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医药大学200X年中医儿科学课程期末考试试题5南京中医药大学200X年中医儿科学课程试卷(E)姓名专业年级学号得分考试科目:中医儿科学考试时间:试题类型:本科期末一、是非题:对题目的正确性作出判断,是打“√”、非打“╳”。
(每题1分,计10分)1.小儿12岁时上下部量相等。
()2.感冒夹惊的病机是邪陷厥阴。
()3.麻疹为麻毒时邪所致,透疹时不可用温散补托之法。
()4.水痘临床以发热、咳嗽、皮肤分批出现斑丘疹、水疱疹、结痂为特征。
()5.痄腮患儿年长者可并发睾丸肿痛。
()6.年龄小的儿童不能自诉畏寒,可以从其依偎母怀,倦缩而卧等姿态改变测知。
()7.新生儿期是指出生后1个月内的小儿。
()8.辨别疳积有积无积主要是看腹部有无鼓胀。
()9.水痘若不注意护理,抓破感染可引起脓胞疮。
()10.一般早产儿的黄疸出现得早,消退得迟。
()二、选择题(一)A1型题:最佳选择题。
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每题1分,计20分)11.哮喘反复发作的最主要内在因素是:()A 肺气虚弱B 脾虚气弱C 肾虚不纳D 痰饮留伏E遗传因素12.口疮风热乘脾证的选方是:()A泻心导赤汤B凉膈散C银翘散 D 泻黄散E清热泻脾散13.患儿大便稀黄呈蛋花汤样,泻下急迫,气味秽臭。
治疗首选方是:()A 葛根黄芩黄连汤B芍药汤C白头翁汤 D 藿香正气散E葛根汤14.资生健脾丸多用于治疗:()A疳气 B 疳积 C 疳积脾虚夹虫积者 D 疳积脾虚夹气积者 E 干疳夹气滞者15.厌食与疳证的共同点在:()A均有食欲不振 B 病因多由于饮食不节,喂养不当C常见脘腹胀满D均有明显消瘦E病机都属脾胃虚弱16.6岁男孩,浮肿,尿少4天,突然出现头痛,呕吐,烦躁不安,继之抽搐,昏迷。
血压140/100mmHg,其辨证为:()A 风水相搏证B 湿热内侵证C 水气上凌心肺证D 邪陷心肝证E水毒内闭证17.治疗麻疹初热期的首选方是:()A银翘散B解肌透疹汤 C 透疹凉解汤D清解透表汤E宣毒发表汤18.出疹性疾病中疹退后见有脱皮脱屑,无色素沉着的是:()A麻疹 B 丹痧C风痧 D 水痘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19.水痘隔离期为:()A疱疹消退后一周 B 发热消退后一周 C 疱疹出现后3天D疱疹与结痂并见时E疱疹全部结痂20.急性肾炎风水相搏证,浮肿先见于头面的原因是:()EA风性向上B风邪上受C肺气失宣D肺气上逆E风邪兼夹水邪21.下列症状除哪项外,均为遗尿脾肺气虚证的临床表现?()A少气懒言 B 神疲乏力C面色乏华 D 食欲不振E大便溏薄22.治疗紫癜气不摄血证的首选方是:()A大补阴丸B归脾汤C犀角地黄汤 D 参苓白术散E八珍汤23.汗证营卫不和证的出汗部位是:()A遍身出汗 B 肩背出汗C手足出汗 D 头部出汗E颈部出汗24.语迟的主要病变脏腑在:()A 心肝B心脾 C 心肾 D 脾肾E肝肾25.蛲虫病的主要特征是A夜间肛门奇痒B尿频、遗尿C食欲不振D大便不调E面部白斑26.2岁男孩,证见不喜进食却口干多饮,伴皮肤干燥缺乏润泽,大便偏干,苔少,舌质红。
应选用:()A益胃汤B沙参麦冬汤C七味白术散D养胃增液汤E香砂六君汤27.小儿风寒感冒治疗首选方是:()A杏苏散B荆防败毒散C葱豉汤D)桑菊饮E防风通圣散28.小儿癫痫发作时,不应采用下列措施中不适宜的是:()A压住肢体,以制止抽搐B将头部偏向一侧,解开衣领C用裹纱布的压舌板放在上、下磨牙间D针刺人中、合谷、十宣、内关、涌泉E尽量让其平卧,减少刺激29.下列各项,哪项不是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诊断要点:()A多见于学龄期儿童B注意力涣散C智力低下D坐立不安冲动任性E做事不能有始有终30.麻疹疹点首先见于()。
