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之樊登读书会2017书单2017读书会心得体会3篇樊登读书会2017书单2017读书会心得体会3篇本文目录2017读书会心得体会团委读书会心得体会暑期读书心得体会:读书会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美丽读书会,老师要我们开读书会,但怎么组织呢,以前从来没有办过这类活动。
还记得第一次读书会的时候,大家坐在一起,傻傻的,只是不停拿着老师的书念啊念,需要大家说些什么的时候,安静的让人害怕。
一次两次三次,慢慢的,随着读书会渐入佳境,大家也都开始畅所欲言。
对于老师写的《大德若隐》和《耳顺集》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想法。
在这里,我必须先要自我检讨一番,我不是一个喜欢看书的人,书对我来说就好像安眠药一般,每次看书,每过多久就想睡觉,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由于看过的书真是少的可怜,肚子里积累的黑水也不多,总是感觉不能很好的发挥读书会的真正作用,讨论的东西也是比较的肤浅。
不能很好地把老师书中的各种招式提炼出来,更不用说再传递给其他组员们,其原因都在我一个人身上,自己不是一个好的读书会组织者。
心得之一:好朋友“书”前面说到,我不是一个喜欢看书的人。
从儿时,书就离我很远,我组员的看法也和我一样。
书中的那些烦琐的语句,冗长的故事情节,一啃就得花上好几天,还不如看电视来得直截了当,还不如听音乐来得轻松自在。
有一句俗语说:人要有知识,没知识也要有常识,没常识你就要多看电视。
现在多媒体咨询的发达,体育赛事的报道,要事要件的报道,国家领导的发言等等人们可以在电视或电脑上看到你想要了解的一切,久而久之,书离人们的生活便越来越远,至少我组是这样认为的。
不管它是铜的,铁的,不锈钢的,只要椅子可以坐人,符合它最基本的特征,它就是一把好的椅子。
其实归根到底,不管你是唯物主义的,还是唯心主义的,不管你是重视爱情的,还是崇尚面包的,其衡量标准和拿捏尺度还是每个人不同的价值趋向。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过各种各样的经历。
随之也会带来人们对各种事物的独特看法。
正因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不会都是完美的,因此,需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来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心态变得很平和,使自己更好的融入社会生活,从而有一个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渔夫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最后渔夫微笑着说:”那样的生活和现在的生活有什么不同呢?这就是我现在的生活啊!”心得之三:一个“傻子”提出的问题“傻子”智力低下,不明事理的人,一般是指无法进行正常思维的人。
老师在书中对“傻子”的定义作了进一步的诠释:多次犯同样错误的人,用一种方法来解决所有问题的人,不会自我反省的人。
说来也奇怪,“傻子”就好像一个喝醉酒的人,当你对一个喝醉酒的人说你醉了时,醉酒的人往往都会说:“我~~~~没醉,你才~~~~醉了。
”当你劝一个正在做傻事的人时,他们也会对你说:“侬港督。
” 难道不是吗?我们认为老师所指的“傻子”是一个普通傻子,每个人都会有因为做傻事而变成傻子的时候,可怕的是你还不知道自己正在做傻事。
更可怕的是明明在做正确的事情,确被人当作傻子一样看待,越来越多的人会把做正确事情的人冠以“傻子”的名号。
确实,当今社会很多人对傻子的理解又有着很大的不同,有一些人出于自私自利看问题,错误的把牺牲个人利益,帮助和解救别人的行为看做不聪明,是“傻子”。
比如对那些学雷锋的人、见义勇为的人、拾金不昧的人、乐善好施的人、有人会说:这些人傻忽忽的,都是些“傻子”!再比如把苦心钻研学术的人,为了工作废寝忘食入迷的人,人们会说:这人简直是个“傻子”!连吃饭都忘了。
那么换言之,那些拾金就昧的人,阿谀奉承的人,阳奉阴违的人,都变成不折不扣的“聪明人”。
