辛温解表药
28
防风
【性味归经】 辛、甘,微 温。归膀胱、 肝、肺、脾 经。
辛温解表药
29
防风
1.祛风解表:本品性微温,药性和缓,质柔润, 古人称之为“风药中之润剂”,可“通治一切 风邪”。
(1)外感表证:风寒风热都可用。 (2)风疹瘙痒。如消风散。 常与荆芥相须为用。
辛温解表药
辛温解表药
26
2.透疹止痒:并有消疮之功。 (1)麻疹不透。 (2)风疹瘙痒。如消风散。 (3)疮疡初起兼有表证。如败毒散、
银翘败毒散。
3.止血(炒炭) :用于吐血、衄血、崩漏 下血等多种出血证。
辛温解表药
27
荆芥
【用法用量】煎服,4.5~9g,不宜久煎。 【使用注意】解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
(1)外感风寒挟湿证:如九味羌活汤(颗粒)。 (2)外感风寒湿邪,头痛身疼,周身困重: 如羌活胜湿汤。
30
2.胜湿止痛:用于风湿痹痛。如蠲痹汤。
3.止痉:有祛风止痉之功,用于破伤风.如玉真 散。
4.透疹止痒:用于麻疹初起,难以透发者。
辛解表药
31
羌活
【性味归经】 辛、苦,温。 归膀胱、肝、 肾经。
辛温解表药
32
羌活
1.发散风寒:本品辛散苦燥温通,气味芳香 雄烈,主散太阳经风寒湿邪,止痛作用亦强。
辛温解表药
21
紫苏
【性味归经】 辛、温。归 肺、脾经。
辛温解表药
22
紫苏
1.发汗解表:发汗解表之功较和缓,兼 可宣肺止咳。
(1)外感风寒轻证。 (2)外感风寒咳嗽。如杏苏散。
(3)外感风寒兼有脾胃气滞者。如
藿香正气散(液),香苏散。
辛温解表药
23
2.行气宽中:并有和胃止呕、理气安胎之功。 (1)脾胃气滞,胸闷呕吐;湿滞吐泻。如藿香 正气散(液)。 (2)气滞痰结之梅核气。如半夏厚朴汤。 (3)脾胃气滞之胎动不安、妊娠恶阻。
第一章 解表药
辛温解表药
1
学习内容
概述 一、辛温解表药 二、辛凉解表药
练习与思考
辛温解表药
2
概述
(一)概念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
用的药物称为解表药,又称发表药。 (二)病因
表邪:主要指六淫邪气,以风邪、 寒邪、热邪为多见。
辛温解表药
3
概述
(三)性能特点 味辛,性温或凉,归肺和膀胱经,
辛温解表药
15
桂枝
【用法用量】煎服,3~9g。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
凡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出血等忌 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辛温解表药
16
麻黄、桂枝功用对比
共同点:均有发汗解表的功效,都可用 于风寒表证。
不同点:麻黄以宣散为主,发汗力强, 适用于外感风寒、恶寒无汗的表实证。并有 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用于喘咳证及风 水水肿等。桂枝以温通为主,发汗力较缓, 外感风寒无论有汗的表虚证和无汗的表实证 均可用。并能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常用治 寒凝血滞诸证、蓄水证等证。
辛温解表药
19
(4)头痛、鼻渊、牙痛、风湿痹痛等证。 (5)中恶或痰厥所致的卒然神昏窍闭.如通关散。 2.温肺化饮:用于寒饮停肺之咳喘证。如小青 龙汤、苓甘五味姜辛汤。
辛温解表药
20
细辛
【用法用量】有小毒,煎服,1~3g;散剂 每次服0.5~1g。
【使用注意】气虚多汗,阴虚阳亢,肺燥干 咳,肺热咳嗽忌用。不宜与藜芦同用。
2.温通经脉:本品性温,有温通血脉、散寒 止痛之功效,适用于寒凝血滞所致诸证。
(1)风湿痹痛。 (2)月经不调,痛经,闭经。
(3)胸痹证。 (4)脘腹冷痛。
(5)癥瘕。
辛温解表药
14
3.通阳化气:本品能温通阳气,助水湿的运化。 (1)痰饮、水肿、小便不利。如苓桂术甘汤。 (2)心动悸、脉结代。如炙甘草汤。 (3)中焦虚寒之脘腹疼痛。如小建中汤。 (4)胸痹。如瓜蒌薤白桂枝汤。
3.解鱼蟹毒:用于食鱼蟹中毒所致的腹痛吐泻。
苏叶:长于解表 苏梗;长于理气
辛温解表药
24
荆芥
【性味归经】 辛、微温。 归肺、肝经。
辛温解表药
25
荆芥
古人谓本品“为风病、血病、疮病要药。” 1.祛风解表:本品性微温,药性和缓,对 于外感表证,无论风寒风热都可用。
(1)风寒表证。如荆防败毒散。 (2)风热表证。如银翘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