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考试试卷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摩尔吸光系数κ随浓度增大而增大(B) 吸光度A随浓度增大而增大(C) 透射比T随浓度增大而减小(D) 透射比T随比色皿加厚而减小2.某NaOH和Na2CO3混合液,用HCl溶液滴定,以酚酞为指示剂,耗去HCl V1(mL), 继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继续滴定,又耗去HCl V2(mL),则V1与V2的关系是:( )(A) V1 = V2(B) V1 = 2V2(C) 2V2 = V2(D) V1> V23.当两电对的电子转移数均为1时,为使反应完全度达到99.9%,两电对的条件电位至少相差:( )(A) 0.09V(B) 0.18V(C) 0.27V(D) 0.36V4.已知二甲酚橙(XO)金属指示剂在pH<6.0时为黄色,pH>6.3时为红色,Zn2+-XO配合物为红色,滴定Zn2+的最高酸度为pH=4.0,最低酸度为pH=7.0,问用EDTA滴定Zn2+时,应控制的酸度围是()。
(A)pH=4.0~6.0 (B)pH<7.0 (C)pH=4.0~7.0 (D)pH>4.05.符合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浓度为c时,透射比为T0,浓度增大一倍时,透射比的对数为:( )(A) T0/ 2(B) 2T0(C) (lg T0)/2(D) 2lg T06.配制含锰0.1000mg/mL的KMnO4溶液100.0mL,需取0.01800mol/L KMnO4溶液(在酸性溶液中作氧化剂)的体积为:[M KMnO4=158.03,M Mn=54.94] ( )(A) 14.15mL(B) 8.09mL(C) 10.11mL(D) 6.07mL7.用重量法测定磷肥中P2O5的含量时,称量形式是(NH4)3PO4•12H2O,化学因数F的正确表达式是:( )(A)P2O5 / 2(NH4)3PO4•12H2O (B) P2O5 / (NH4)3PO4•12H2O(C)2(NH4)3PO4•12H2O / P2O5(D)2P2O5 / (NH4)3PO4•12H2O8.Fe3+与Sn2+反应的平衡常数对数值(lg K)为:(EөFe3+/Fe2+= 0.77 V,EөSn4+/Sn2+= 0.15 V) ( )(A) (0.77-0.15) / 0.059(B) 2× (0.77-0.15) / 0.059(C) 3× (0.77-0.15) / 0.059(D) 2× (0.15-0.77) / 0.0599.下列关于沉淀吸附的一般规律中,那一条是错误的()。
(A)沉淀颗粒越大,吸附能力越强(B)离子浓度越大,越容易吸附(C)高价离子比低价离子容易吸附(D)温度越高,吸附杂质越少10.下列有关置信区间的描述中,正确的有:(A)在一定置信度时,以测量值的平均值为中心的包括真值的围即为置信区间(B)真值落在某一可靠区间的几率即位置信区间(C)其他条件不变时,给定的置信度越高,平均值的置信区间越宽(D)平均值的数值越大,置信区间越宽1.准确度用表示,精密度用表示。
2.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当有色物质的浓度增大时,其最大吸收波长,透射比。
3.BaSO4法测定钡的含量,下述情况使测定结果偏高或偏低,还是无影响?(1) 沉淀中包藏了BaCl2__________________(2) 灼烧过程中部分BaSO4被还原为BaS__________________4.写出NH4Ac的质子等恒式:。
5.0.25 mol/L某弱酸HA溶液的pH为3.20,该酸的解离常数是________ 。
6. 在EDTA滴定中,pH越小,则酸效应系数αY(H)越,配合物的条件形成常数越。
7. 往pH=5的溶液中加入若干酸,使c(H+)增加到为原来的10倍时,溶液的pH= ,pOH= 。
8. 对某HCl溶液浓度测定4次,其结果为:0.2041, 0.2049, 0.2039, 0.2043。
则平均偏差d为;标准偏差s为。
9. 沉淀滴定法中莫尔法、佛尔哈德法、法扬司法的指示剂分别是:、、。
10.误差分为、和。
1. 有人说“滴定分析所用标准溶液浓度不宜过大的原因是由于过量一滴所造成的误差必然相应增大”,你认为正确吗? 浓度不宜过大原因是什么?2. 设计Zn2+-Mg2+混合液中两组分浓度测定方案,指明酸度、指示剂、必要试剂及滴定剂。
3.为什么在K2Cr2O7标准溶液中,加入过量KI,以淀粉为指示剂,用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时,溶液由蓝色变为绿色?4. 什么叫共沉淀现象?产生共沉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四、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10分)()1、50mL滴定管的读数应准确至±0.001mL 。
()2、影响氧化还原滴定突跃围大小的主要因素是两电对的条件电势差△Eө'。
()3、酸碱溶液中,各型体的分布分数δ是[H+]的函数,而与分析浓度c的大小无关。
()4、氨水稀释一倍,溶液中[OH-]就减为原来的1/2。
()5、物质的颜色与吸收光颜色呈互补关系。
