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微生物

农业微生物

农业微生物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一、选择题(选择题有错误)1、丝状真菌的无性繁殖方式很多,主要有:ABCDA.菌丝片断B.芽殖C.裂殖D.分生孢子2、Escherichia细菌的鞭毛着生位置是: BA.偏端单生B.两端单生C.偏端丛生D.周生鞭毛3、用来染芽胞的染料通常是: BA.孔雀绿。

B.结晶紫。

C.复红。

D.番红。

答:4、某些细菌可以通过产生 A 来抵抗干燥、高温等不良环境的影响。

A、荚膜B.伴孢晶体C.芽孢D.原生质体5、下列是四个微生物学的经典实验,其中 A 能用来证明突变的自发性。

A、普遍性转导B、波动性实验C、病毒重组实验D、Ames 实验6、在下列微生物中____B__能进行产氧的光合作用。

A. 枯草杆菌B、螺旋藻C、紫硫细菌D、螺旋体7、酵母菌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__A____。

A. 几丁质和纤维素B、葡聚糖和脂多糖C、葡聚糖和甘露聚糖D、肽聚糖和甘露聚糖8、链霉素能够 D ,因而阻止细菌正常生长。

A、抑制细胞壁的合成B、抑制蛋白质的合成C、抑制细胞膜的功能D、抑制核酸的合成9、根据菌体生长对氧气的需求,酿酒酵母属于 B 。

A .兼性厌氧B .专性厌氧C .专性好氧D .耐氧菌10、在大肠杆菌基因图谱测定的供体菌属于 B 菌株。

A .F +B .F-C .F’D .Hfr11、我国卫生部规定的饮用水的卫生标准中规定大肠杆菌数量不应超过CA .100 个/ 升B .3 个/ 升C .100 个/ 毫升D .3 个/ 毫升12、下列物质中 A 可以作为细菌的碳素储藏物。

A .肽聚糖B .聚- 羟基丁酸C .淀粉D .异染颗粒13、在下列微生物中___B___属于革兰氏阳性细菌。

A. 大肠杆菌B .金黄色葡萄球菌C.痢疾杆菌D .黑根霉14、温度是影响微生物生长的重要因素,在 A 条件下,微生物的代时最短。

A .最高生长温度B .最适生长温度C .最低生长温度D .室温条件15、微生物实验室对培养皿的灭菌常采用 C 。

A .间歇灭菌,两次,100 ℃,每次1 小时B .常压灭菌,100 ℃,1小时C .干热灭菌170-180 ℃,2小时D .巴斯德灭菌,60 ℃,1小时16、产生青霉素的工业发酵菌株可以通过产生分生孢子进行繁殖,属于 A 。

A 、放线菌B 、担子菌C 、子囊菌D 、半知菌二、填空题1、微生物细胞的功能:营养功能、生长能力、分化、信号传递、进化。

2、细菌细胞壁主要成分为:肽聚糖;植物细胞细胞壁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真菌细胞壁主要成分为:几丁质。

3、革兰氏染色的程序:初染(结晶紫30S)、媒染剂(碘液30S)、脱色(95%乙醇10~20S)、复色(番红30~60S)。

4、根据鞭毛的数量和排列情况,细菌分为:两端单生、偏端单生、两端丛生、偏端丛生、周生鞭毛五种类型。

5、鞭毛的生理功能:运动器官、与致病有关、鉴定分类细菌。

6、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光能自养型、光能异养型、化能自养型、化能异养型。

7、培养基按照化学组成分: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

按照物理状态:液体、固体、半固体。

按照特定用途:基础培训基、加富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

8、次生代谢产物的种类:抗生素、激素、毒素、色素。

9、次生代谢是指微生物合成一些对微生物本身对生命活动没有明确功能的物质的过程。

10、细菌的基因转移和重组可通过:转化、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和细胞融合等方式进行。

11、接合是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沟通,将遗传物质(主要是质粒DNA)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

