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地球上的大气气候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小题4分,共44分)(2016·模拟)下表为某城市的气候资料。
据此完成1~2题。
月份7 8 9 10 11 12次年1次年2次年3次年4次年5次年6 气温(℃)11.512.12.614.619.323.226.3 26.8 24.4 20.4 15.9 11.1 降水(mm)61.257.47.236.122.610.43.1 7.1 32.5 60.5 56.0 66.8A.暖流B.西南风C.西北风D.东南风2.该城市可能属于下列的国家是( )A.美国B.南非C.巴西D.意大利解析:第1题,根据表格中气候资料,该地1月份气温高,说明位于南半球。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说明是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南半球的西风带,盛行西北风,所以影响该城市冬季降水的主要因素是西北风,C项对。
第2题,该城市位于南半球,美国、意大利位于北半球,A、D两项错。
巴西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没有地中海气候,C项错。
所以可能属于南非,B项对。
答案:1.C 2.B(2016·百校联考)读下面四幅气候类型图,完成3~4题。
3.土壤颗粒在风或水等外力作用下从地面被移除的现象称为“土壤侵蚀”。
土壤侵蚀的程度与土壤本身的特性、外力作用的方式和大小、植被状况以及人为活动等因素有关。
长期而言,在具有类似的地质及地形条件且未经人为干扰的情况下,位于气候类型中哪个气候区的集水区所产生年平均土壤侵蚀最可能居于首位( )A.①B.②C.③D.④4.有关③④两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种气候都是雨热不同期B.两种气候类型的成因相似C.两种气候都分布在大陆西岸D.两种气候在南北半球均有分布解析:第3题,图中①为热带雨林气候、②为热带草原气候、③为热带季风气候、④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区植被最差、多沙质土壤,降水集中,故土壤侵蚀相对其他气候更严重,故B项正确。
第4题,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成因都有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因素,都是雨热同期,且分布在大陆东岸,故B项正确。
热带季风气候只在北半球的亚洲有分布。
答案:3.B 4.B(2016·模拟)东亚海陆热力差指数是指东亚季风区的陆表温度与副热带西北太平洋的海表温度之差,指数大的年份夏季风偏强,反之夏季风偏弱。
东亚1960~1999年夏季海陆热力差指数逐年变化。
读图,完成5~6题。
5.图示时段,东亚地区( )A.陆表温度比海表温度高B.陆表与海表温度持续上升C.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D.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固定的周期性变化6.据图推断我国东部季风区( )A.夏季风逐年增强B.夏季风逐年减弱C.1961年华北地区降水偏少D.1980年江淮地区降水偏多解析:第5题,由图示可以看出,海陆热力差指数有正有负,不能说明陆温高或海温高,A、B两项错;海陆热力差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但并不是固定的周期性变化,C项正确、D项错误。
第6题,当海陆热力差指数为正时,夏季风较强,反之较弱,A项错;海陆热力差指数时正时负,说明夏季风时强时弱,B项错;1961年海陆热力差指数大为正,夏季风强,影响北方时间长,说明华北地区降水偏多,C项错;1980年海陆热力差指数小为负,说明夏季风弱,在南方停留时间长,江淮地区降水偏多,D项正确。
答案:5.C 6.D(2016·质检)气候相似原理是指将植物从一个地区移植到另一个地区,需严格按照地区的气候条件相似性来进行的原理。
根据引种的气候相似性原理,选取美国1961—1990年的气象资料,分析美国与的气候差异,划分美国植物引入的引种适宜度,将引入的美国园林植物种源地划分为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如下图)。
读图,完成7~9题。
(导学号 53490073)7.与市气候特征相似度最高的美国城市是( )A.华盛顿B.路易斯维尔C.迈阿密D.洛杉矶8.西雅图的园林植物不适宜引种,是由于( )A.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大 B.冬季气温低C.冬半年降水量较少 D.冬半年日照时数少9.气候相似原理的应用有利于( )A.增加全球的生物多样性B.充分利用气候资源C.解决局部地区的粮食危机D.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解析:第7题,依据材料中的定义,可知图示适宜区为气候相似区,华盛顿位于适宜区,故A项正确。
第8题,西雅图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降水较少,不利于源于西雅图的园林植物在此生长。
第9题,利用气候相似原理,可在气候类似地区种植相同植物,使各地气候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但并没有增加生物种类,也不影响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7.A 8.C 9.B(2016·浏阳模拟)下面图1为四种气候类型的月降水量和月年均气温分布图,图2为专家描绘的埃博拉疫情暴发高风险区地图(图中颜色较深部分)。
据此完成10~11题。
图110.疫情暴发高风险区分布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是( )A.①B.②C.③D.④11.有专家认为,埃博拉病毒可能发生变异,未来可能(或现在已经)通过空气传播,对于甲地区来说,病毒向陆地区传播风险最大的是( ) A.1月B.3月C.7月D.11月解析:第10题,根据图2可以判断,高风险区位于刚果盆地,属于非洲的热带雨林气候。
根据图1的气温降水资料判断,①是温带海洋性气候,②是地中海气候,③是温带季风气候,④是热带雨林气候,故选D项。
第11题,甲地位于北半球,几亚湾沿岸,7月份气压带、风带北移,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成西南季风,风向由海洋吹向陆地;而1月份风向由陆地吹向海洋;3月、11月没有明显风向。
故选C项。