A耳后发际 B 头面C颈胸部D四肢E胸腹部(二)A2型题:病历摘要型最佳选择题。
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每题1分,计10分)A.心虚B.脾虚C.肝虚D.肺虚E.肾虚31.睡眠时眼睑不能闭合,证属:()32.新生儿耳壳软而紧贴两颞,证属:()A.定喘汤B.麻杏石甘汤C.麻杏石甘汤或定喘汤D.麻杏石甘汤合苏葶丸E.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33.治疗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的首选方是:()34.治疗哮喘热性哮喘证的首选方是:()A.玉屏风散合牡蛎散B.黄芪桂枝五物汤C.生脉饮D.当归六黄汤E.泻黄散35. 治疗汗证肺卫不固证的首选方是:()36. 治疗汗证营卫不和证的首选方是:()A.肺脾气虚B.脾虚肝旺C.心脾两虚D.心肾亏虚E.脾肾亏损37.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出现纳差惊惕时证属:()38.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出现鸡胸龟背时证属:()A.心气不足B.心血瘀阻C.心阴受损D.气阳欲脱E.血虚不能养心39.紫癜气不摄血证,见头晕.心慌,病机为:()40.紫癜血热妄行证,突然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汗出淋漓,脉微欲绝,病机为:()(三)X型题:多项选择题。
每道题有2~5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每题1分,计10分)41.6个月小儿能:()A.独立,扶住一只手可行走B.开始无意识呀呀发出单音C.能翻身D.扶着栏杆站立E.懂比较复杂的词意42.伤食泻的主要症状是:()A.大便呈酸馊味B.面色忽青忽白C.口气臭秽D.腹胀腹痛E.舌苔厚腻43.顿咳的临床特征有()A. 阵发性痉挛性咳嗽B. 咳毕有回吼声C. 咳嗽日轻夜重D. 喉间哮吼痰鸣E. 白细胞增高,淋巴细胞可达70%以上44.疳证能食而不充形骸的病机是:()A.脾气薄弱B.脾阴亏虚C.胃阴不足D.胃有虚火E.肝火内亢45.治疗小儿急性肾炎湿热内侵证可选用的处方有:()A.麻黄连翘赤小豆汤B.五味消毒饮C.五皮饮D.小蓟饮子E.五苓散46.丹痧的并发症有:()A.水肿B.心悸C.痫证D.痿证E.痹证47.水痘的临床主证有:()A.发热B.皮肤分批出现丘疹、疱疹、结痂C.皮疹离心性分布D.疱疹壁薄,易破溃流出脓水E.口腔粘膜.眼结合膜也可出现类似疱疹48.治疗肺脾气虚证首选方是:()A.缩泉丸B.菖蒲丸C.益元散49.儿童多动症的常见病因有:()A.禀赋不足B.产伤C.外伤D.生长发育影响E.惊恐50.硬肿症可见的临床表现有:()A.硬肿涉及眼睑、阴囊、手足心B.全身皮肤发凉C.肌肉硬肿D.哭声低微三、填空题(每空0.5分,计10分)51.望诊中望形态是指观察病儿的与。
正常小儿3岁时的体重是kg,身长是cm。
52.急惊风治疗法则是、、、。
53.口唇两侧发生溃疡者,称为;满口糜烂,色红作痛者,称为。
54.胎怯辨证属脾肾两虚者治宜治疗,首选加减。
硬肿症阳气虚衰证的治则是,首选方是。
55.清代医家陈复正将小儿虎口脉纹辨证概括为“、、”。
56.流行性腮腺炎以、为主要特征。
早期诊断麻诊的依据是。
四、问答题(计30分)57.临床如何区别肺炎喘嗽风热闭肺证与风热咳嗽?(10分)58.如何从病因病机、临床症状上区别疳肿胀与小儿水肿?(10分)59.试述肾病综合征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症状、治疗原则和治疗主方。
