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冷战后随着苏联的垮台,美国也几乎是筋疲力尽,所以九十年代是美国的战略收缩期,美国的主要目标是重振经济.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发展的黄金时期. 进入二十一世纪,布什上台改变了对华的战略,911是一个转折点,美国利用这次事件在中国的周边大势扩展自己的影响力,但美国因为伊拉克战争消耗过大,现在的主要任务是重振经济,所以现在又重新进入战略收缩期.最近民意对中国的敌意有所增加也证明了美国的力量有所削弱,但伊拉克战争让美国对世界的控制又进了一步,美国现在主要是享受伊战对美国的战略利益.因为美国对中国的遏制采取的是釜底抽薪(控制石油)的方式.所以现在的形势对中国是不利的,近年来我国军事实力迅速发展是为了防止美国在不久的将来占领伊朗而完全控制中东的石油.因为没有航空母舰,蕴藏丰富石油的南海被一些小国侵占也是近来加强军事发展步伐的最大原因. 因为欧洲人已经被美国捆住手脚,俄罗斯扮演坐山观虎斗的角色,而印度则一心要同我们竞争,所以中国必须发展强大的军事实力保护自己的战略资源不被美国控制.
911事件所带来的是全球的反恐高潮 如果911没有发生 就不会那么快的有伊拉克战争 对中国也是有一定影响的 因为当时美国在911以后大幅度的增加了军事支出 而刺激了中国响应做出的军事力量提升以达到平衡 其实不仅仅是中国 其他象俄罗斯英国法国等国家也是一样的
1.中国不是未来面临,是现在就一直面临国防安全的问题. 而且现在美国在战略上已经非常重视中国啦. 所以中国的国防安全这个时期非常严峻. 虽然网上有一些爱国人士要打倒美国. 希望中国外交,以及国防上强硬一些. 如果这样实际上会更引起美国的注意. (暴露中国各方面的政策,美国可清晰的判断中国的发展方向.) 除了在经济上,政治上更加挟制中国. 在军事上对中国更加挟制. 所以我个人认为,中国的国防政策是对的. 从现实角度来说. 中国现在还不具备和美国对抗的实力. 中国虽然经济快速发展,但中国各方面都还是比较落后. 美国打一次伊拉克战争花费几千亿美元. 我们中国有1.6万亿美元的储备. 但这些是保证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杠杆. 是战略上对美国进行一种非常有限的牵制作用. 现在美国救市又拿出7千亿美元. 所以在军事上,我们实力的确没办法比. 经济上又不能保证战略上的军事优势. 所以我们中国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都要"暗渡陈仓"式的慢慢发展.等待时机. 所以一定要坚持现有的防御性国防政策. 避免最大限度上降低美国对中国的战略重视.
2.现在从战略地图上我们可以发现. 现在只有俄罗斯,中国以及中亚,以及伊朗不在美国的控制范围内. 美国在世界上有数千个各种军事基地. 那么对于中国来说. 与俄罗斯的合作. 使我们主要面对的是南部的印度. 以及东边的韩国以及日本. 现在美国也准备在印度从战略上对中国更加重视. 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美国要卖F16给印度的一部分原因. 但相对来说,东边的威胁却是最重要的. 驻韩美军,以及驻日美军. 就有近40万人. 想象一下美国的美国的军舰,航母,飞机的情形吧. 并且美国还在关岛新增加跑道. 战略轰炸机直接可以从关岛起飞. 从战略上来说,美国现在致力与把关岛打造成西太平洋上的军事中枢基地. 中国的飞机根本飞不到那里. 中国的绝大多数导弹也打不到那里. 美国相当与提着一把M16步枪. 守着电梯门. 谁出来我就打谁. 我要进去只需按个纽就能打开电梯门. 照样可以打死你. 所以中国的国防安全一直都是非常严峻. 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 美国已经意识到危险. 对中国无论是军事上,政治上,外交上. 对中国进行全方面的挟制. 中国一直都受到美国的威胁. 不是现在才有的. 只是现在比过去更加重视.
