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各章练习题

教育学各章练习题

《教育学》第一章一、单选题1. 教育的直接和首要目标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2. 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3. 宏观的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4. 被称为“教育学之父”的是(夸美纽斯)5. 人类社会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大教学论》)6.《大教学论》的作者是(夸美纽斯)7. 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作者是(赫尔巴特)8. 构建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的教学原则的是(赫尔巴特)9. 提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的是(杜威)10.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11.教育作为人类社会中具有永恒意义的范畴的根本原因(同上题)12.教育产生的最根本条件是(人类劳动的进行)13.标志着教育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和一般的社会交往活动相分离,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形态,具有了独特的社会功能的是(学校出现)14.在中国,根据文献在夏朝的学校,称为(“庠序”)15.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是(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16.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是(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17.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是(文字的产生和应用)18.教育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的教育实践)19.《理想国》的作者是(柏拉图)20.《教育过程》的作者是(布鲁纳)21.倡导发现学习观点的是(布鲁纳)22.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23.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24.在教育史上,被誉为第一部具有学科形态的教育学是(《普通教育学》)25.被誉为“旧教育”和“新教育”的分水岭的是(实用主义教育)26.“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提出者是(杜威)27.将心理学引入教育的第一人是(赫尔巴特)28.“教育即生长”这一论断的提出者是(杜威)二、多选题1. 到目前为止,关于教育起源问题,较有影响的说法有()A. 生物起源论B. 心理起源论C. 劳动起源论2.教育产生的必要条件是()B. 人类劳动的进行C. 语言的形成3.在周朝,为我国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学校已普遍建立,学校分为A. 国学 C. 乡学4.在我国奴隶制社会的周朝,国学可分为()A.大学 E.小学5. 在我国奴隶制社会的周朝,乡学可以分为()A. 塾B. 庠C. 序D.校6. 古埃及的学校分为()A. 宫廷学校B. 职官学校C. 寺庙学校D. 文士学校7.首创“实验教育学”的是德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是( )A. 梅伊曼 D. 拉伊8.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把教育目标分为()A. 认知目标B. 情感目标C. 动作目标9.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四阶段是()A.明了 C. 联想 D. 系统 E. 方法三、改错题1.作为单独学科的教育学是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教育规律为宗旨的社会科学。

(教育科学总称)2.作为师范院校学生专业基础课程的教育学是一门对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教育科学。

(单独学科)3.作为教育科学总称的教育学是以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学校教育的实践规范为主要内容的课程。

(作为师范院校学生专业基础课程)4.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社会的需要。

(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5.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条件是语言的形成。

(人类劳动的进行)6. 在教育史上,被誉为第一部具有学科形态的教育学是《大教学论》。

(普通教育学)7. 将心理学引入教育的第一人是夸美纽斯。

(赫尔巴特)8. 学校教育产生于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9. 发现学习观点的倡导者是夸美纽斯。

(布鲁纳)10.《理想国》的作者是苏格拉底。

(柏拉图)11. 教育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教育理论的逐渐完善。

(人类的教育实践)12. 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是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

(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13. 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是人的发展需要。

(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14. 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是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文字的产生和应用)15. 构建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的教学原则的是杜威。

(赫尔巴特)16. 提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的是赫尔巴特。

(杜威)17. 教育的直接和首要目标是促进社会发展。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18. 狭义的教育是指个人教育。

(学校教育)19. 宏观的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理论知识。

(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20. 被称为“教育学之父”的是赫尔巴特。

(夸美纽斯)21. 人类社会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普通教育学》。

(《大教学论》)22.《大教学论》的作者是杜威。

(夸美纽斯)23. 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作者是杜威。

(赫尔巴特)24. 现代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杜威)第二章一、单选题1.教育在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中的地位是(中介转化)。

2.教育的出发点是(人)。

3.在一定的前提下,对个体的发展中起着相对的主导作用的是(学校教育)。

4.社会环境的本质是(文化)。

5.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是(遗传)。

6.在个体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体活动)。

7.在个人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学校教育)。

8.教育的政治功能实现的主要途径是(培养人)9.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是(遗传素质)10.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是(生产力)。

11.制约教育发展的权利和机会的是(政治).12.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的是(生产力)13.制约教育结构的是(生产力)14.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最大区别集中表现在(学校教育的地位)。

