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磁场》教学设计

《磁场》教学设计

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 www.xsjjyw.com
新世纪教育网 最新、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 www.xsjjyw.com
《磁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知道磁的应用。
2、知道磁感线可以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3、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以及地磁场的南、北极。
过程与方法
1、观察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
2、经历实验观察、总结类比的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规律,初步
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经历分析、观察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探究的乐趣。
2、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
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材分析
磁场这个概念,是本章学习内容的基础,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难点。磁感线是
人类设计的用来描述磁场的,磁场的基本元素都用它表述出来了,这是本章后续
学习的基础。因此,磁场的存在,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分布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如何认识磁场的存在,明确引入磁感线的实际意义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磁场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磁铁能吸引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
磁极相互吸引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上。学生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声、光、
热想象的学习,过渡到直接看不见、摸不着的电磁现象的学习,是要有一个适应
过程的。学生对于转换法,建立物理模型的科学研究方法还很不熟悉,真正理解
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本节内容学生学习的最大困难:一是利用转换法,通过
对放入磁场中的多个小磁针的受力情况来认识磁场;二是通过建立物理模型,利
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教学策略设计
由于学生最擅长的是形象思维,但是,对于物理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归纳总结,
又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过程。为了很好的帮学生将这两个思维过程进
行衔接过渡,特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对学生已经熟悉的知识进行回顾:空气流动形成的风使小树弯腰,电流
通过白炽灯灯丝使其发光,让学生理解转换法的实质:是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
通过它对其它物质产生的效应,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来间接的认识该种
物质的科学研究方法。对磁场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同样也可以用这种方法
来认识它。
2、创设情景:磁铁使小磁针的指向发生变化,不同位置的指向不同。引导
学生利用转换法来认识磁场的客观存在和磁场是有方向的。
3、对光线这种物理模型进行分析:用带箭头的射线来描述光源发出的光线,
以常见的点光源白炽灯为例,在黑板上画出白炽灯周围的光线分布情况,向四周
发散,向学生说明箭头的指向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射线的疏密表示出了光的强弱,
离白炽灯越远,射线越稀疏,光越弱,白炽灯周围本来没有带箭头的射线,这是
为了研究光的性质,让人类的知识能够通过纸质的文字图片传承下去,根据光的
现象和性质进行抽象,而人为的画上去的,这就是建立物理模型——光线。同样
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 www.xsjjyw.com
新世纪教育网 最新、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 www.xsjjyw.com
也可以给磁场建立物理模型,让人类对磁场的认识也可以通过纸质的图片文字传
承给后人。
4、创设情景:利用磁感线平面演示模型和立体演示模型演示条形磁铁和蹄
型磁铁的磁感线分布情况,引导学生从每个小磁针的排列情况,抽象出物理模型
——磁感线,虚线上的每一个虚点就好像是每一个小磁针,根据磁场方向的规定
画上箭头,和光线类比,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场的强弱,磁铁的两级磁感线密集,
磁场也强,对小磁针等磁体的引力或者是斥力就强;离磁铁越远,磁感线越稀疏,
磁场越弱,对小磁针等磁体的引力或者是斥力就弱,并现场演示。
教学过程设计
1、演示实验:磁铁吸引铁钉。提问:还可以用什么办法让铁钉移动?引导学生
分析磁铁的周围存在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磁场,吸引铁钉就是通过磁场
这种特殊的物质进行的。
2、采用教学策略设计一,引导学生分析怎样研究看不见摸不着的想象。风——
小树弯腰的程度和方向;电流——白炽灯发光的强弱;温度——液柱的长度;磁
场——小磁针受力后的指向。
3、创设情景一:放一圈较大的小磁针,学生观察它们的指向,然后在它们的中
间放入条形磁铁,观察它们的指向,拿走磁铁后再观察指向。引导学生分析:磁
场的客观存在;不同位置小磁针的指向不同,说明磁场是有方向的,磁场中不同
的地方磁场方向不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小磁针指向不同的方向;最后规定
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定为那点的磁场方向。
4、采用教学策略三,以物理模型——光线的建立过程为例,向学生传授建立物
理模型的方法——从复杂的物理现象中抽象出最本质的东西,物理模型是怎样描
述物理规律的。
5、创设情景二:利用磁感线平面演示模型和立体演示模型演示条形磁铁和蹄型
磁铁的磁感线分布情况。引导学生分析:杂乱无章排列的微小铁块,被磁铁磁化
后成为许多个小磁针,这些小磁针在大磁铁周围的磁场中受到磁力的作用,排列
的非常有规律,我们把这些小磁针的排列情况,用一些带箭头的曲线画出来,可
以方便、形象的描述磁场,每一个虚点就好像一个小磁针,这样的曲线就叫磁感
线。和光线类比,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磁感线这种物理模型是怎样描述磁场的方
向和强弱的。
6、学生练习:观察教材图9.2-3,讨论教材想想议议
7、地磁场。提问:磁针受力转动是磁场作用的结果,那么磁针在世界各地都能
够指南北又是谁的磁场在施加力的作用呢?得出概念地磁场:地球周围存在的磁
场。学生观察地磁场的分布情况。说明宋代的沈括最早发现磁偏角。渗透爱国主
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8、教学评价:见下面的设计。
教学评价设计
检测题:(1、2、3题见物理课堂练习册)
1、关于磁场和磁感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小磁针在磁场中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为改点的磁场方向。
B、地理的北极就是地磁场的北极。
C、地球的磁场叫地磁场。 D、磁感线只是用来描述磁场的一些假象曲线。
2、下列关于磁感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磁感线是由小铁屑形成的。 B、磁场中有许多曲线,这些曲线叫磁感线。
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 www.xsjjyw.com
新世纪教育网 最新、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 www.xsjjyw.com
C、小磁针在磁感线上才受力,在两天磁感线之间不受力。
D、磁感线是人们为了形象的描述磁场的分布而假想出来的,实际并不存在。
3、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磁的北极在地理 ,地磁的南极在地理
,地磁场的磁感线是从地理的 极出来,回到地理的 极。海
龟、鸽子等动物就是靠 导航的。
4、教材本节动手动脑学物理第一题,画磁场中的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方向。
5、教材本节动手动脑学物理第四题,列举一些应用磁体的实例,并说明好处。
评价反馈矫正方法:
第一、二、三题让学生集体回答,然后进行矫正;第四题让学生代表在黑板
上画图做,让下面的学生帮忙矫正;第五题学生讨论举手作答。
教学反思
1、本教学设计注重了对学生科学研究方法:转换法、物理模型法的教学,
注重培养了学生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物理规律的抽象思维能力,对学生的后
续学习能力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将初高中物理科学思想和科学研究方法通
过课堂教学很好的衔接起来了。
2、本教学设计没有用眼花缭乱的多媒体动画代替课堂演示实验,创设的物
理情景是学生能真实感受和看得见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对已有知识的分
析,结合物理情景,自然过渡到对新知识的分析,留给学生观察分析思考的时间
很充足,是一节返璞归真的物理课,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能确实提高课堂教学效
率和效果。
3、本教学设计中对光线和磁感线物理模型的说明和类比是原创性的教学策
略,虽然对磁感线可以描述磁场的强弱进行了加深,但是学生通过类比和实验验
证是可以理解的。
4、本教学设计中的教学评价,充分利用了教材和免费的课堂作业资源,选
择了五道题,灵活应用多种评价反馈矫正方法,在大约10分钟的时间里,对本
节课进行了有效评价。没有表演课中常见的另外印制的评价题,在教学实践中有
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