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打赢打赢信息化战争
随着新军事变革在世界军事领域的发展和我国安全环境的变化,我军面临着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捍卫国家战略利益的越来越严峻的新挑战。
因此,加速提高我军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是当前必须解决的紧迫的重大历史性课题。
拥有信息化武器装备的一方能够轻易地控制战场,在很大程度上还能够决定战争的胜负。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打赢信息化战争,我们要先了解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信息。
信息化战争是建立在社会信息化基础上的新型战争。
具体而言,信息化战争是指在信息时代,交战双方或一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以信息化武器为主要作战工具,以信息战为作战形式进行的战争。
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基本战争形态。
其内涵包括五个方面:
一是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信息时代经济,科技,生产水平和生产方式在战争领域的客观方应;
二是战争工具决定战争形态,有什么样的战争工具,就有什么样的战争形态。
信息时代战争工具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综合化,信息武器装备体系的形成,必然导致信息战争的出现;
三是信息化战争首选的,直接打击的目标是信息获取,信息控制和信息使用的系统及其基础,剥夺敌方信息控制权,使用权和对己方信息系统的威胁,建立己方的信息优势,进而实现己方的意志;
四是信息战争将主要在三条战线进行,即军事战线,政治战线和经济战线上,以有形(暴力)和无形(非暴力)两种方式进行;
五是信息化战争的核心资源是信息和知识以及在信息控制下的物质和能量的综合对抗。
为了打赢信息化战争,我有以下建议:
一、以新的防御战略指导思想为核心中央军委从国家利益出发,不时调整和完善了我军军事战略方针,根据我国的国情,必需坚持和发展防御战略指导思想,这是我国信息化战争的核心指导思想。
积极防御这一战略方针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赋予它新的内涵,要与时俱进,去研究新问题、新特点、迎接新挑战,树立新观念。
1、要严格服从政治的需要由于信息化战争的手段能够对战争全局产生重大影响,战争的决策者必需从国家利益的高度为出发点,准确判断战争威胁的性质、程度、方向等情况,根据政治和外交斗争的需要,决定在军事上的反应程度。
2、要周密谋划战争全局信息化战争的战场上情况多变,战场空间广阔。
各种武器装备即综合运用又自成系统,同时军事战争与政治、经济、外交的手段融为一体,作战保障复杂,技术性强。
所以战争决策者必需具备高超的指挥才能和精湛的谋略艺术,对信息化战争进行全面周密的谋划。
3、加强信息化战争的准备信息化战争具有爆发突然、进程短促、战场广大、体系对抗等优点,几乎没有双方态势优劣、力量强弱转换的时间和空间,战争开始之际就有可能进入战略决战的高潮。
二、以谋求打赢信息化战争理论创新为前提
大力培养新型军事人才。
要努力创新发展军事理论,为履行军队历史愈来愈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要着眼信息化军队建设,牢记使命、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室;要围绕着重大现实问题,突出针对性,研究性和实效性,在解决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上下功夫,拿出有效管用的创新成果。
1、改善军事理论创新机制,抓住有利的机遇,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和机制
2、一要激励军事理论创新精神,营造人人爱科学,学科学,争当科技专家的良好氛围,用科学理论、方法、知识来发展军事理论;二要改善军事理论创新的条件,运用虚拟实验技术,建立作战实验室,把电脑推理和专家经验相结合,为军事理论创新提供新的空间和方法;三要营造宽松的军事学术争鸣环境,要造就敢于提出新思想、新概念、新兵军事人才;四要建立健全单键激励机制,使各种优秀人才能脱颖而出。
3、积极控索制胜的作战理论,从更广阔的视角,突破传统领域,研究新问题、新理论,切实摸索出我军在新世纪新阶段如何发挥“力量保证、安全保障、战略支撑、重要作用”的思想和方法,为我军有效履行新使命提供理论指导。
4、扩展我军理论创新成果,必需紧跟世界新军事潮流,着眼面临的种种重大现实困难,突出针对性、前瞻性和有效性,加紧创新如何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指导理论,研究如何按照信息技术发展建设信息化军队,并健全信息化战争的国防动员机制等,切实拿出实在家管用的理论指导成果,为我军官兵履行新的使命,驾驭信息化战争提供科学的思想武器。
三、以科技强军战略为条件。
打什么样的仗,就要什么样的军队。
在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中,要坚定不移地执行科技强军战略,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才能在新军事变革中抢占先机。
1、以信息技术创新为动力,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加快以信息技术为主要的创新步伐,为我军现代化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力,促进机械化武器向信息化武器系统推进。
2、提高军队信息技术含量,就是要依靠信息技术建设军队,把军队现代化的着眼点放在提高部队信息技术含量上,充分发挥信息的作用,改变旧观念,确立信息化在军队建设中的中心作用,利用信息革命的成果武装军队,全面实现“看得见、传得快、打得到、打得准”的作战能力。
3、建立信息化装备体系,就是以信息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C4ISRK为核心的装备体系。
未来的信息化战争就是体系的对抗,谁的装备体系出现缺陷,谁就吃亏。
我军必需在信息化建设中加大投入,构建信息化研制平台,控制和利用好信息资源,以信息流控制物质流,让研发的武器装备向更精确、更灵活、更可靠、更及时的方向发展,随时应对复杂的信息化战争。
4、强化信息化作战训练,加强培养信息化作战人才,提高军队信息化素质。
这主要表现型为:一是信息意识强烈,具备获取信息的强烈愿望,关于运用多种方法、手段采集信息;二是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熟悉敌我双方的信息武器的技术性能,并熟练的使用它;三是熟练掌握处理信息方法,关于在鱼龙混杂的信息海洋中正确区别各种信息。
四、实现武器装备跨越式发展。
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研制新武器,二是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原有的旧武器进行升级改装,使之能适应未来的作战要求。
这两条路我们都要走,而且都要走好。
五、以实施人才战略工程为保障。
要驾驭信息化战争,人才是关键。
新型军事人才需要有良好的全面素质,具有复合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
为此要做到如下几点:
1、要树立新型军事人才制胜观念,实施人才战略工程的目标是“五支人才队伍建设”,具体是指要培养大批具有良好的全面素质的指挥官队伍、参谋队伍、科学家队伍、技术创新专家队伍和士官队伍。
因为信息技术和知识已经成为重要战斗力,作战要靠信息化人才谋划。
2、确立新型军事人才素质指标要求,信息化战争对未来的军事人才有了很高的要求,我认为,未来军事人才必需有“优秀的政治思想素质、深厚的军事理论素质、灵活的战略思想素质、先进的军事技术素质、高超的军事指挥素质和深邃的洞察力、准确的预测力、果断的决策力,、灵活的协调力、及时应变能力和大胆创新能力。
”
3、改进新型军事人才培养模式。
一要充分发挥院校渠道作用。
二要充分发挥重大演习平台作用。
在没有战争的年代,演习就是考核、检验评估指挥员素质的最佳平台。
三要尽力开拓多元化培养途径。
要充分利用国内外的教育资源,特别要扩大与外军的军事交流。
《中国如何打赢信息化战争》
学院:交通学院
专业:交通工程
学号:0121202110104
姓名:梁洋豪
指导老师:王希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