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中应更多地采用心理学的原理、原则和方法,这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首先,要确立心理健康的标准(如五项综合标准—认知、情感、意志、个性、适应性),按照标准区分心理健康与不健康的员工。
其次,要用科学的“诊断”方法,如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等确定员工心理不健康的程度。
最后,对不同的心理健康症状要采用不同的心理治疗方法与行为矫正方式。
对于因压力、应激而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采取的应对策略是问题解决法与情绪调节法;对于因挫折而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采取积极的心理疏导法,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卫机制。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心理咨询与心理疏导进行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疏导是指运用一定的心理诱导的策略和方法使受挫者在别人的引导下发挥内在潜力,达到消除心理障碍、明确前进方向、排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目的。
心理疏导要在三个层面上进行:一为找寻诱发心理健康的诱因层面(内、外诱因);二为确定心理健康引起的心理反应的层面(表现层面);三为探寻认知根源的层面(深层的认知,归因层面)。
心理疏导的原则是优化员工的心理防卫机制。
管理并维护员工心理健康的方式有以下几点
第一,企业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企业通过建立心理课堂等方式,开展多方位的心理健康宣传,可以增强员工对于心理服务健康重要性的认知。
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内容可以包括压力管理、职业规划、人际关系、工作关系、生活关系、家庭与婚姻、亲子关系等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企业通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可以丰富员工的头脑、开拓员工的视野,并建立起较为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思维和行为习惯,有利于增强企业员工
的自信心。
第二,企业可以引导员工正确宣泄自身压力。
企业员工会因为压力过大而引发心理问题,进一步导致行为异常,这说明了员工缺乏一个合适的心理问题宣泄渠道。
合理地宣泄情绪可以帮助员工改变心态,减轻心理压力。
企业可以为员工提供健身设备、建立健身房,通过锻炼的方原创检式让员工得到心理上的宣泄与放松。
有条件的企业也可以通过引入心理宣泄设备来建立心理宣泄室,并定期开展相关活动,为员工提供个平台,除了让员工可以直接通过击打、破坏、涂鸦等方式直接宣泄情绪外,也可以由运行心理宣泄室的专业团队成员定期听取员工倾诉。
第三,企业可以引入拓展训练,增强企业员工团队合作精神和抗挫折能力。
拓展训练是近些年来逐渐兴起并流行的团队建设项目,以专业的机构为基础,通常利用崇山峻岭、河流大海等自然环境或者人为建造的挑战性设施,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例如经典的背摔、断桥、天梯、攀岩、电网、求生、盲阵和结伴八大项目,充分提高参与者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达到“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培训目的。
拓展训练也是项良好的心理教育,企业通过在此活动中对员工进行心理疏导和诩练,能够增强企业员工的意志力、自信心、抗挫折能力。
与此同时,拓展训练还能提高员工的集体意识、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
第四,企业可以为员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通过定期开展的问卷调查和健康测评,及时了解并掌握员工的心理状态,有利于解决员工的心理问题,防患于未然。
完善的心理健康档案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源,也是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的有力支撑。
心理健康状况涉及到个人的隐私,需要正确对待每个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这也就是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拥有了心理健康档案之后,企业可以据此对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诊断,以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采取一对一的心理咨询。
由于心理问题往往具有反复性的特点,因此企
业要持续跟踪员工心理状态来更新心理档案并提供反馈性的心理服务,
第五,企业可以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部门。
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其他企业也可以利用心理热线、咨询邮箱等来开展工作。
目前,社会上也有专业的心理健康工作机构,企业也可以选择与其进行合作,由专业人员来开展心理健康工作。
单就企业自身而言,可以建立与工会的联动机制,将促进员工的心理健康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以系统性工程的形式开展。
参考文献:论文网,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