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九江市第三次高考模拟统一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C(强加因果。
“建构了全剧关于信仰的传统主题与多元主题”的不是“高度政治性”,而是对范文华多面性格、内心矛盾挣扎的形象的塑造。
参见原文“范文华这一人物不仅……,更是建构了全剧的多元主题”。
)
2.C(将“现实主义的核心任务,是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说成现实主义的核心任
务“有两个方面”不准确;且没有论证“典型环境与”与“典型人物”的关系。
)
3.B(A.推断绝对。
参照第一段,“现实主义精神是传统戏曲的本质属性之一,几乎所有的古代经典戏曲剧目,都拥有现实主义的精神”。
C.《浴火黎明》的现实主义精神体现在虚构人物的“可信”,不在“革命题材”和“虚构的人物形象”。
D.过于绝对。
被超越并非不可能。
)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4.B(前者的比重指高技能人才在全国就业人员中的占比,后者指高技能人才在技能劳动
者总数中的占比。
)
5.A(求人倍率与数量无关。
)
6.【参考答案】①加强管理。
实现技能人才培养和使用的综合配置、协调发展。
②重视职教。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扩大招生,鼓励报考。
③疏通渠道。
加强校企合作,鼓励行业企业参与;建立共享型实习实训基地,促进产教融合。
④更新观念。
重视技
能人才,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
⑤制度保障。
完善证书衔接等方面的配套政策。
⑥
提高待遇。
提高技能人才工资待遇、社会地位。
(6分。
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2分,答对三点给4分,答对四点给满分。
答对大意即可,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7.D(表现了田老板因担心杨曙而焦急烦躁。
)
8.【参考答案】①对革命信仰的赤诚,放弃优越生活投身革命,临危不惧欲慷慨赴死。
②对祖国人民的赤诚,毁家纾难热血救国,身怀有孕仍坚持抗战。
③对战友伙伴的赤诚,身
处险境仍尽力保护田玉堂。
(6分。
答对一点给2分。
答对大意即可,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
9.【参考答案】
①符合环境要求:公开场合以表兄妹相称,隐秘场合以真实身份相称。
杨曙认出严家忠时,她称田老板为“表哥”;转移到楼上后,就称“田老板”,田玉堂则称“杨同志”。
②符合形象特征。
作为商人,田老板头脑灵活,善于变通;作为政工干部,杨曙清醒冷静,思维缜密。
他们在两种身份之间变换自如。
③符合情感发展:二人革命情感逐渐加深,相互的称谓亦更加亲切。
田老板对杨曙非常钦佩,后来即使没有外人在场,还是称其“表妹”;而杨曙感激田老板,一直称其“表哥”。
(6分。
答对一点给3分。
答对大意即可,其他答案如“突出了环境的严酷”“塑造了机智、赤诚的人物形象”“革命友情转为亲情”等酌情给分。
)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A(参见译文。
原文标点:李祐以郑滑兵三千入齐而溃,弘礼悉斩之,为出郓兵二千,祐遂大破贼,尸藉十余里。
)
11.B(署,文中指代理,暂任。
)
12.C(“平定了李楬叛乱”错。
文中之说“李楬反于汴,诏徙河南尹,倚以捍贼”。
)13.【参考答案】(1)(崔弘礼)跟随刘玄佐出夷门游猎,刘玄佐喝酒喝到畅快,看着他(回头)说:“你难道不知道游猎的乐趣吗?”(介词省略、“顾”、“独”各1分,语
意2分。
)
(2)当时天子讨伐蔡州,李师道图谋偷袭洛阳,威胁并阻止朝廷,来解除蔡州的危急。
(“讨”“胁沮”“释”各1分,语意2分。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D(“亦言君王不见,词人自伤身世”有误。
帝城虽然有如天远,可见天容易,见贤太守难,这是歌女言其永别,委婉表达自己留恋之情;词人借歌女传情,亦是传惜别之情。
)15.【参考答案】
①实写送别之地,画堂新建,可眺孤山;虚写歌女想象此后无人同游,栏杆虚设。
表现别
后的孤独落寞。
②实写送别之时,飞絮落花,暮春景象;虚写歌女想象明年春游,棹舟寻旧。
表现别后的
迷茫怅惘,对太守的思忆。
(6分。
答对一点给3分。
如只答出虚实结合的表达效果,则酌情给分。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3)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B(①交口称赞:异口同声地称赞。
赞不绝口:赞美的话说个不停,形容对人或事物十分赞赏。
“赞不绝口”不接宾语,选“交口称赞”。
②望尘莫及: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
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
遥不可及:指非常遥远、难以得到的东西。
根据语境选“遥不可及”。
③不可小觑,意思是不可小看。
难以估量:很难估计,很难猜测,形容数目众多。
形容力量用“不可小觑”。
④永垂青史:光辉的事迹或伟大的精神永
远流传在历史上。
流芳百世:好的名声永远流传下去。
根据主语“光辉”选“永垂青史”。
)
18.A(根据上句句式,选“许多以前未曾涉足的荣耀”;根据搭配,排除B项。
)
19.D(从陈述对象看,应以“亿万女性”作主语;从搭配看,“绽放……芳华,铺陈出……玫瑰色”更合理。
)
20.【参考答案】
(1)微臣→末将/小人(2)尺寸之功→汗马功劳
(3)捐弃前嫌→宽宏大量(4)子龙→赵云
(5)尽犬马之劳→竭尽全力/尽心尽力(6)过失→罪行
(6分。
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五点给满分。
)
21.【参考答案】
①您认为当今的国学热现象会对我们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②可也有人对此持不同意见,您认为当下的国学热是否存在误区?
