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讲厥阴病是千古疑案吗优秀课件

第十讲厥阴病是千古疑案吗优秀课件

辨治思路提示:整体观辨证论治。
厥阴寒厥证——临证运用2
2、宫寒不孕案(当归四逆汤主治) 朋友之妻,结婚数年不孕,介绍一专治不孕专
家治疗,诊为肾虚(子宫发育不良),服药年余无 效,非求余治其不孕,据脉细、手厥、痛经,诊为 血虚宫寒,遂处以当归四逆汤加减,不料十余剂手 温,后又服四十余剂竟然怀孕。
辨治思维提示:专治不孕而不孕,不治不孕而孕之, 治病当善于变通。
久寒(肝脏陈寒)
三大功能
温阳 养血 通络
加 吴茱萸 生姜
温脏 (经脏同治)
厥阴寒厥证——临证运用1
1、关节脱位怪病案(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主治) 一女孩,感冒服西药发汗过多,导致左腕与髋关节
突然频繁脱位,中西医束手,据脉细、手厥及素体自小 怕冷冻手冻脚的阳虚体质辨证,处以当归四逆加吴茱萸 生姜汤,三剂愈。
厥阴热利证——临床应用
1.附件炎误治案(白头翁汤主治)
一妇女少腹局部有条索状物,按之压痛,黄带味大, 前医用三妙散、桂枝茯苓丸均不效,据舌质深红,改用 白头翁汤加五灵脂、元胡,三剂效,六剂愈,改汤为丸 善后。
辨治思维提示: 异病同治-热利,附件炎,乳腺炎,眼结膜炎 (肝经热毒循经,或者横逆,或者上攻,或者下注)
厥阴病类似证
上热下寒证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359) 麻黄升麻汤(357)
厥逆证 下利证
热厥:白虎汤(350) 寒厥:四逆汤(353) 蛔厥:乌梅丸(338) 痰厥:瓜蒂散(355) 水厥:茯苓甘草汤(356)
四逆汤(372) 通脉四逆汤(370) 小承气汤(374)
呕哕证
通脉四逆汤(370) 邪壅哕证(381)
厥阴热利证——病证分析
【原文】
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371) 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373)
【释义】
肝经湿热,下注大肠——热利 肝失疏泄,气机郁滞——下重 肝为血脏,血热壅滞——脓血
厥阴热利证——方药分析
白头翁 苦寒 秦皮
入肝经 凉血热
治肝热血利
黄柏 黄连
苦寒 清热燥湿止利
厥阴寒热错杂证——病证分析
【原文】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
欲食,食则吐蚘。下之利不止。(326) 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
者,此为脏厥,非蚘厥也。蚘厥者,其人当吐蚘,今病 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蚘上入其膈,故烦,须臾 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蚘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蚘。 蚘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338) 【重点】心中疼热 消渴 蛔厥 久利
辨治思维提示:
治心心病不愈,活血绞痛不止,问题在哪? 中医诊治冠心病,不应只着眼于活血化瘀; 厥阴亦属心包络,乌梅丸亦为治心病之方;
厥阴寒呕证——病证分析
• 【原文】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378)
• 【释义】
干呕 吐涎沫
肝寒犯胃寒浊上逆
头痛
肝经寒气循经上逆
确立判断厥阴病标准:
1.反映厥阴病的气化特点(两阴交尽,阴尽阳生) 2.反映厥阴病的脏腑特点(肝与心包)。
1
确立标准
2
逐条 对号入座
3
分出本、 兼、变、 类似证
厥阴病本证
上热下寒证 提纲证(326) 厥热往来证 331、336、342、341、334、332 厥阴厥逆证 当归四逆汤证(351、352 ) 热厥(339) 厥阴热利证 白头翁汤证(371、373) 厥阴寒呕证 吴茱萸汤证(378)
什么是厥阴?
3. 主肝与心包络
4. 与少阳相表里
少阳主表里之枢,故有寒热往来; 厥阴主阴阳之枢,故有厥热往来。
什么是厥阴?
仲景所论:厥热往来证“期之旦日夜半愈” (332条)
《金匮要略》 “甲子夜半少阳起,少阳之 时阳始生”。
临床所证:上凡是夜半子时发生的病,如 夜半发烧(小柴胡汤)、夜半咳嗽(小柴 胡汤)、半夜饥饿(补肝汤)等,都要首 先从少阳和厥阴辨证论治。
第十讲厥阴病是千古疑案吗
《伤寒论》系列讲座——第十讲
厥阴病是“千古疑案”吗?
山东中医药大学 姜建国教授
厥阴病——《伤寒论》最大的疑难争论问题
陆渊雷 “伤寒厥阴竟是千古疑案” “杂凑成篇”
全国教材
厥阴病篇未设本证前后体例不一
《新中医》 两次开展关于厥阴病的学术大讨论
什么是厥阴?
1.阴气最少
《素问·至真要大论》
厥阴寒热错杂证——病证分析
“又主久利”的启示意义是什么?
开拓乌梅丸的临床治疗思路(非专治蛔方)。 “久利”之“久”字的辨证意义。凡久病一般病机复
杂,寒热错杂,虚实兼夹,正应乌梅丸之治。 主药乌梅的主治意义。主药酸味入肝,病证上热下寒,
故柯琴主张用此方治厥阴提纲证。
厥阴寒热错杂证——方药分析
乌梅
得酸则静,酸敛止利,滋补肝阴
黄柏、黄连
得苦则下,清上热
桂、附、姜、椒、辛 得血
厥阴寒热错杂证——临床运用
1.冠心病(厥阴病)治案(乌梅丸主治) 一老年妇女,慢冠,前医常治以活血化瘀,通络止
痛。但常治常犯。后又病发心绞痛伴上半身燥热汗出, 膝以下寒冷如冰,诊为厥阴病,治以乌梅丸原方。获 意外之效,非但上热下寒痊愈,心绞痛亦明显好转。
厥阴寒厥证——病证分析
【原文】 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351) 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352) 【释义】
素体血虚、阳虚 寒邪直中厥阴
手足厥寒 脉细欲绝
血虚寒厥证 (经脉寒证)
厥阴寒厥证——方药分析
当归 芍药 通草
桂枝 细辛
补血活血 祛寒通络
大枣 甘草 补益气血
“厥阴何也?岐伯曰:两阴交尽也。”
2.阴阳之枢
《素问·阴阳类论》
“一阴至绝作朔晦。”
什么是厥阴?
朔 指阴历每月最初一天的月亮, 有一线光明,即阳之意;

指阴历每月最后一天的月亮
无一丝光明,即阴之意。

发生之意
厥阴(一阴)发展到尽头,就要发生朔晦的变化,即阴 尽阳生,阴阳转化。而只有“枢”才具有这种主持阴阳转化 的功能和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