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
指导教学设计操作的基本原理,我们把它归纳如下。
(一)目标控制原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信息的传播者,学生是教学信息的接受者,媒体是教学信息的载体。
但教师的活动,媒体的选择,学生的反应都是要受到教学目标控制的。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5所示。
图1-5 以目标控制教学过程
在这个图中
(1)教学目标控制教师的教学活动。
它规定了教师教学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教师的教学活动必须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
(2)教学目标控制学生的学习反应。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对知识的选择吸收,并以教学目标为标准,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教学目标控制媒体的选择。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媒体传递教学信息,学生通过媒体接受教学信息。
媒体的选择必须按照教学目标的需要,确定有效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类型、媒体内容,以使媒体发挥最大的效能。
(4)学生通过考试、回答提问等途径进行反馈,教师以教学目标为标准,评价学生学习状况,从而调节和控制整个教学过程。
根据这一原理,教学设计必须首先确定教学目标。
它包括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总体目标就是优化教学的总要求,而具体目标则依各门学科、各个教学单元的内容和学生的原有状态而确定。
(二)要素分析原理
我们把教学过程可以看作为一个开放系统,环境对学习者作用(输入),使学习者对环境作出反应(输出)。
在教学设计时,必须对构成这个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分析,找出哪些是对系统性质、功能、发展、变化有决定性影响的部份并作为系统的要素加以研究,而把次要的因素忽略。
如图1-6系统中,我们把刺激输入部份(X)、学习者(O)及反应输出部份(Y)看作为三个子系统,而每个子系统又各自由不同的要素构成。
对于“教”的部份,即输入部份(X),它包括有教师、学科内容、媒体、方法等要素;而“学”的部份,即学习反应(Y)则可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和认知效果等要素;对于学习者(O),这是一个“灰色系统”,我们无法完全了解其内部结构和思维过程,但可对其心理结构、基础知识水平这两项要素会有部份了解。
由于学习者是一个灰色系统,因此对于该系统的输入与输出的关系,不可能是一种确定性的关系,即如果输入方式(包括输入的因素及其联结方式)是已知,也未必能精确地知道其输出状态。
但者并非表示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是完全不可知的,我们可以作出某种预计,并以概率统计的方式显示预期的输出结果。
根据这一原理,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教学策略的设计,这实际上是多输入部份(X)这一子系统的设计,包括媒体的选择与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过程结构实际就是这一子系统中各个要素的组成及其联系方式的分析与设计。
(三)优选决策原理
教学设计是以分析教学需求为基础,以确立解决教学问题的步骤为目的。
解决教学问题的步骤就是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媒体选择与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
在教学策略设计过程中,必须使用系统方法中的模型化方法、优选方法与决策技术等具体方法,对各种设计方案可待选的对象进行分析、比较、评价,从而选取最佳的策略。
根据这一原理,在教学设计的实际操作中,使用了媒体选择几率公式、媒体选择坐标判定决策模型、流程选择方法、等级综合评判方法等优选决策方法,使教学策略更能符合教学目标的需要。
(四)反馈评价原理
反馈控制是系统科学的重要方法,这就是利用反馈信息,使系统的反应输出状态与预期目标相比较,然后根据比较的结果,对输入值进行修正,以达到系统输出状态与目标要求相一致的目的。
根据这一原理,教学设计必须重视反馈信息的收集,即必须进行学习评价,设计各种输出反应的测量工具,确立学习评价指标体系,以获得反馈信息,控制和调整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设计的意义和原理,教学设计包括以下三个基本内容:
1、分析教学目标,即明确学生学习什么内容。
2、确定教学策略,即为达到预期目标,打算如何进行学习?也就是选择要达到预期目标所需要的资源、程序和方法。
3、进行学习评价,即及时获取反馈信息,检查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