③应该如何消解多元文化冲击下青少年对国学的疏离感?
(6分。
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三点给满分。
答对大意即可。
)
四、写作(60分)
22.60分。
按2018年江西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进行。
[附一]文言文参考译文
崔弘礼字从周,世出博陵,是北齐左仆射崔怀远的六世孙。
他光明磊落,有大志,通
晓兵法谋略。
路过宣武,跟随刘玄佐出夷门游猎。
刘玄佐喝酒喝得畅快,看着他(回头)说:“你难道不知道游猎的乐趣吗?”崔弘礼笑着说:“我本来就喜欢习武,请让我为您助兴。
”刘玄佐臂架猎鹰与崔弘礼一同飞奔追逐,或快或慢,都在崔弘礼的掌控之中。
全军士
卒都惊叹道:“哪来的如此奇异的人哪?”刘玄佐很高兴,想要留用他,他坚决推辞,刘玄
佐赠给他丰厚的财物。
崔弘礼来到京师,好友李观病重而死,他倾尽自己的储蓄为他办理
丧事,把他葬礼完毕才离开。
崔弘礼考中了进士,并被评为优等。
灵武李栾上表请求朝廷授予他判官,他以父母年
老为由没有应允,改为代理东都留守吕元膺的参谋。
当时天子讨伐蔡州,李师道图谋偷袭
洛阳,威胁并阻止朝廷用兵来解除蔡州的危急。
崔弘礼为此探测敌情,部署军力,设置防守,东都最终安然无恙。
他升迁为留守判官,又提拔为忻、汾二州刺史。
田弘正请求朝廷
让崔弘礼改任到卫州,兼魏博节度副使。
在讨伐李师道时,田弘正多次向崔弘礼咨询。
长庆初年,张弘靖镇守幽州,朝廷下诏让崔弘礼前往幽州任副职,他还没来得及出行,军营就大乱,被改任为绛州刺史,李㝏在汴州反叛,崔弘礼受诏改任河南尹,依靠他来抵
御贼兵。
后升迁为河阳节度使,治理河内秦渠,引水灌溉千顷良田,每年收粮食八万斛。
李同捷反叛,崔弘礼与李听联合兵力征讨他。
到了濮州,大将李万瑀、刘寀拥兵自重,崔弘礼上表朝廷,使李万瑀镇守沂州,刘寀镇守黄州,夺去他们的兵权,在禹城攻打叛军,击败了他们,缴获铠甲装备几十万件。
当时徐泗节度使王智兴发布命令,让通向徐州路上
的兖、海、郓、曹、淄、青等州派出五千辆马车转运粮草和军粮,崔弘礼考虑道路遥远,
于是从兖地开凿了盲山故渠,粮草从黄队直抵青丘,军士和百姓大获救济。
李祐率领郑滑
三千兵马进入齐地,却遭溃败,崔弘礼将残部悉数斩首,另为他调派两千郓地士兵,李祐
于是大破贼兵,(叛军)尸首相互倚垫十余里,李祐遥望郓地拜谢说:“救我的是崔公弘礼
啊!”崔弘礼被授予检校尚书左仆射,改任东都留守。
朝廷召他回京,去世,终年六十五岁,追赠司空。
[附二]部分试题材料来源
一.1-3题选自《文学报》(2018年11月29日)
二.7-8题节选自方之中篇小说《内奸》(《北京文艺》1979年第3期)三.10-13题选自《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2月第1版)
四.14-15题选自《苏轼词全集》(湖北辞书出版社2011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