15.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坚持(因材施教)。

16.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必须(抓住人发展的关键期)。

17.人的身心发展的整体性要求教育必须(人的全面发展)。

18.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必须(取长补短)。

二、多选题1. 影响人发展的最基本的因素是()A. 个体的先天性素质 C. 个体活动 E. 社会环境2. 学校教育的系统性表现在()A. 计划性B. 组织性C. 协调性D. 全面性3.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导向作用是因为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A. 目的性B. 系统性C. 选择性D. 专门性E. 基础性4.教育的文化功能表现在()A. 传承文化B. 改造文化C. 创造文化D. 更新文化5.教育的社会功能的特点表现在()A. 间接性B. 隐含性C. 潜在性D. 迟效性E. 超前性三、改错题1. 教育活动具有两个最基本的客观制约性,即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和教育的环境的制约性。

(人)2.学校教育对人发展的主导作用主要是相对人发展的后天因素中的个人努力而言的(自发的社会环境)3.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是无条件的。

(有条件的)4.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表现在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不是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表现为经济活动再生产劳动者和再生产科学技术)5.教育社会功能的超前性是指教育的社会功能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适度超越于)6.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必须坚持人的全面发展。

(取长补短).7.人的身心发展的整体性要求教育必须抓住人发展的关键期。

(人的全面发展)8.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必须因材施教。

(抓住人发展的关键期。

)9.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坚持按人的发展顺序进行。

(因材施教)10. 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最大区别集中表现在学校教育的地位上。

11. 制约教育结构的是文化。

(生产力)12.制约教育目的的性质的是经济因素。

(政治)13.制约教育内容和手段的是政治。

(生产力)14.制约教育权利和机会的是生产力。

(政治)15.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的是文化。

(生产力)16.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是社会环境。

(遗传)17.教育的政治功能实现的主要途径是促进经济发展(培养人)18.在个人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19.在个体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遗传。

(学校教育)20.教育的出发点是社会需要。

(人)第三章一、单选题1.“按教育规律办事”的前提是(认识教育规律)。

2.教育艺术的创造性主要决定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

3.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教育风格)。

4.教育艺术中最基本的是(. 言语艺术)。

5.教育发展的内在原因是(教育目标与受教育着发展水平的矛盾)。

6.往往把教育规律绝对化、偶像化,把教育规律当作是一种异己的力量是(宿命论)的观点。

7.我们认识教育规律的目的是(利用教育规律)。

8.产生幽默意境的各个环节中,具有关键意义的是(.出现反转)二、多选题1.从共时的角度划分,教育活动可以划分为()。

A.教育者B. 受教育者 D. 教育中介2. 从历时的角度划分,教育活动可以划分为()。

A. 教育目的 C. 教育手段 E. 教育结果3. 运用系统方法,可以把教育规律系统划分为()。

A.教育结构规律B.教育功能规律 E.教育发展规律4.教育的言语艺术主要包括()A.口头言语艺术B.书面言语艺术C.体态言语艺术5.将教育规律的理性认识转化为教育实践活动的行动,所需要的环节有()A.教育规律理论化B.教育理论目的化C.建立教育实践的观念模型D.技术化E.行动化6.下列属于现代教育的一般原则的有()。

A.人道性原则B.创造性原则C.民主性原则7.下列属于教育艺术特点的是()A.情感性B.创造性 E.审美性8.下列属于教育口语特点的有()。

A.针对性B.诱导性C.说理性D.感染性E.教育性9.处理偶发事件的常见方法和技巧有()B.冲淡C.顺话D.趣解10.下列属于教育口语艺术的有()A.导入B.讲授C.提问D.结语11.与教育口语相比,教育体态语的特点体现在()A.直观B.模糊C.敏感 E.辅助12.幽默意境的形成过程包括的环节有()A.制造悬念B.铺垫渲染 D.出现反转 E.产生突变三、改错题1.“按教育规律办事”的前提是认识客观事物(认识教育规律)2.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教育质量。

(教育风格)3.教育艺术中最基本的是教育方法艺术。

(言语艺术)4.教育发展的内在原因是社会发展需要。

(教育目标与受教育者发展水平的矛盾)5.把教育规律绝对化、偶像化,把教育规律当作是一种异己的力量的是唯意志论观点。

(宿命论)6.我们认识教育规律的目的是改造教育规律。

(利用教育规律)7.教育中,产生幽默意境的各个环节中,具有关键意义的是铺垫渲染。

(出现反转)第六章一.单选题1.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是(教师)。

2. 发展教育、办好学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主体力量是(.教师)。

3.教师职业的出现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4.师范教育明确成为学制的一部分首次是在(“癸卯学制”)中提出的。

5.标志我国师范教育的开始的文件是(《钦定学堂章程》)。

6.标志着教师职业的专业水平大大提高的是(教师资格制度)7.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近代学制是(“癸卯学制”)。

8.创办世界第一所教师培训机构的国家是(法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