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第一章

教育学第一章


• 家庭教育有四个特点 • 教育内容广泛 • 教育方法灵活 • 教育时间持久 • 教育作用显著
• 2、学校教育 • 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利用学校系统,对学习者进
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
• 学校教育有四个特点: • 第一,教育目的明确。 • 第二,教育组织严密。 • 第三,教育环境优越。 • 第四,知识密集和科学的优势。
(4)鲁迅:“教育是要立人。”儿童的教育主要是理解、指导和
解放。

(5)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6)《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
现象,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必要手段。”
• 2.西方有代表性的教育定义

(1)柏拉图:“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为了以后的生活所进行的
训练,它能使人变善,从而高尚的行动,“我们可以断言教育不是像
《教育学基础》
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教师专业必修课程之一,主要目 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所需要的教育学素养,特别是在新一轮基础教 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所必须具备的教育观念、知 识与技能。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的认识 第二节 教育的不同形态与构成要素 第三节 教育学的历史发展 第四节 教育学的学习意义

广义的教育是指凡是能够增进人的知识和技
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增强人的体质的
活动,不管是有组织的还是无组织的,系统的还
是零碎的,都可以称为教育;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
社会或阶级的要求,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
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
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体力的
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
• (特点) 教育 与生产或生活高度一体化 ,没有从日常的 生产或生活中分离出来 。
• • (时空与变化) 人类学校产生以前的教育就属于这种非制
度化的教育。在现代,非制度化的教育也仍然存在,但它 在个体发展和整个教育系统中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已经非 常有限了。 •
• 2、制度化的教育
第一节 教育的认识
一、教育的概念
(一) 教育日常用法 1、作为一种过程的教育,表明思
想转变过程。 2、作为一种方法的教育。 3、是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教育。
在这三类用法中,最基 本的还是第一种用法,因为不 论是方法的还是制度的,教育 强调的是教育对象的思想转变 过程。
• (二)教育的定义
• 教育的词源
• (定义) • 制度化的教育是指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
教育形态。

• (特点)

制度化教育是人类教育的高级形态。它的出现是人类教育文明的
进步 。今天所谈论的 “教育”和“教育改革”,基本上指的是这种
制度化的教育。

• (缺陷)

在总体上具有“压制性”、“同质性”和“破坏性”, 是导致

1.中国“教育”概念的词源

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
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
在20世纪之前,思想家们论述教育问题,大都使
用的是“教”与“学”这两个词。20 世纪初,从
日文转译过来的“教育”一词取代传统的“教”
与“学”,并成为我国教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

• 教育的定义
• 3、 社会教育
• 社会教育是学校与家庭以外的社会文化机 构和有关的社会团体及其活动对其成员, 特别是对青少年所进行的教育。
• 特点: • 第一,教育内容多样化。 • 第二,教育对象大众化。 • 第三,教育方法多样化。
• (二)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 • 1、非制度化的教育 • (定义) 非制度化的教育是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
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和阶
级所需要的人;

更为狭义的教育即指思想道德教育。
• 1.中国有代表性的定义

(1)《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 梁启超:“教育是什么?教育是教人学做人——学做‘现代 的’人。
(3)蔡元培:“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 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 造成一种别器具。”
许多人“精神自杀”的根源。

•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 教育的基本要素。
• 它可合并为:人的要素、环境的要素及活动的要素。因为 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实际上都是从属于活动的。
教育 基本 要素
人的要素
教育环境 活动的要素
教育者 学习者
教育影响 时间、空间 教学设备
教育内容 教育方法
(一)教育者--就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 • 教育者必须具有基本素质: • 教育者必须具有必要的能够实现促使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任务或使命的知识。 • (一无所知的人是没有资格自称为教育者的)

(3)福禄贝尔:“人的教育就是激发和教导作为一种自我觉醒
中的、具有思想和理智的生物的人有意识地和自觉地、完美无缺地表
现内在的法则,即上帝精 神,并指明达到这一目的的途径和手
段。”“教育的目的是表现忠于天职的、纯洁的、完美无缺的,因而 也是神圣的生活。”
• 第二节 教育的不同的形态及其构成要素 • 一、教育的不同的形态
•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出不同的教 育形态。
• 从目前教育学的研究来看,划分教育形 态的标准大致有四个(见下表)
划分教育形态的标准 教 育 形 态
教育系统运行的场所或空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
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 非制度化的教育

制度化的教育
按教育系统运行的时间 (时期)划分
农业社会的教育 工业社会的教育 信息社会的教育
按正规与非正规划分
正规教育 非正规教育
不正式教育
• (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 • 1、 家庭教育 • 家庭教育是指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 • 家庭教育,也是传统意义上家庭的一种重要功能。 • 在西方,许多教育著作往往是家庭教育经验的结
晶。
• 在中国,传统上的“家学”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有些人所说的,他们可以把知识装进空无所有的心灵里,仿佛他们可
以把视觉装进盲者的眼里”,教育乃是“心灵的转向”。

(2)夸美纽斯:“我们已经知道,知识、德行与虔信的种子是
天生在我们身上的,但是实际的知识、德行与虔信却没有这样给我们。
这是应该从祈祷、从教育、从行动中取得的。……实际上,只有受过
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