()6、在pH=10 的氨性缓冲液中用EDTA 滴定Mg2+时,可以用标准溶液标定EDTA 。
()7、pH=10.42的有效数字为四位。
()8、用光度法测定时,当A=0.434时的测量误差最小。
()9、当缓冲溶液的组分浓度比为1:1时,缓冲溶液有最大的缓冲容量。
()10、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是“稀、热、快、搅、”。
1. (8公)在1.0 L NH3-NH4Cl的缓冲溶液中, 含0.10 mol Zn2+-EDTA络合物, 溶液的pH=9.0,[NH3]=0.10 mol/L,计算Zn2+的浓度。
已知lg K ZnY=16.5;锌氨络离子的lgβ1-lgβ4分别为2.27、4.61、7.01、9.06;pH=9.0时,lg a Y(H)=1.3。
2. (6分)以邻二氮菲光度法测定Fe (Ⅱ),称取试样0.500g,经处理后,加入显色剂,最后定容为50.0mL,用1.0 cm吸收池在510 nm波长下测得吸光度A=0.430,计算试样中的w(Fe);当溶液稀释一倍后透射比是多少?(M Fe= 55.85,κ=1.1×104)3.(6分)计算0.10 mol·L-1 ClCH2COOH的pH值。
(K a=1.4⨯10-3)4.(10分)测定某试样中锰和钒的含量。
称取试样1.000 g,溶解后还原成Mn2+和VO2+,用0.0200 mol⋅L-1 KMnO4溶液滴定,消耗3.05 mL; 加入焦磷酸,继续用上述KMnO4溶液滴定生成的Mn2+和原有的Mn2+,又用去KMnO45.10 mL。
计算试样中锰和钒的质量分数。
(M Mn)=54.94,M V=50.94)《分析化学》考试试卷答案一、选择题:1.误差;偏差2.不变;减小。
3.(1) 偏低;(2) 偏低4.[H+]+[HAc]=[OH-]+[NH3]5. 1.9×10-26. 大;小7. 4;108. 0.0003;4.3×10-49、铬酸钾;铁铵矾;吸附指示剂 10. 系统误差;随机误差;过失误差1. 上述说法不正确。
浓度不能过大,原因是防止造成浪费,因为要减小误差,需控制一定的滴定体积,浓度大必然增大试样量,且其它辅助试剂的量大多也增加。
2. 取二份试液,一份用HAc -Ac -缓冲液 控制pH =5, 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用EDTA 标准溶液滴定Zn 2+ ,Mg 2+ 不干扰;另一份用氨性缓冲液控制pH =10,以铬黑T 为指示剂,用EDTA 标准溶液滴定Zn 2+、Mg 总量。
3. K 2Cr 2O 7与过量 KI 反应,生成I 2 和Cr 3+(绿色)。
加入淀粉,溶液即成蓝色,掩盖了 Cr 3+ 的绿色。
用 Na 2S 2O 3滴定至终点,I 2完全反应,蓝色消失,呈现出Cr 3+的绿色。
4. 沉淀在进行沉淀反应时,某些可溶性杂质同时沉淀下来的现象,叫共沉淀现象。
产生共沉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表面吸附、吸留(包夹)和生成混晶。
四、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1. ×;2. √;3. √;4. ×;5. √;6. √;7. ×;8. √;9. √;10. ×五、计算题:1.)Zn(NH 3α =1+10-1.00+2.27 +10-2.00+4.61 +10-3.00+7.01 +10 -4.00+9.06 =105.1lg K '(ZnY) = 16.5-5.1-1.3=10.1 pZn'计=(10.1+1.0) / 2=5.6 [Zn'] 10-5.6[Zn 2+]= ─── = ─── =10-10.7 (mol/L) )Zn(NH 3α 105.12. 540.430(Fe) 3.9101.0 1.110A c b ε-===⨯⨯⨯ 353(Fe)50.010(Fe)(Fe)100%0.5003.91050.01055.85100%0.022%0.500c M w ---⨯⨯⨯=⨯⨯⨯⨯⨯=⨯=溶液稀释一倍,215.02430.0==A %0.61%10010=⨯=-A T3. c ⨯K a =0.10⨯1.4⨯10-3=1.4⨯10-4>25Kw ,c / K a =0.10 / 1.4⨯10-3=71.4<500∴ 应用近似式: -K a +( K a 2+4cK a )1/2 [H +]=―――――――――― 2m ol/L 101.1]H [2-+⨯= pH=1.964. 2+-3-2++4245VO +MnO +11H O=5VO +Mn +22H2+-+3+424Mn +MnO +8H =5Mn +4H O3+3-+4272273(Mn +3H P O =Mn(H P O )+6H )1424(KMnO )=3.05mL(KMnO )=5.10mL V V()44331KMnO KMnO (V)5(V)100%100.02005 3.0550.94100% 1.55%1.00010s c V M w m ⎛⎫⋅ ⎪⎝⎭=⨯⨯⨯⨯⨯=⨯=⨯ ()()424414331KMnO (KMnO )KMnO (KMnO )Mn 4(Mn)100%10(0.02004 5.100.0200 3.05)54.94100%1.000101.91%s c V c V M w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