在冷战后的年代里,国际关系格局正经历着一个世纪以来的第二次深刻变迁(第一次为二战所带来的欧洲中心的衰落及美苏权势的兴起)。在这一影响深远的变化过程中,两大必然相互影响的事态最为引起国人的关注:即中国国力的迅速提升和美国强势的进一步巩固。这种新兴力量和霸权国家地位的同期加强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中国究竟应以何种姿态驰骋于二十一世纪前半叶的国际舞台,首先就必须对当代中国崛起的国际国内的制约性背景有一个清醒的了解和把握。
首先,战争可以毁灭一切。人最宝贵的生命可以在战争的践踏之下堂而皇之的泯灭。战争状态下,很多事物的规则会发生改变;人们的道德标准会改变。短时间内经历大的变革,就会有很多人受到难以承受的伤害。 其次,西方世界的发展已经形成标准,而中国在发展期,是正在形成标准的时期。这个时候,稳定的发展是压倒一切的硬道理。 再次,我们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发展军备是不矛盾的,一句话:我们不打别人,但也绝不怕别人打过来。为了这句话,很多人在部队奉献了自己的青春。这些人是很值得尊敬的,他们一直在为我们默默地奉献。 最后,想问您一句:除了和平发展,我们还有其他路可以走么?
因该改革中国解放军的体制,使军队战斗力得到提升.使臃肿的陆军更加精简,但是要提高陆军的科技实力. 中国在国际上一贯奉行的是不干涉别国内政原则,对战争保持中立态度,此次伊拉克战争是伊拉克本国的内政,别国无权干涉,中国一贯采用的是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所以中国对伊拉克战争不支持,这样对无辜的百姓来说也是种灾难,但战争既然爆发了,我国与伊拉克又是建交国家,所以对伊拉克的人道援助是应该的,并且要帮助伊拉克在战后尽快恢复,所以提供各种技术与资金上的支持
第一次伊拉克战争: 美国期望1991年海湾战争的好戏重演,但美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决定了它的算盘可能要落空。在经过上个世纪90年代长时间的增长之后,美国已经进入了生产能力过剩时代,普遍存在的消费不旺和通货紧缩问题在短期内难以得到解决。这也注定美国此次的战争行动不会重奏海湾战争的凯歌,其结果只能是伤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伊拉克战争已经进入第15天,却丝毫没有“速战速决”的意思。相反,如美国总统布什所言,“这将是一场比我们预想的要更为艰难和漫长的战争”。据说,美英联军的陆战部队正一步步向巴格达推进,但在我们看来,美国正在离自己预想的战争目标越来越远。从目前的迹象来看,美国打击欧元、捍卫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的算盘很有可能落空,伊拉克之战将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
美“石油梦”可能破灭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主要动因就是通过控制伊拉克及中东地区的石油来主导国际油价,从而打击欧洲经济对手。
美国想通过赢得战争来控制伊拉克的主要油田,再将油田转包给其他国家的石油公司,获取高额利润。海湾战争以后,美国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巨大的石油利益。在战后一年多的时间里,石油价格比战前高出20多美元的背后是美国对石油开采牢牢的控制权,并以此拉动了美国近1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
但此次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包括法国道达尔公司和俄罗斯卢克石油公司在内的合同商都表示要紧紧抓住油田开采合同不放,宣称:即便发生政权更迭,根据国际法,开采合同依然有效。其他合同商也已经做了大量的技术性工作,以期在与战后新政权谈判时获得有利地位。因此,即便这次伊拉克之战美国获胜,美国想轻而易举地获得石油控制权并非易事。