接合质粒包括:F质粒、R质粒、COL质粒和毒力质粒。

12、转导的类型:普通性转导和特殊性转导。

13、转化DNA的摄取和整合过程:结合与穿入、联会、整合(重组)。

14、获得培养基的方法:稀释平皿分离法(倾注平皿分离法和涂布平皿分离法)、平皿划线分离法(连续划线分离法和分区划线分离法)。

15、细菌细胞数量的测量:显微镜测数法、比浊法、稀释平皿测数法。

16、细菌生长曲线分为:延缓期、稳定期、对数期、衰亡期。

17、细菌细胞的形状主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

18、球菌的排列方式:单球菌、双球菌、四联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杆菌的排列方式:单生杆菌、双杆菌和链杆菌;螺旋菌的排列方式:弧菌、螺菌和螺旋体。

19、生物的分类系统中1753年二界是指动物界和植物界,1860年三界在二界上增加原生生物界,1956年四界在三界上增加了菌类,1969年五界在三界上增加了真菌界和原核生物界,1977年六界在五界上增加了病毒界。

20、伯杰氏手册分为:薄壁菌门(革兰氏阴性菌)、厚壁菌门(革兰氏阳性菌)、软壁菌门(缺细胞壁)、疵壁菌门(古细菌)。

21、放射菌的菌丝分为: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三种。

22、放线菌的生活史:从自由孢子→萌发→基内孢子→气生菌丝→孢子丝→自由孢子。

23、菌丝的特异化:霉菌菌丝的变态,为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和更有效地摄取营养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许多霉菌的菌丝可以分化成一些特殊的形态和组织,这种特化的形态称为菌丝变态。

包括:假根、吸器、菌网和菌环、菌核、子实体、附着胞、子座。

24、霉菌的有性繁殖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

25、常见的有: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和担孢子,分别由鞭毛菌门、接合菌门、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的霉菌所产生。

26、鞭毛菌亚门的代表种有:绵霉菌、异水霉菌;接合菌亚门的代表种:毛霉菌、根霉菌;子囊菌亚门的代表种有:酵母菌、羊肚菌、冬虫夏草;担子菌亚门的代表种有:大多数蕈菌(蘑菇、平菇);半知菌亚门代表种有:曲霉、木霉、头孢霉。

27、病毒的形状有:子弹、蝌蚪、杆状、线状、球状、丝状和冠状。

28、病毒的核衣壳的对称形式:螺旋对称型、二十面体立体对称型和复合对称型。

29、根据国际病毒的分类委员会的分类标准: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单链或双链、有无包膜分为7种,除去单链DNA包膜病毒。

30、根据化学成分病毒划分为真病毒和亚病毒,其中亚病毒又分为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

31、根据对寄主对影响程度划分为:温和性病毒和(劣)毒性病毒。

32、病毒的侵染:吸附和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成熟与释放。

33、微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互生关系、共生关系、竞争关系、寄生关系、猎食关系、拮抗作用。

