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东南亚》教案

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东南亚》教案

以小组为单位口头展示或黑板展示预习情况,小组间相互点评、质疑、补充、纠正等。本节课的展区板书展示主要应该有以下内容:
1.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
2.东南亚的气候。
3.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自然差异。
4.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人文特征。
5.东南亚的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PPT展示板书展示区详细内容并进行讲解。
结合课前在网上搜集的资料,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完成知识梳理及基础学习交流。
多媒体展示东南亚的有关图片、播放视频,东南亚热带风光图。
第一层级
预习情况检查
分小组让学生对预习部分中的教材知识回顾及自主预习检测进行检查;看各小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学生交叉检查预学部分的情况,并进行得分统计,供教师评价参考。
PPT展示知识梳理参考答案。
第二层级
环节一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分好小组合作探究金太阳思维探究与创新内容。小组内部小组长要做好工作的协调和分配。探究内容均衡分配给各组,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老师要及时进行纪律的规范和探究内容的指导工作,分配好展示任务。展示部分建议口头展示和展区展示相结合。
学生独立完成,与同伴互查,疑难问题交与小组讨论。对于错误的问题,及时纠正,通过结构性预习,达到预想的预习效果。
学生准备:
1.阅读书籍或网上查阅搜集关于东南亚农业、工业、旅游胜地等资料,并进行归纳。
2.预习教材内容,把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供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交流讨论。
导 学 过 程 设 计
程序
设计
学习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预设)
媒体
运用
创设情境
新课导入
新课
导入
【旁白】东南亚有丰富的热带自然景观,众多的美丽沙滩和岛屿,名胜古迹及独特的风土人情。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东南亚,领略一下东南亚的美丽风光。
教学建议
布置和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通过教材图,指导学生掌握东南亚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及地形、气候特点和地形对河流的影响,列表比较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地形、气候特点;比较东南亚各国的物产。
课前
准备
教师准备:
1.《导学案》、《预学案》、《固学案》。
2.搜集准备东南亚的有关图文资料(图片、视频),东南亚热带风光图。结合教学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
东南亚
教学目标
1.识记东南亚的地理位置、马六甲海峡的位置、东南亚两种主要的气候类型及特点、主要的粮食作物、热带经济作物和主要的旅游胜地。
2.理解东南亚的自然条件对其人文特点的影响。
导学建议
重点
难点
1.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东南亚自然地理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东南亚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地形、河流特征对人口及城市分布的影响。
2、人文特征
1.人口
2.旅游胜地
环节马来群岛组成,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
2.东南亚气候类型主要是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探究点拨二
1.受地形的影响,东南亚的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
2.东南亚热带种植园农业发达;季风水田农业受当地的地形、气候、水源、劳动力、饮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第三层级
知识
运用
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
抢答的方式与点将的方式相结合。希望同学们能积极回顾导学案上“课程达标训练”相关试题。
PPT展示相关分析及参考答案。
第四层级
思维
建模
本节课关键词:位置、气候、农业类型、地形特征、城市分布、人口、旅游胜地
学生归纳本节知识点和学习方法。小组间完成思维导图,并相互交流。
PPT展示思维导图构建过程。
总结概括提升
创设
总结
情境
【旁白】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请同学们课后认真完成固学案习题,并预习下节内容。
学生认真倾听,表现出积极的情感体验。
板书设计
2.8我们邻近的地区—东南亚
1、自然地理特征
1.位置
2.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3.地形特征
4.城市分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