答案:10.D 11.C二、综合题(共46分)12.(2016·质检)下图1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2为世界海陆分布的局部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4分)(1)简述A气压带名称及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
(4分)(2)画出B所在风带的风向。
(4分)(3)说出甲、乙气压带位置的差异及原因。
(4分)(4)简述图2中C海沿岸气候特征及其原因。
(4分)(5)下列四幅气候资料图中,能反映D地气候特点的是______;并分析该气候在D地面积广大的原因。
(8分)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应为赤道低气压带,受其控制的地区具有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
第(2)题,B所在风带是北半球信风带,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该处的风向为东北风。
第(3)题,结合图示说明甲、乙气压带位置差异并依据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分析原因。
第(4)题,C海为地中海,其沿岸地区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影响形成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
第(5)题,D地处于40°N~60°N 的欧洲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和洋流等方面分析原因。
答案:(1)赤道低气压带。
高温多雨。
(2)画图略。
(在B处画东北风向即可)(3)差异:甲图气压带位置较乙图中气压带偏北。
原因:受太阳直射点季节移动影响,甲图中太阳直射点位置偏北。
(4)C海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原因是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5)③原因:D地位于40°N~60°N之间,终年受西风带控制;沿岸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作用明显;地形多平原,山地多东西走向,利于暖湿气流进入陆;海岸线弯曲,深入陆,使该区更靠近海洋,受海洋影响大。
13.(2016·六校联考)读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和澳大利亚大陆多年平均每日日照时数等值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22分)(1)描述图中多年平均每日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并简述甲地每日日照时数较长的原因。
(4分)(2)比较A、B两地降水季节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8分)(3)下图中能正确表示C气候成因的是________。
请评价该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分)(4)D处的季风气候特征不如我国典型,试从其表现和原因两方面加以说明。
(6分)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东部、南部日照时数较短,中部、西部较长。
甲地位于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数长。
第(2)题,A地夏半年受来自海洋的西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B地冬半年有时能受到北移的盛行西风影响,降水多。
第(3)题,C地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②地、④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④地7月份受西风带控制,说明该地是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②地7月份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说明是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③地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为热带沙漠气候;①地受信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为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对农业生产不利,但夏季光照充足,又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与养分的积累。
第(4)题,D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岭—淮河一线以南,其差异的原因主要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小的角度分析。
答案:(1)南部和东部日照时数较短,且向中部和西部逐渐增加。
甲地主要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晴天多。
(2)相同点: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不同点:A地夏半年多雨,B地冬半年多雨。
原因:A地夏半年受来自海洋的西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冬半年受来自大陆部的东南季风控制,干燥少雨(或:夏半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雨,冬半年受来自大陆的东南信风控制,干燥少雨)。
B地夏半年受强盛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干燥少雨,冬半年有时能受到北移的盛行西风影响,带来一定降水。
(3)④气温:夏季高温,光照充足,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降水:雨热不同期或夏季降水少,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4)表现:D处气温年较差较小;降水的季节分配相对比较均匀。
原因:澳大利亚大陆相对亚欧大陆面积较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相对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