退一步讲,就算美国获得了石油主宰权,由于伊拉克的油田设备在经历10多年的经济制裁后已相当陈旧,目前日产油量仅为200万桶,战后要维持目前产量更为不易,而要重新恢复正常运营则至少是两年以后的事情。这与1991年海湾战争后的“现炒现卖”大不相同。 更有甚者,萨达姆在孤注一掷的形势下,也不是没有可能下令军队放火焚烧所有油田。据最新报道,伊拉克军方已经点燃了位于伊拉克南部的几个油田,而由于沙尘暴天气,美方根本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扑灭油田大火。
从以上的分析看,美国要想如海湾战争后那样全面控制石油已不太可能。伊拉克战争爆发后,国际原油价格一度下跌,但随着战争由“速战速决”演变为长期战,绝大多数的国际石油市场人士对油价看涨。美国石油学会的首席经济学家约翰·费尔密承认,一桶油价每上涨5美元,将使美国未来半年或更长时间内的经济增长率降低0.3%。美国能源部估计,油价每桶上涨10美元,美国经济增长率就会减少0.5个百分点。
“要钱”策略难实现 美国还有一个保底策略,即让欧盟国家及其他国家掏钱支持其发动战争,并参与伊拉克及整个中东地区的战后重建。美国的这种“要钱”策略在1991年海湾战争时十分奏效。当时美国90%的花费都是由沙特阿拉伯、科威特、日本和德国等国家分担。但这次伊拉克战争的情况大有不同,由于美国与法、德、俄等国的巨大分歧,美国此次绕过联合国单方面对伊动武,在军费问题上得到各国积极分摊的可能性大大缩小,“要钱”策略遭遇巨大阻力。在海湾战争中分担战争费用最多的沙特阿拉伯以“国内百分之百反对进攻伊拉克”为由,拒绝再为战争出一分钱。日本政府也已表示,由于日本财政状况恶化及舆论压力等原因,日本不再像海湾战争时那样承担战争费用。一些国家甚至还要求美国给予补偿或经济援助,美国政府将为此付出300亿美元的花销,其中60亿美元为无偿援助。
即使美国最后如愿占领了伊拉克,战后重建问题也会让美国焦头烂额。出于对科索沃战争的反思和教训,欧盟已不太可能对伊拉克战后重建慷慨解囊。欧盟官员甚至公开表示:战争的后果应该由战争的发起者负责。
如此一来,美国的“要钱”策略将会流产,从而对美国的财政状况造成沉重负担。开战前,布什总统对外公开的战争费用预算是500亿美元到610亿美元之间。但这只是一个预算,随着战争的拖延,国际上普遍认为,战争费用将超过700亿美元。分析人士预测,如果将对伊战争开支计算在内,2003财年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可能会突破4000亿美元,美国的经济增长将亮起红灯。
海湾凯歌不会重奏 自从布什发表公开电视讲话,声称“这场战争可能较一些人的预期更长、更为艰难”以来,投资者对买入美元变得谨慎,绝大多数外汇策略师预计,从更长期的角度看,战争结束后,美元将会在短暂上扬之后恢复下挫走势,原因是巨额的战后重建费用将给美国经济带来巨大负担,同时导致美国经常项目赤字进一步扩大,促使美元汇率进一步走低。
美国期望1991年海湾战争的好戏重演,但美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决定了它的算盘可能要落空。1991年海湾战争时期,美国经济经过上个世纪80年代的结构调整正进入结构收益和经济周期效应显现时期,经济结构周期和经济运行周期处于上行通道,而海湾战争只不过是给美国的经济复苏打了一针强心剂。但时至今日,美国经济处在衰退与复苏的边缘,不确定性十分突出,经济自然周期和结构周期处于下行区间,美国今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预计不到2%恐怕还不仅仅是战争阴影惹的祸。经济基本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美国的经济走势,在经过上个世纪90年代长时间的增长之后,美国已经进入了生产能力过剩时代,普遍存在的消费不旺和通货紧缩问题在短期内难以得到解决。这也注定美国此次的战争行动不会重奏海湾战争的凯歌,其结果只能是伤了别人也害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