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维新运动的兴起 PPT课件

维新运动的兴起 PPT课件



2.根据教材隐性知识归纳、概括、整合知识点是一种重要的学
链 接
习方法。具体到本课,可以归纳整合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政治、经济、
思想等方面的主张。
栏 目 链 接
考查角度1 早期改良思潮
(2014·淄博模拟)19 世纪 60 年代,王韬认为:“形而上
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西人也,以器胜。”1883 年,又说:“英国

胜取诸西国,道则备当自躬”可以看出
19
世纪
60
年代王韬主张中
目 链

体西用,从“英国、君民之分亲”等信息看出王韬推崇英国的君主
立宪制。
答案:B
考查角度2 维新派的思潮主张
材料一 19 世纪 60 年代,王韬认为:“形而上中国也,
以道胜;形而下西人也,以器胜。……器胜取诸西国,道则备当自躬。”
王韬在 1883 年出版的《弢园文录外编……》中指出:“论者徒夸
西 方 资 本 主 义 国 家 的政___治__制__度_ 和 文 化 教 育 制 度 ; 呼 吁 “ 伸 民 权 ”、
“_设___议__院__”,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主张改革__科__举___制__度___,培养有 栏
用人才;大力发展__近__代___工__业_。
目 链

B.谭嗣同发表《仁___学_》:提出“冲决君主之网罗”。

想依托孔子“避祸”;自幼接受儒家文化教育,信奉孔子的学说。
(3)梁启超主张兴民权,开民智。并提出了兴民权的具体步骤: 先是开官权、兴官智,再是开绅权、兴绅智,最后实现兴民权年代,王韬主张以中国正统思想观念为根
本,学习西方的近代科学技术,即“中体西用”。19 世纪 80 年代,
④维___新__变__法_新局面逐渐形成。
栏 目 链 接
1、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的特点、目的、根源及作用
(1)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
合,从传统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
(2)目的:减少改革变法的阻力。


(3)根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
链 接

特点的主观因素。
目 链

(3)依据材料三,概括梁启超的政治主张及实现步骤。
答案: (1)19 世纪 60 年代,王韬主张以中国正统思想观念为根
本,学习西方的近代科学技术,即“中体西用”。19 世纪 80 年代,
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2)特点:托古改制(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


因素:利用孔子权威减少变法阻力;变法维新面临形势严峻, 链
世勇乱争战角力之法,而立《春秋》新王行仁之制。……此
制乎,不过其夏葛冬裘,随时救民之言而已。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叙》(1892 年)


材料三 梁启超在《上陈宝箴书论湖南应办之事》中指
链 接
出:“今之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兴民权斯固然矣,然民权
非可以旦夕而成也。权者生于智者也,有一分之智,即有一
君___主__立__宪_。

6.影响。 (1)反映了__民__族__资___产__阶__级__的利益和要求。
(2)成为甲午战争后__维___新__变__法___运__动___兴起的先声。
考点二 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潮 1.思想萌芽:__1_8__8_8__年,第一次上书__光__绪____皇帝,主张变
3.思想特点:康有为从传统的儒___家__思__想_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
考点三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1.公车上书。 (1)背景:_1__8_9__5年 4 月,日本逼签《马__关___条__约_》,引起了各界
人士的强烈反应。


(2)概况:康有为、梁启超联合会试举人上书朝廷,提出“拒和,链接
量相对弱小,具有软弱性、妥协性。
(4)作用:强烈地冲击了传统思想,使一部分人开始接受维新思
想。
2、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的政治主张的比较
(1)同:都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观念;都主张维新变法。
(2)异:梁启超强调实现君主立宪,改革科举制度,发展近代工

业,并且以俄国为例,强调变法的必要性;谭嗣同直接利用西方民

其水师之练习,营务之整顿,火器之精良,铁甲战舰之纵横无敌,为
目 链

足见其强;工作之众盛,煤铁之充足,商贾之转输负贩及于远近,为
足见其富,遂以为立国之基在此,不知此乃其富强之末,而非其富强
之本也!英国之所恃者,在上下之情通,君民之分亲,本固邦宁,虽
久不变。”
材料二 孔子……为大地教主。生于乱世,……改除乱
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2)特点:托古改制(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

