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艺术
摘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初中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讲授新课的导入非常重要,一个好的导入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
课堂导入一般坚持启发性原则、趣味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和直观性原则等。
课堂导入方法多种多样,有直接导入法、情景导入法和故事导入法等。
一般教学中都采取这些方法引出教学内容。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艺术;课堂导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170-02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初中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的导入非常重要,一个好的课堂导入可以使接下来的教学活动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启发学生的思考,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导入中要注意一定的原则,坚持课堂导入的原则才能使导入起到真正的效果。
课堂导入还有很多的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导入方法,本文详细论述一下课堂导入的原则和方法。
1.课堂导入的原则
1.1 启发性原则。
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启发性的重要性。
具有启发性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高学生寻求答案的动力,促使学生自主进入探求知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导入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度
和学生的知识水平,适当的采取启发性的原则。
给学生提出有启发的问题,让学生自主的寻求答案,引入教学的内容。
使用启发性原则,要根据教学内容而定,如果教学内容过难,学生的认知水平达不到,启发性原则就达不到启发的效果。
1.2 趣味性原则。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巴班斯基认为:”一堂课之所以必须有趣味性并非为了引起笑声或耗费精力,趣味性应该使课堂上掌握所学材料的认识活动积极化。
”这句话是说,教学中坚持趣味性原则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不是只为了笑笑而已。
数学的逻辑性比较强,是十分抽象的学科。
一些学生到了初中数学成绩直线下降,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这就要初中数学老师的引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堂导入是一堂课的开端,在课堂导入时要注意语言或问题的趣味性,充分激起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愿意学。
1.3 灵活性原则。
初中生活泼好动,对新颖的、多样的事物比较敏感,不喜欢一成不变的东西。
根据初中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设计课堂导入时要有新颖性、灵活性、多变性。
课堂导入根据学生的反应情况随之而变。
平常课堂导入中要采取不同的导入方法,如提问题导入,讲故事导入,做游戏导入等等,不同的导入方法交替使用,保持导入法的新鲜度,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
上课没有彩排,课堂上会遇到很多突发事件,作为一位教师应该具有教学机智,灵活应对教学中出现的任何事件。
也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灵活变换教学方法,导课亦是如此。
1.4 直观性原则。
初中生仍然是直观思维占主导地位,教师应以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为依据,采取直观的导入形式,给学生直观的方式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
初中数学中有许多概念、公式、法则的教学,概念、法则本来就是很抽象的知识,缺乏形象性,对初中生来说,只听教师语言的讲述,往往收不到良好的效果。
如果借助一定的教学道具,直观的展现给学生,学生看到主观的展示,然后再通过抽象的理解内化为自身的知识,才能使学生真正的掌握。
所以,给学生提供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直观鲜明地展示事物的联系,能使知识更加生动直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因此,运用直观的导课方式,对新课的顺利进行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
课堂导入就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出该节课的内容,促使学生回忆以前知识结构中跟本节课有关的知识,使新旧知识相互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新颖有趣的导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使学生的精力集中在教授内容上,对提高教学效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个好的导课,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要采取多样的方法导入,避免方法的单一。
2.导入新课的方法
2.1 直接导入新课。
直接导入新课是指教师直接将该节课的教学内容直接展现给学生,直奔主题,让学生对所讲的内容一目了然,把学生直接带到学习情景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直接导入法是老师经常使用的导入方式,指明本节课的学习重点、难点,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有侧重的学习,轻松掌握教
学内容。
例如,在教授”一元二次程的直接开平方法”时,首先复习上节课讲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式等基本知识后,然后导出新课题:特殊形式的”直接开平方法”。
如何进行直接开平方呢?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特殊情形”a㎡=b(a、b为常数且a≠0)”结合学生的预习,教师直接讲授。
2.2 讲故事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法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适当的采用故事导入法。
故事导入法给数学课增加了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把学生带入到教学情境中,能使学生以积极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课堂中,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故事导入法也要注意一些事项,讲的故事要紧扣所讲内容,有针对性,对学生有一定的启发性,不然不但起不到故事导入的效果,还会浪费时间。
故事讲授可以将一些数学家的故事,以及该数学家做出的贡献为内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学习时就会带着对数学家的故事和敬意去学,会受到很好的效果。
这样适当增加数学的趣味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2.3 采用类比的方法导入。
采用类比的导入方法,是找到新旧知识的切入点,把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然获得新知识的过程。
例如:在讲”圆的对称性”时,先复习以前学会的轴对称图形的内容,即如果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
直线叫做对称轴。
我们学习了什么叫做轴对称图形,这节课我们研究一下,圆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这种类比的方法导入,不仅使学生复习了旧知识,还能使学生带着探究的精神学习新知识,并学会举一反三,并且掌握了探究圆的对称性的方法。
这样方法不是简单的复习旧知识,而是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找到与新知识的结合点,学过的知识是基础,新知识是学生知识系统的新的构建。
它不是教师生硬地灌输,而是学生自主的进行知识的建构。
以上论述了导入的原则和导入的不同方法,最终目的都是引出所讲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无定法,我们在平常教学中善于总结经验,善于思考、研究、实践,不断探索出新的导入方法,使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