(10分)五、病案题(计10分)60.张××,男,2岁。
腹泻20天。
起病时发热、呕吐、腹泻,大便日行10余次,经在外院住院治疗10天,泄泻减轻,身热退而呕吐止。
刻下精神较差,大便日行6~7次,色黄,质稀糊挟少许不消化食物残渣,未见粘冻,多见于食后即泻,色淡,臭气不甚,时轻时重。
舌淡,苔薄白,指纹色淡。
查:体温正常,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无压痛,无包块,无明显脱水征。
根据上述病例,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中医诊断(病名,证型)2.证候分析3.治法4.选方用药(方名及药物,不写剂量)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儿科学课程试卷标准答案一、是非题√╳╳√√√╳╳╳╳二、(一)A1型题11(D)12(C)13(A)14(A)15(B)16(D)17(E)18(B)19(E)20(A)21(A)22(B)23(A)24(C)25(A)26(D)27(B)28(A)29(C)30(A)(二)2型题31.B 32.E 33.E 34.C 35.A 36.B 37.B 38.E 39.A 40.D(三)、X型题41. B.C 42.A.C.D.E 43.A.B.C.E 44.A.D 45.B.D46. A.B.E 47.A.B.E 48.A.E 49. A.B.D.E 50. B.C.D.E三、填空题大学期末考试试题51.形体、动态14 9152.清热豁痰镇惊熄风53.燕口疮、口糜54.健脾益肾温运脾阳、保元汤益气温阳通经活血,参附汤加味55.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56.发热、耳入腮部漫肿疼痛口腔两侧颊部粘膜出现麻疹粘膜斑四、问答题(大学期末考试试题)57.肺炎喘嗽风热闭肺证与咳嗽风热犯肺证临床都可见发热,咳嗽,苔黄,脉数,除此以外,肺炎喘嗽风热闭肺证还伴见气急,鼻煽,涕泪俱无,喉间痰鸣等肺闭证候;而咳嗽风热犯肺证则见肺气失于清肃,卫表不和的症状,如咳嗽不爽,鼻流浊涕,头痛恶风等症状,一般不会出现气喘、鼻煽症状。
58.疳肿胀有疳证病史,是在疳证严重阶段出现的兼症,由脾阳不振,脾病及肾,气不化水,水湿泛溢肌肤所致,临床以足踝浮肿,甚则颜面,四肢浮肿,小便短少,面色无华为特征。
小儿水肿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肺失通调,脾失运化,肾失开合,水液潴留,泛溢肌肤所致,临床以肌肤浮肿,小便短少为特征。
59.全身明显浮肿,按之深陷不起,腰腹下肢尤甚,面白无华,畏寒肢冷,神疲蜷卧,小便短少不利,可伴有胞水、腹水,纳少便溏,恶心呕吐,舌质淡胖或有齿印,苔滑,脉沉细无力。
治法以温肾健脾,化气利水为主,偏于肾阳虚者选真武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偏于脾阳虚者选实脾饮加减。
五、病案分析题1.中医诊断:泄泻,脾虚泻。
2.病机分析:大便稀糊挟不消化食物残渣,食后即泻,臭气不甚,时轻时重,为脾虚不运之证;精神较差,舌淡,指纹淡为脾气虚弱之征,舌苔薄白腻为湿浊未化净之象。
(5分)3.治法:健脾益气。
4.选方用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党参、白术、苍术、茯苓、淮山药、薏苡仁、扁豆、藿香、焦山楂、生甘草。
//本文章来源于“”,原文出处:/show.asp?id=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