岂不怪哉!有一句俗话说:一个傻子提出的问题,十个聪明人也回答不上来。
要是一个“聪明”的傻子提出的问题,怕是一万个人、一百万个人也回答不上来。
因为“聪明”的傻子提出的问题根本没有答案,或者是:他把一个简单的问题巧妙的转化成一个深奥的的问题,让所有的聪明人绞尽脑汁却没有任何收获。
就现在多数人的理论来讲,孔老夫子便是世上最大最大的“傻子”(本人并不是对孔圣不敬),中国传统文化或者换句话说儒家文化如果是一个“聪明问题”,它早就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了,因为成百上千万的中国人已经在这个问题上耗费了数百年的时间。
如果他至今仍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如果他直到今天还在折磨着成百上千万的中国人的“聪明”的心灵,它就是一个“傻子问题”。
仁义道德、礼仪廉耻、忠孝仁义礼智信,这些都重要,任何一个健康的社会都不能无视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不能否定这些问题的社会意义。
但又有那么多的“聪明人”嘴上说一套,背后做一套,言行不一。
xx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在被两车碾压后,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离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上前施以援手,送至医院后还是因抢救不及时命丧黄泉。
一个拾荒阿姨都知道的南京一个叫彭宇的小伙子,主动扶起一个摔倒的老太太,并送至医院,事后确被老人家属指认为肇事者。
甚至还有人说到: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管人家的事情?不是你撞的,你就不要去管。
当今社会到底怎么了,好坏不分到如此地步,这样的荒唐理论竟然也能存在!说到上述两个案例的时候,大家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李俊说他自己也在公交车上看到过有人偷东西,同时也表示自己并不会出面制止,也怕会被小偷事后报复。
王鑫说,自己在遇到此类事的时候,自己还是会出手相助的,别的不说,至少可以拿起手机打个110吧!争议还是有很多的,有人说当今社会雷锋越来越少了,确实是这样的,在危机关头,人们会不约而同的先想自己会有什么损失吗?自己会不会受到什么牵连等等。
但不管怎么说,我们还是认为做一个乐善好施的“傻子”要好于做一个落井下石的“聪明人”,做一个见义勇为的“傻子”要好于做一个见死不救的“聪明人”。
老师在书中写道:天下的傻子太多了。
而我们则认为,天下的聪明人太多了,傻子太少了。
朱靖宇经常对人说:“对,我是傻子”,随之一笑。
难道他是真傻吗?心得之四:礼仪之邦在《耳顺集》中,老师提到了火车上的电话礼仪,老师提到中国现在的动车和日本的新干线之间已无太大差别,这也是老师对现有中国最好的轨道交通的肯定,换句话说,也是老师对于我国现在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肯定。
同样等级的舒适座椅,同样水平的硬件设施,其使用者却有很大的不同。
要说国家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大多数指的是其经济的发展,交通的发展,居民住宅的发展,军事实力的发展等等,但是国民素养的发展往往会被人忽略。
就拿我国的动车和日本的新干线相比较,在我们的动车上,你确实可以随便看到大声讲电话的人,可以看到大声谈论公事的人,可以看到衣衫不整的人,可以看到就坐在你旁边撩起衣服为啼哭的婴儿哺乳的人,你甚至可以看到有人随地吐痰,然后用鞋踩踩其,是的,你真的可以看见。
“不学礼,无以立”是孔老夫子说过的一句名言,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一直都标榜自己是礼仪之邦。
对于这一点,每个中国人都在心里是这么认为的,我也不例外。
但是仔细思考了一下,觉得现在的中国有点名不副实了。
在图书馆、阅览室应保持安静,在馆内走动要放轻脚步,交谈时应该尽量简短、轻声,不抢占座位。
乘车、购物和出入公共场所人多拥挤时,要自觉遵守秩序,依次排队,相互谦让,不要争先恐后。
