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爆破工程课程设计范本

爆破工程课程设计范本

爆破工程课程设计
1工程概况
1.1 原始条件
某露天矿山开采闭坑后,拟转入地下开采,需要在露天底形成20~50m的覆盖层。

露天采场底部走向长约450m,露天底平均宽30m。

露天采场实际最高标高为305m,最低标高为-33m,封闭标高为117m,露天采场上口尺寸为:900m×630m,下口尺寸为410m×20m。

原台阶高度12m,现已并段。

1.2 地质条件
矿石类型简单,矿石物质组成也较简单,矿石属于中硫、低磷、贫磁铁矿石。

矿体围岩主要为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和混合花岗岩。

岩体稳定性中等,岩石坚固性系数f=8~10,节理裂隙发育,岩石一般比较破碎,强度较低。

1.3 设计任务
利用硐室爆破的方法在B12和B11两条勘探线之间形成高度为25m的覆盖层。

2爆破方案
2.1 爆破类型的确定
硐室爆破按爆破作用程度和结果分为抛掷爆破,松动爆破和加强松动爆破。

按爆破的目的和要求,抛掷爆破分为定向爆破、扬弃爆破和抛散爆破。

定向爆破要求爆破的岩土按预定的方向运动并堆积在设定的范围之内。

当只要求将爆破的岩土抛掷一定的距离,而不
要求有固定的方向及堆积范围时,称为抛散爆破,扬弃爆破是在地面平坦或坡度小于 30°的地形条件下,将开挖的沟渠、路堑、河道等各种沟槽或基坑内的挖方部分或大部分扬弃到设计开挖范围以外,使被开挖的工程经过爆破基本成型。

根据抛掷作用的方向不同抛掷爆破又可分为单侧抛掷爆破,双侧抛掷爆破,多向抛掷爆破和上向抛掷爆破等类型。

一次爆破也能够同时具有多种性能,可一侧抛掷,另一侧松动。

松动爆破仅将土岩松动和破碎,破碎的岩石不产生抛掷。

适用于对周围破坏小,不允许有抛掷的地方,一般抵抗线小于15~20m。

炸药单耗小,爆堆集中,能有效地控制飞石距离,爆破有害效应小。

当地表自然坡度大于60°时,采用松动爆破将岩石松动,破碎的岩石在重力作用下塌落,此时又称为崩塌爆破。

加强松动爆破是介于松动爆破和抛掷爆破之间(0.75<n<1)的一种爆破,抛掷作用小于抛掷爆破,与松动爆破相比,矿岩破碎更充分。

地表坡度较缓时,采用加强松动爆破也能够达到崩塌爆破的效果。

本次硐室爆破目的是在露天坑内形成覆盖层,因此选用单侧抛掷爆破。

2.2 爆破范围的确定
以平面图为依据绘制B11,B12两条勘探线处的剖面图,见附图1。

2.3 装药形式的确定
硐室爆破装药形式有集中装药和条形装药两种。

用装药集中系数来划分,装药集中系数按下式计算:
R V Q
3
62.0=Φ (1)
式中:V Q ——装药体积,∆
=
Q V Q ,m 3; Q ——装药重量,t ; Δ——装药密度,t/m 3;
R ——装药中心至药包最远点的距离,m 。

当装药集中系数Φ≥0.41时,为集中装药,Φ<0.41时为条形装药。

集中装药的特点是药室布置较灵活,适用于地形地质条件及地质构造较复杂的爆区。

与集中装药相比,条形装药爆破时在岩体中的炸药分布比较均匀,因而岩石破碎效果优于集中装药。

在抛掷爆破时,堆积体比较集中,药室的开挖跨度和高度比集中药室小,施工比较容易,但装药结构、起爆技术比较复杂。

在能够布置条形药包的地方,宜布置条形药包。

该硐室爆破是单向抛掷爆破,宜采用条形药包。

2.4 药包布置规划
2.4.1 药包与药室的布置
爆区内为斜坡地形,采用单侧抛掷爆破,抵抗线不是太大,布置单排药包即可;量取剖面图中的角度可知爆区地形较缓,采用单层药包布置即可满足要求。

2.4.2 特殊条件药室布置
药室应避开断层,溶洞、破碎带或软夹层等特殊的地质构造地带,必要时可增加辅助药包以满足工程的要求。

在边坡附近,考虑保护边坡的需要,在药室和边坡之间应留有足够的保护层,如图1所示。

图1 边坡保护层
3 爆破参数计算与选择
药包布设参数包括最小抵抗线W ,爆破作用指数n 及药包间距a 。

3.1 最小抵抗线的确定
3.1.1 抛掷方量的确定
在附图1中量取25m 覆盖层岩石的面积,得:S1=1314.4111,
S2=1414.4388(松方);
据:11S S K '= 22S S K
'= 式中:1S '、2S '—覆盖层面积的实方,2m ;
K —岩石的碎胀系数,取K =1.5(见文献1第96页,表5-
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