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02曲柄连杆机构的运动和受力分析(2)
02曲柄连杆机构的运动和受力分析(2)
F (i+1) Qy
F (i) Qy F (i+1) Qx
F (i) rq
yZ
F (i+1) rq
第 i 曲拐
l(i)
b
l(i)
a
l(i)
c
注:建立固定于第一曲拐的坐标系,Ψi 、Ψi+1分别为 第 i 、i+1曲拐对第一曲拐的方向角,顺旋转方向计。
第 i+1曲拐
l (i+1)
b
l (i+1)
a
l (i+1)
FQy
yQ Fl
曲柄连杆机构中的力和力矩
—单缸机曲轴受力分析和主轴承载荷(1)
假设
单缸机曲轴为简支梁,支点在前后主轴颈的中央截面处; 忽略曲轴、飞轮重量
lb
la
lc
lb
la
lc
曲柄连杆机构中的力和力矩
—单缸机曲轴受力分析和主轴承载荷(2)
单缸机曲轴所受外力
连杆大头对曲柄销的作用力 FQ ,
⎫ ⎬ ⎭
FC
xC FZx
φ
xZ
FZ
yC
FZy FCx
yZ
曲柄连杆机构中的力和力矩
—多缸机曲轴主轴颈和主轴承载荷(1)
多缸机曲轴受力情况分析
每个曲柄销上都作用着 FQ ,同一 时刻作用在各曲柄销上的 FQ 不同;
设各缸工作过程、曲柄连杆机构尺寸、 质量完全相同;
设第 i 缸比第1缸发火超前 θi 曲轴转
用两个分力 FQx 、FQy 表示;
Frq FQx xZb
xZa
FZax
MR
FQy
被驱动轴系的旋转阻力矩 M R ,
FZbx
包括摩擦阻力矩和驱动附件的力矩;
前后主轴承支承力,分别用一对分 力FZbx FZby 、FZax FZay 表示(注意
FZby
坐标系:xZ 轴在曲拐平面内);
Frp
FZay yZa
i +1
+
F (i+1) Qy
cosψ
i +1
]la(i+1)
/
l (i+1) c
若有平衡重,还应计入平衡重的惯性力。 可利用前面公式,算出主轴承负荷。
曲柄连杆机构中的力和力矩
—轴颈和轴承载荷的极坐标图(1)
前面所讲曲柄连杆机构中的力和力矩均随发动机曲轴转 角而作周期性变化。
作用在连杆轴承( FL )、曲柄销( FQ )、主轴颈 ( FZ )、主轴承( FC )的力大小、方向都变。
汽车发动机设计
(2)
赵雨东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
Mercedes-Benz SLR Mclaren
主要内容
曲轴连杆机构的运动与受力分析 发动机的平衡性分析与平衡措施 曲轴轴系的扭转振动 汽车发动机总体设计 连杆 活塞 曲轴 轴承 机体 气门机构
发动机动力学 发动机总体设计
−
2Frp )la
/ lc
⎫ ⎪ ⎬
FZbx
FZay yZa
FZb
=
(
F2 Zbx
+
F2 Zby
)1
/
2
⎪ ⎭
FZax FZay
= −(FQx + Frq = −FQylb / lc
− 2Frp )lb
/
l
c
⎫ ⎪
⎬
FZa
=
(
F2 Zax
+
F2 Zay
)1/
2
⎪ ⎭
FZby
Frp
lb
yZb Frp
la
建立连杆坐标 xL y(L 大头中心为原点)
FLx = Fl − FrlB cos(α + β ) FLy = −FrlB sin(α + β )
⎫ ⎪ ⎬
FL = (FL2x + FL2y )1/ 2
⎪⎭
Fl
FLx
FL FLy
FrlB yL
Fl
曲柄连杆机构中的力和力矩
—连杆和曲柄销受力分析(4)
c
曲柄连杆机构中的力和力矩
—多缸机曲轴主轴颈和主轴承载荷(5)
根据各曲拐静力平衡条件 ,有
F (i) Zax
=
−[(
F (i) Qx
+
F (i rq
)
)
cosψ
i
−
F (i) Qy
sinψ i ]lb(i)
/ lc(i)
F (i) Zay
=
−[(
F (i) Qx
+
F (i rq
)
)
sinψ
i
+
,加平衡重后
