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肖维佳老师谈基本功夫

肖维佳老师谈基本功夫

一、化力。

此化力非一般的化力。

也有俗称为“要”的,或曰“叫起”。

它不是化梢节的力,而是化根节,化来力处。

人的力是由脚下发出,通过身体传导到手这个梢节。

由于是由脚踩地球返上来的力,也有称反作用力的。

他的化力就是把对方的反作用力撤掉,使对方的无法借助反作用力,从而把对方的力整体化掉。

所谓四两拨千斤,正是在这种化力的基础上做到的。

理论上,只要借助不了反作用力,人就发不出力来。

看着块头很大,气势汹汹,发不出力来,也就等于没力,用四两来拨就很容易了。

二、挤脚跟。

一搭手,就挤住对手脚跟。

他这挤不是用力挤住的。

而是用意,用神,用内劲。

古人称“盖”,或“敷”,也有称“对”的。

被挤住脚跟,对方就很不舒服,不得劲儿。

高手是挤住脚跟后,还不让对方有太大的察觉。

对方的力源被控制了,也就成了背势。

当此时,主动一方怎么推怎么有。

如果是高手,当此之时,一拍这人就飞起来。

肖维佳先生说他不是高手,这恐怕不是谦虚。

因为太极拳确实是高深莫测。

肖维佳有几个观点值得重视。

实验室实验的观点。

太极拳的训练要有一个实验室实验的过程。

穷文富武。

学练太极拳难有经济价值,一练就是数十年,没有经济基础是不行的。

肖维佳的习练过程就是一个证明。

太极拳是象牙塔里的学问,只有那些爱好者花大力气大时间才能得道。

这种功夫不是能普及的。

市面上流行的太极拳多为太极操,即便是传统的,也多已经脱离了传统。

肖维佳师承石明,石明从师朱怀远,朱怀远从师汪永泉。

汪永泉随父7岁开始向杨建侯、杨少侯学习太极拳,13岁由杨澄甫专职指导,直到23岁杨澄甫南下。

汪父汪崇禄(溥伦贝子府总管家)是杨健侯的弟子,并经常负责代教贝勒爷。

由于汪永泉父亲与杨家的特殊关系,他成了与杨建侯、杨少侯及杨澄甫三人学习杨式太极拳的唯一之人。

汪永泉技艺精湛,1987年去世,享年83岁。

石明老师自幼体质不佳,为了健身强体,开始学习武式太极拳。

工作以后,又学习杨式太极拳,正式拜在朱怀元老师门下,并得到师爷汪永泉大师的点拨。

石明老师敏而好学,深究拳理,刻苦练拳,转益多师。

为了追求太极拳的真谛,节假日曾走遍京城各大公园,拜访名师大家驻足在著名太极拳师的授徒现场观摩学习。

在研究中,他不断结合自己所学,细细品味太极拳深刻的文化内涵,从中体悟老子“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领悟老子的“道”,加深对《太极拳论》中关于“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为也”的理解以求“明法、明势、明理”。

专心修练太极拳之真意。

由于他异常的勤奋、奇特的悟性以及惊人的痴迷,终于探得太极拳的奥秘,并总结出一套独具特色、功效显著的教授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