因素:利用孔子权威减少变法阻力;变法维新面临形势严峻,
目 链

想依托孔子“避祸”;自幼接受儒家文化教育,信奉孔子的学说。
(3)梁启超主张兴民权,开民智。并提出了兴民权的具体步骤: 先是开官权、兴官智,再是开绅权、兴绅智,最后实现兴民权,开 民智。
法自强,挽救危局。
2.寻找变法的理论依据。
(1)提出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要经过“据___乱__世_”、“__升__平__世__(小
栏 目 链
康)”和“__太__平___世_(大同)”三个发展阶段的理论。

(2) 系 统 地 阐 发 了 变 法 理 论 :《 新 学 伪 经 考 》 和 《_____孔__子__改___制__考____》两部著作。
戊戌变法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栏 目 链 接
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

分析其特点。
目 链

栏 目 链 接
考点一 早期改良思潮
1.出现时间:19 世纪___7__0___年代。
2.背景:近代民___族__工__业_的出现。

3.代表人物:王韬、薛福成和__郑__观__应__等人。
迁都,___变__法___”等主张。
(3)影响: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___国__救__亡_的政治运动。
2.维新变法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1)表现。
①创办维新报刊,宣传变法主张:主要有康有为等在北京、上
海、湖南、天津等地创办的《中__外___纪__闻_》;1896 年 8 月在上海创刊的 栏

《_时___务__报__》;严复在天津创办的《__国__闻___报_》。
之所恃者,在上下之情通,君民之分亲,本固邦宁,虽久不变。”材

料体现的王韬的思想是( )
目 链

A.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体西用
B.中体西用
君主立宪
C.师夷长技以制夷
民主共和
D.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
解析:19 世纪 60 年代,王韬认为:“形而上中国也,以道胜;
形而下西人也,以器胜。”“器胜取诸西国,道则备当自躬。”从“器
分之权。……是故权之与智,相倚者也。
昔之欲抑民权,必以塞民智为第一义;今日欲伸
民权,必以广民智为第一义。欲兴民权,宜先兴绅权;

欲兴绅权,宜以学会为之起点。绅权故当务之急矣,
目 链

然他日办一切事,舍官莫属也。……故开官智又为万
事之起点。”
(1)依据材料一,指出王韬思想主张的变化。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形成这一
链 接
②成立_强___学__会__等政治团体,交流变法思想。
③兴办学堂,培养变法人才:典型是康有为在广州创办的 万___木__草___堂和陈宝箴创办的时___务__学__堂_。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④发表文章,宣传变法。
A.梁启超发表《变__法___通__议_》:提出中国要变法图强,必须学习
目 链

权思想宣传变法,侧重抨击“君为臣纲”,具有民主革命的思想色彩;
严复借助达尔文的进化论,阐明维新变法的必然性和紧迫性。
栏 目 链 接
1.在学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时,要注意分析早期维新思想与康、
梁维新思想的内在联系;注意分析早期维新思想的特点,理解康有
为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学说相结合的思想特点。 栏
目 链

4.目的:解救民族危难,缓和社会矛盾。
5.基本主张。 (1)经济方面:振兴_工__商___业__,发展资__本___主__义_,通过“_商___战__”
同外国资本主义进行竞争。
(2) 政 治 方 面 : 学 习 西 方 先 进 的 _制__度___ , 设 立 议 院 , 实 行
栏 目 链
C.严复介绍《_天__演__论_》:借达尔文的进___化__论_阐明自己的维新变
法主张。
(2)影响。
①维新派立学会、办报纸、兴学堂的活动起到了启__发___民__智_、组
织力量和制__造___舆__论_的重要作用。


②资产阶级维新派已有了一定的社会基础。
链 接
③资产阶级改___良__主___义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