在影剧院、车站等场所要注意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丢果皮和杂物等等。
这些都是上小学时老师就教过得基本礼节。
现在我们可以做到的又有那些呢?到处可以看到乱闯红灯的车辆,乱穿马路的行人,随地吐痰的路人,随地便便的宠物。
不过,在餐桌上我们的礼仪还是做的很到位的,至少我是怎么认为的。
现在社会,人们对礼又有了新的解释,很多人把“礼”和“金”放在一起,没有“金”就没有了“礼”。
小孩上学要给老师送礼,病人开刀要给医生送礼,下属要给上司送礼,找工作要送礼,公务员考试要送礼,足球比赛要给裁判送礼,现在连入伍当兵也要送礼,这也是我最痛恨的一点(我从小就想当兵)。
也许,这就是城市生活的压力吧。
我们代代相传礼的文化,到现在已经完全扭曲变样了。
相反,在比较落后的乡下,礼仪就来的比较朴实。
每次我随岳父回到宁波的乡下,进门没多久,就会有人来窜门,时间不长,短短寒暄几句就走。
还会有人送来青菜,土豆,芋艿等蔬菜,都是自家地里种的。
这也是送礼,都给人的感觉就是不一样,没有任何的功利。
确实,我们还是应该加大对中国传统礼仪的教育,李俊说到过,现在的学校教育的重点大多集中在数理化,还有语言类的科目上,对于人的内心教育并不是非常的看中,很多都是为了升学而读书,为了文凭而读书。
在学校里只能做到知书,而不能达理是没用的。
在学校里不能很好的学会,之后踏入社会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心得之五:活着的目的----理想与现实兔子活着的目的肯定不只是为了给老鹰或老虎充饥,小猫咪活着的目的也不单单是为了抓老鼠,狗活着的目的更不可能是为了每天等主人回家,然后摇摇尾巴叫几声。
那么作为人,我们活着的目的是什么呢?理想,对,就是理想。
每个人从小都会有各自不同的理想,随着时光的流逝,有的人可以逐渐实现他的理想,而有些人却越来越远离他的理想,现实就是这样。
有人说理想的树立离不开现实,因为它是在现实的情况下树立起来的!你如果离开现实的状况去树立理想,这个理想只能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空中楼阁,其结果是根本无法实现!又有人说理想应该远离现实,这是因为理想目前还没有实现!有的理想需要长时间奋斗才能够实现。
有的理想需要几代人、好几代人前赴后继的奋斗才能够加以实现!理想与现实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人们会用美好来形容理想,用残酷来形容现实。
美好的理想总是使人向往,理想与现实、快乐与痛苦、简单与困难、强悍与弱小、真诚与虚假、拥有与失去、繁荣与衰败,这一切的一切,都在这个最真实的现实世界中存在、交织、聚拢、散开、消亡。
有的人为了追求美好的理想而不断努力,也有的人为了改变残酷的现实而艰苦奋斗。
他们是把握现实的人。
的确,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有一座用努力和奋斗凝成的桥,这座桥将引领着我们走向光明。
纵观人类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从古到今为了理想不间断的奋斗史。
因为理想,所以奋斗。
远古的想象在如今的世界里已成现实。
理想在奋斗中一个个地被实现了。
电视剧《士兵突击》中许三多说过:人活着要有意义,好好的活着就是有意义。
看似简单的一句话,但其中所包含的寓意是值得人深思的。
现在想想许三多和cooper还真有很多的相似点,他们在各自的团队中不显山不露水,但是每天他们都认认真真地做好自己简单的分内之事。
老师对我们说过,做一件简单的事情,每个人都会,但是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每一年都要去认真地作好一件简单的事情,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这也许就是老师常说“不倦”的意思吧。
那么可不可以说,要在残酷的现实中来实现你美好的理想,就必须要认真的去“不倦”。
上述便是我组讨论出的一些心得体会,我们非常感谢老师给我们大家参加读书会的机会,经过这次的读书会,完全打破了我们之前认为读书看书是个很枯燥乏味的想法,让原本对书不感兴趣的我们,渐渐对书籍充满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