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岳阳楼记复习资料

岳阳楼记复习资料

【课内文言复习题集】
《岳阳楼记》
一、课文相关文学常识
1.作家:范仲淹,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二、课文分析
1.主旨:本文通过描绘洞庭湖雄伟壮阔的景象,描写“迁客骚人”登楼时的两种不同“览物之情”,并由此过渡到议论,从而抒发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态度及旷达胸襟,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既是自勉,也是与友人共勉。

2.内容梳理: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盛况以及作记的缘由。

(叙述)
●第二部分(第2—4段):描写了洞庭湖的雄伟壮丽景色,写迁客骚人登楼览物的悲喜
之情。

(描写、抒情)
●第三部分(第5段):抒发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态度及旷达胸襟和“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

(议论)
三、习题
A套
阅读《岳阳楼记》第一、二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选文出自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人名)的《》。

(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分)
属予作文以.记之.
3.下列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

B.重修岳阳楼的盛况是“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可见大兴土木,劳命伤财。

C.“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从空间上写洞庭湖湖面广阔浩淼;“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从时间上写洞庭湖景象千变万化。

D.第二段起总领作用的句子是“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话具有领起下文的作用。

“前人之述备矣”与前文“唐贤今人诗赋”相照应。

【答案】
1.范仲淹;岳阳楼记。

2.(他)嘱托我写文章以便记录这件盛事。

(关键词:属,作文,以,之;注意补上主语)3.B(错在“可见大兴土木,劳命伤财”。


B套
阅读《岳阳楼记》第三、四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上文节选自课文《》,作者是(朝代)的范仲淹。

(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3.下列理解正确的是()(3分)
A.作者在这两段中写了自己登楼时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或喜或悲。

B.“静影沉璧”生动地描写出夜晚,平静的湖面中鱼影渐渐沉入湖底的恬静情景。

C.这两段文字中景物一阴一晴,情绪一悲一喜,两相对照,情随景生,情景交融。

D.这两段主要为写景,并由此过渡到后文的抒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答案】
1.岳阳楼记;北宋/宋朝。

2.商人和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

3.C(A错“自己登楼”,应是“迁客骚人登楼”。

B错在“鱼影”,应是“月影”。

D错在这两段应是情景并重,而非主要为写景。

此外,“先天下……”一句应是议论而非抒情)
C套
阅读《岳阳楼记》第五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选文出自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人名)的《》。

(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分)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古仁人之心”是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二者”指的是“古仁人”和“迁客骚人”这两种不同的人。

C.“进亦忧”呼应上文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亦忧”呼应上文的“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D.作者借此文表达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答案】
1.范仲淹;岳阳楼记。

2.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关键词:以;注意互文的翻译。

)3.B(错在“二者”指的应是上文提到的以物喜,以己悲的迁客骚人。


D套
阅读《岳阳楼记》第五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引文节选自宋代文学家写的《》。

(2分)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3分)
微斯人,吾谁与归?
3.“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是指,“退”是指,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了作者的。

(3分)【答案】
1.范仲淹;岳阳楼记。

2.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关键词:微,斯;注意“谁与”的翻译)
3.在朝廷做官;不在朝廷做官;生活态度和政治抱负
四、考题链接
2011届一模卷B卷
阅读《岳阳楼记》第二至四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选文的作者是(朝代)(人名)。

(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分)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4.请在《醉翁亭记》、《桃花源记》、《小石潭记》中任选一篇,模仿例句,概括其描写的景物特点。

(3分)
例句:岳阳楼壮美雄奇仿句:
【答案】
1.北宋/宋朝;范仲淹。

2.降职远调的官员和(南来北往的)诗人,常常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景物的情怀感受,大概会有不同吧?(关键词:迁客骚人,于,之,得无)
3.示例:醉翁亭清幽秀美桃花源恬静优美小石潭凄清幽邃
2011届浦东一模卷
阅读《岳阳楼记》第三至五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本文的作者是(朝代)的(人名)。

(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
3.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无法找到“古仁人”的无奈。

B.“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中的“忧”不仅是为君王的安危而担忧,也为国家、百姓而担忧。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既表达作者的生活态度,也表达了作者的政治抱负。

D.文中的“览物之情”既指“满目萧然”的悲情,又指“心旷神怡”的喜悦之情。

【答案】
1.北宋/宋朝;范仲淹。

2.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他们)和上述两种人的心情不同,为什么呢?(关键词:尝、或、为)
3.A(A错在这句话应是表达了作者愿与古仁人同道的胸襟抱负以及对滕子京的慰勉与期待。


2011届黄浦一模卷
阅读《岳阳楼记》第二至五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本文的作者是(朝代)的(人名)。

(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第②③段生动细腻的写景是为了表达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

B.选文第④段“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斯人”指的是古仁人。

C.选文主要表现了作者对被贬谪的滕子京安慰、劝勉的人生态度。

D.选文表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态度。

【答案】
1.北宋/宋朝;范仲淹。

2.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

3.C(C的错误参照D项即可知)
2011届静安沙龙卷
阅读《岳阳楼记》第一、二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以下诗句中和选文一样描写了洞庭景色的是()(2分)
A.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B.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C.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D.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记述了重修岳阳楼的概况与写作本文的缘起。

B.第①段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滕子京的赞赏之情。

C.“迁客骚人”分别指滕子京和范仲淹。

D.“然则……”一句上承洞庭美景,下启“览物之情”。

【答案】
1.B(B项出自《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那些被)贬谪的官员和(四处游走的)诗人们(1分),大多在这里聚集(1分),他们观赏景物的感受,大概/恐怕有所不同吧(1分)(“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得无”为得分点)
3.C(“迁客骚人”在文中应是泛指汇聚在此的被贬官员和来来往往的诗人。

2012届闵行一模卷
阅读《岳阳楼记》第五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本文作者是_______(朝代)_______(人名)。

(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微斯人,吾谁与归?
3.“二者之为”指的是________。

“古仁人之心”可用文中“_________”一句概括。

(4分)【答案】
1. 宋(北宋);范仲淹。

2. 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关键词:微,斯;注意“谁与”的翻译)
3. 迁客骚人的悲喜之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