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哲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马哲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1、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

(1分)
A、唯心主义
B、相对主义
C、不可知论
D、反映论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1分)
A、德国古典哲学
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D、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3、下列哲学家中,二元论的代表人物是()。

(1分)
A、康德
B、贝克莱
C、费尔巴哈
D、笛卡儿
4、由猿进化到人的根本标志是( )。

(1分)
A、工具的生产和使用
B、文字的产生
C、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
D、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出现
5、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所具有的共同属性是()。

(1分)
A、客观实在性
B、独立于人的活动之外
C、实践活动的对象化
D、运动变化的自发性
6、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是()。

(1分)
A、实践
B、认识
C、物质
D、意识
7、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并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1分)
A、普遍矛盾
B、内部矛盾
C、主要矛盾
D、次要矛盾
8、“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

”这是说()。

(1分)
A、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
B、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
C、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
D、量变在事物发展中是不起作用的
9、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 )。

(1分)
A、有些真理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
B、任何实践检验都需要逻辑证明作为其补充的手段
C、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社会实践要受到历史条件的制
D、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

10、实践之所以是驳斥不可知论的最有力的论据,是因为()。

(1分)
A、实践本身是社会物质活动
B、坚持实践的观点就是坚持唯物论
C、实践的成功证明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正确的
D、世界不存在永远不能认识的事物
11、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1分)
A、是否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
B、是否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
C、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
D、被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1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告诉我们( )。

(1分)
A、落后的社会意识会随着它的物质基础的消灭而同时消灭
B、落后的社会意识在它的物质基础消灭以后还会存在一段时期,但不可能永久地存在下去
C、落后的社会意识在它的物质基础消灭以后还将永久
地存在下去
D、落后的社会意识平于它的物质基础的消灭而消灭
13、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从辩证法范畴上说属于( )。

(1分)
A、必然性决定偶然性
B、本质决定现象
C、现实性决定可能性
D、内容决定形式
14、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

(1分)
A、建立革命政党
B、国家政权问题
C、创造革命理论
D、发展社会生产力
15、人的价值的最显著特点在于( )。

(1分)
A、人在价值关系中既可以是客体,又可以是主体的二
重性
B、在价值关系中只能作为客体
C、在价值关系中只能作为主体
D、只具有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满足自身和他人需要的特性
二、多项选择题(10道小题,共20分)
1、德国古典哲学中对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影响最大的有( )。

(2分)
A、康德的哲学
B、费希特的哲学
C、黑格尔的哲学
D、谢林的哲学
E、费尔巴哈的哲学
2、下列各项属于意识的反作用或能动性表现的有( )。

(2分)
A、意识活动是一种主动的创造过程
B、意识活动是有目的性、计划性的
C、意识能认识客观世界
D、意识能改造客观世界
E、意识能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体的生理过程和活动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需要用( )。

(2分)
A、人类自身的发展来证明
B、具体科学的长期和持续发展来证明
C、世界的联系和发展来证明出
D、哲学的长期和持续的发展来证明
E、世界运动的规律性来证明
4、科学实践观的确立揭示和有力地证明了( )。

(2分)
A、劳动实践是人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B、劳动为社会的产生和存在奠定了基础
D、人类社会是物质活动的结果,又是物质存在的一种
C、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实践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
特殊状态
E、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5、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这是( )。

(2分)
A、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错误观点
B、否认静止的相对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论的观点
D、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E、肯定条件客观性和联系的条件性的观点
6、人类已经取得的任何一项真理,都是( )。

(2分)
A、绝对真理“长河”中的一个部分
B、无穷的绝对真理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C、过去实践业已达到认识成果
D、进一步迈向绝对真理的起点
E、是认识过程的一个个承前启后的中间站
7、下列各项正确反映因果联系的有( )。

(2分)
A、凡是在前的就是原因,在后的就是结果
B、原因在先,结果在后
C、因果关系是一种现象引起另一种现象的联系
D、因果关系是一种现象产生另一种现象的现象
E、“在此之后”不等于“由此之故”
8、一般地说,政治和法律思想对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影响最大,因为()。

(2分)
A、它最直接、最集中地反映一定的经济基础
B、它体现着一个阶级和社会集团的利益
C、它对其他社会意识形式具有重要影响
D、它既属于社会意识,又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E、它是其他社会意识形式变化的根源
9、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认为()。

(2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