34、微生物与植物的互生包括:根际微生物和附生微生物。

35、细菌和植物的共生关系如:根瘤;真菌和植物的共生关系如:菌根。

36、微生物是指一般不能借助显微镜看不见地微小生物。

分为: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和无细胞结构。

37、有隔膜菌丝横隔的类型:封闭隔、单孔隔(简单型和有塞型)、复式隔(有盖型)。

38、无性孢子:节孢子、厚垣孢子、孢囊孢子和分生孢子。

39、酵母菌的出芽生殖和分裂繁殖。

三、判断题(所有题都是对的)1、1590年由荷兰的詹森兄弟制造了第一台显微镜。

()2、1664年英国罗伯特·虎克观察到霉菌的“子实体”。

()3、1676年荷兰列文·虎克观察到“微动体”。

()4、1748年英国尼达姆提出“微生物自身说”,法国路易斯·巴斯德的雁颈瓶实验。

1865年李斯特的外科消毒法;1909年Fhrilich用化学制剂控制梅毒;1929年费来明发现青霉素,1944年Wakesman土壤放线菌中找到了链霉菌。

()5、在革兰氏染色后菌体呈蓝紫色为革兰氏阳性菌(G+);呈红色的为革兰氏阴性菌(G+)。

()6、芽孢是一个休眠体,一个菌体只产生一个芽孢。

7、F+、Hfr、F’都是雄菌即供体菌,F-是受体菌。

()8、受体菌只有处于感受态时,才能摄取转化因子。

()9、分类是根据各种细菌的相似性和进化关系将其分化为类群排列在适当的分类单元中;鉴定是分类的操作过程,经过一系列测定来确定所研究的菌株属于哪个类群;命名是根据命名的国际法则对所鉴定对菌株给以科学名称。

()10、菌体运动时逆时针旋转向前运动;顺时针旋转翻滚转向。

()11、有隔膜菌丝为高等真菌(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亚门)多菌丝,无隔膜菌丝为低等真菌(鞭毛菌亚门和接合菌亚门)的菌丝。

13、四、填图题1、原核细胞的结构2、病毒的结构3、放线菌菌丝体和孢子丝的形态结构示意图:五、简答题1、微生物的共同特征:(1)、体积小、面积大;(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适应强、易变异;(5)、分布广、种类多。

2、微生物的细胞功能:答:①营养功能;②生长能力;③分化;④信号传递;⑤进化。

3、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结构的异同:4、细菌细胞壁的功能:①固定细胞外型和提高机械强度,使其免受渗透压等外力的损伤;②鞭毛生长和运动的支点;③阻止大分子有害物质(某些抗生素和水解酶)进入细胞;④赋予细菌特定的抗原性以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

5、G+菌与G-菌细胞壁的比较6、G+菌、G-菌和古细菌细胞壁的区别8、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在遗传过程中的主要区别:(1)、温度:湿热灭菌:121℃30min ;干热灭菌:160~170℃1~2h为什么?热蒸汽的穿透力较热空气强,且蛋白质含水量越高,越易于凝固(2)、水分及其可给性(3)、氢离子浓度(pH)(4)、氧气和氧化还原电位(5)、辐射(6)、化学杀菌剂10、真菌与细菌的区别11、真菌的主要特征:答:(1)、营养体:菌丝和菌丝体;(2)、繁殖体:孢子;(3)、营养方式:化能异养型(寄生或腐生方式生活);(4)、其他:多细胞、细胞壁、运动、无限生长。

12、病毒的可利用价值(1)在病毒发现之前,早在十八世纪人们就利用病毒感染引起的植物叶和花的变色,创造新的花卉品种,如荷兰的郁金香杂色花变种、日本的卫矛叶变色品种(金心黄杨)、印度的杂色锦麻、中国的“绿菊”和绿牡丹。

(2)促使植物生长和增产。

例如,1963年Delmondo等人证明苹果褪绿叶斑病毒能促使苹果的生长发育。

1967年Yarwood 认为菊芋潜病毒及叶用莴苣脉病毒可以促使两者增产。

此外,1974年Helton 实验证明,感染樱属环斑病毒的樱桃可以比不感染的增产两倍。

(3)用噬菌体防治动物的痢疾杆菌、耐药性的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取得优于药物的治疗效果。

我国著名医学微生物学家余贺曾在1958年利用噬菌体成功地防治了绿脓杆菌对烧伤病人的感染,成为我国微生物学界的一段佳话。

(4)抗霜冻噬菌体能够保护植物免受霜冻的危害。

(5)藻类病毒可清除藻对水面的污染,试验证明污染水源的藻类,施用LPP-1病毒后7天,藻就被全部裂解,使水质变清。

(6)昆虫病毒已经成功地用于防治害虫。

我国曾研究用鼠痘病毒灭鼠,试验感染的死亡率达100%。

(7)用于植物病害的防治。

近年来报道了用真菌病毒双链RNA防治板栗疫病;我国病毒学家田波等成功地用卫星RNA防治黄瓜花叶病毒引起的病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