载荷 F (1,2) Z(ϕFra bibliotek)(2),平衡重
引起的对主轴颈作用
力FZp(2) ,则
F = F + F (1,2) Z(ϕ )(2)
(1,2) Z(ϕ )(1)
Zp(2)
四冲程六缸机第二主轴颈
四冲程六缸机第二主轴颈
曲柄连杆机构中的力和力矩
—轴颈和轴承载荷的极坐标图(5)
主轴承载荷
加平衡重后,主轴承平 均载荷也降低;
随惯性力减小,气体作 用力的影响加大,主轴 承上、下两半部的载荷 量差别加大,不利于轴 承抗疲劳。
曲轴有变形,与受力大 小、刚度有关;
主轴颈的支承-主轴承 和主轴承座有变形,与 受力大小有关;
实际主轴颈、主轴承有 不同轴度,对主轴颈载 荷有影响。
在初始设计阶段-截断简支梁法 -假定
每一个曲拐都是沿前、后两主轴颈 的中央截面断开并且支承在截断处 的简支梁;
要计算第 i 缸和第 i+1 缸间主轴颈
由于连杆大头惯性力的作用,曲柄销面向曲 轴轴线的半园表面载荷量大;
特殊点B; 载荷极坐标图随发动机工况变化:缸内压力、
转速(旋转惯性力);
一般第三象限载荷量最大,第一象限载荷量 最小(开油孔)
曲柄连杆机构中的力和力矩
—轴颈和轴承载荷的极坐标图(3)
连杆轴承载荷
轴承表面载荷量相 对均匀,但仍然上 部较大。
多缸机
每缸曲柄连杆机构作用 力、缸内气体作用力, 发动机支撑力
Fg Fc
Fr
ω Fc'*
F g
+
Fj
曲柄连杆机构中的力和力矩
—活塞和活塞销受力分析(1)
活塞受外力
气体作用力 Fg
Fg
缸筒侧向力 Fc′
活塞销对销孔作用力的合力 FH'
Fjh
此三力与活塞惯性力 Fjh 构 成平衡力系,有(向量关系)
角,则第一曲拐转角为φ ,而曲柄销
受力为 、 F (1) Qx
=
FQx(ϕ )
F (1) Qy
=
FQy(ϕ )
时,第 i曲拐转角 (ϕ + θi ) ,曲柄 销受力
F = F (i)
Qx
Qx(ϕ +θi )
F = F (i)
Qy
Qy(ϕ +θi )
曲柄连杆机构中的力和力矩
—多缸机曲轴主轴颈和主轴承载荷(2)
的载荷,只须将第 i 个曲拐的后支
承力
F (i) Za
和第 i+1曲拐的前支承力
F (i+1) Zb
相加即可。
曲柄连杆机构中的力和力矩
—多缸机曲轴主轴颈和主轴承载荷(4)
xZ
F (i+1) Zby
F (i+1) Zbx
1 F (i) Zax
ω
Ψi
F (i) Qx
i
F (i) Zay
Ψi+1 i+1
FH′ = −(Fc′ + Fg + Fjh )
Fc′
FH'
Fjh = −mh j, mh 包括活塞、 活塞环、活塞销卡环
曲柄连杆机构中的力和力矩
—活塞和活塞销受力分析(2)
活塞销受外力
活塞销座的作用力 FH 连杆小头作用力 FA' 此二力与活塞销惯性力 Fjhx 构成平衡力系 (向量关系)
Fjhz FA = Fc′ + Fg + Fjhz
Fg
Fjhz + FjlA = Fj
FA + FjlA = Fc′ + Fg + Fj = Fl
FA FrlB
FL
曲柄连杆机构中的力和力矩
—连杆和曲柄销受力分析(3)
xL
所以,连杆的平衡力系变为
Fl
FL
FrlB
FL = −(Fl + FrB )
Fc
和 Fn
Ft*
可以合成为 Fl*
Fr
Fn
Ft*
Fl*
曲柄连杆机构中的力和力矩
—单元曲柄连杆机构对机体的作用力(3)
Fl*
分解为
Fc'*
和
F g
+
Fj
,所以,单元
曲柄连杆机构对机体作用力为
主轴承 Fc'*
F g
+
Fj
Fr
缸筒 Fc
翻到力矩 M f
Fc
Mf
Mf = Fc (r cosα + l cos β ) = Fc (cosα + cos β / λ)r
第1缸
第i缸
曲拐转角
0
φ
θi φ+θi
曲柄销受力
FQx(ϕ ) FQy(ϕ )
FQx(ϕ +θi ) FQy(ϕ +θ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