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肾囊性疾病诊治—泌尿外科诊疗指南
肾囊性疾病诊治—泌尿外科诊疗指南
四、肾盂旁囊肿(Parapelvic cysts)
出现在肾窦内的囊肿,因此也叫肾窦囊肿
(一)、肾盂旁囊肿从组织学与起源上分为2种: (1)尿源性:起源肾实质突向肾窦肾门生长的单纯肾囊肿
12
Bosniak II级。(a)轴位CT平扫显示左肾上级高密度病变(箭), CT值为82Hu。(b)轴位对比增强CT 病变未见明显强化,CT值为87Hu,患者接受了手术切除治疗,病理诊断为良性囊肿伴出血。
13
Bosniak Ⅲ级。(a)轴位CT平扫显示左肾低密度肿块,CT值为18Hu。(b)轴位对比增强CT可见病变 内部多个明显强化分隔(箭),CT值为45-75Hu,患者接受了手术切除治疗,病理诊断为囊性肾细 胞癌。
A
单纯性
肾囊肿
B
单纯性肾囊肿
急性出血性肾囊肿
感染性肾囊肿
A B
肾囊性病变CT诊断
(四)单纯肾囊肿治疗
·进展缓慢预后良好,无自觉症状或压迫梗阻者可动态观察
·外科手术指征: 1.有疼痛症状或心理压力大 2.直径>4cm或有压迫梗阻影像学改变 3.继发出血或可疑癌变
·治疗方案: 肾囊肿直径<8cm首选穿刺硬化术,有效率接近80%; 肾囊肿>8cm,去顶术有望成为标准术式。
ⅡF型
Ⅲ型 Ⅳ型
Bosniak CT分级
病变性质 良性单纯性囊肿 良性囊肿(不需随诊)
不能确定(需要随诊)
影像学表现(CT)
囊壁薄呈细线样,无分隔、无钙化、无 实性成分、水样密度、无强化
囊内有少许细线样分隔,壁和分隔略有 强化;壁或分隔有细小或短段稍厚强化; 小于3cm均一高密度病变,边缘光整, 无强化
局限性囊性肾病 锂肾病
多囊肾:成人型 儿童型 髓质海绵肾 von Hippel-Lindau,VHL(希佩尔-林道综合征) 肾结节性硬化症
囊性肾瘤 混合性上皮间质瘤 囊性肾癌
其他:肾盏憩室(病因未达成共识)
二、肾囊性病变Bosniak分级
Bosniak博士于1986年提出的依据于影像学的分型方 法,常应用于肾脏囊性病变的CT影像评估。
肾囊性病变CT诊断
二、肾囊肿恶性病变影像学特点
(1)囊壁增厚,不规则,囊壁有结节影突向囊内,增强后囊壁及结节明显 强化。彩色多普勒在癌性的囊壁及结节上测到动静脉血流,其中动脉显示 与叶间动脉一致的血流。
(2)分隔厚度不均常>1mm,与囊壁交界处呈结节状增厚。
(3)钙化:钙化量和形态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很重要,良性囊壁钙化多 量少、薄而细,恶性钙化常为广泛、量大。
青少年肾单位萎缩 髓质囊性肾病
肾小球囊性肾病
获得性囊性肾病 多房性肾囊肿
单纯性肾囊肿 70% 肾盂旁囊肿 1-3% 肾盂源性囊肿
病 因
分 类
一般 囊肿
感染 相关
继发 相关
遗传 相关
肿瘤 相关
单纯性 囊肿 复杂性囊肿 肾盂旁囊肿
肾脓肿
肾结核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
肾曲肾霉菌病 肾包虫病
肾小球囊肿病 多囊性肾发育不良 获得性肾囊性疾病
·既往一般认为本病的成因是单一的后天因素,但目前不少学者认为有遗 传因素参与,单纯肾囊肿多起源于一段扩张的肾小管(可能是近曲小管),
·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50岁以上发病率25%以上。目前还认为和高 血压间还存在相关性。
单发或多发,大小不一 多位于肾皮质表面,外向性生长,少数位于肾内 单腔类圆形,薄壁均匀,含液清亮 无强化
• I级 • 单纯良性囊肿:壁薄光滑、边界清,无分隔无钙化及软组织影,囊液密度均匀,
水样密度,CT值<20HU,无强化,不需要手术和随访(恶性率<2%)。 • II级 • 良性:壁薄<1mm,无强化,可有1-2个薄壁分隔,细小钙化,高密度病灶
<3cm (恶性率0-14%)。 • IIF级 • 随访性:囊壁或分隔微强化和/或轻度增厚,结节状钙化,不强化软组织影,不
14
Bosniak Ⅳ级。(a)轴位CT平扫显示左肾低密度囊性病变,CT值为22Hu。(b)轴位对比增强CT可见病变外 周明显强化结节(箭),CT值为45-75Hu,并可见病变内部线样强化分隔,患者接受了手术切除治疗,病 理诊断为囊性肾细胞癌。
15
三、单纯性肾囊肿(simple renal cysts)
(4)囊液:囊性肾癌的囊内密度不均匀(絮状物及大块凝血块),出现 此征象时应高度警惕恶性可能。 (5)病变与正常肾实质的分界不清,与肿瘤缺乏包膜及浸润性生长有关。
Bosniak II级。(a)轴位CT平扫显示右肾囊肿伴发线样分隔(箭头),该病变同侧可见另一低密度实性病变 (箭)。(b)轴位对比增强CT可见病变内部分隔轻度强化,该病变同侧的实性病变也可见轻度强化。上述 两个病变均接受了手术切除治疗,囊性病变病理诊断为良性肾囊肿。
囊内有多发细线样分隔,囊壁或分隔轻 度光滑增厚或略有强化;壁或分隔有粗 厚或结节状钙化,但无强化的软组织部 分;大于3cm的高密度病变,无强化
良恶性难以确定(需手术治疗)
恶性囊性病变(需手术治疗)
肾囊性病变CT诊断
囊壁或分隔呈光滑或不规则增厚,并确 有强化
具有Ⅲ级囊肿的特点;邻近囊壁或分隔 有独立存在的强化软组织成分
·囊液清亮透明成琥珀色,含微量蛋白,
约5%为血性,其中半数为囊性肾癌。
(二)临床表现
·通常无症状,多因体检或其他疾病查影像学检查发现 ·常见自觉症状:患侧肾区疼痛,囊内出血感染时疼痛加重 ·部分患者:血尿、蛋白尿
(三)影像学检查
·首选B超,结果可疑或模棱两可时CT检查
·CT良性囊肿诊断标准: 1.囊肿界限锐利,平滑薄壁 2.囊液均匀一致<20Hu,高密度见于囊内出血或高蛋白质 3.囊肿无强化
强化高密度灶>3cm (恶性率20%)。
• III级 • 拟恶性:囊壁或分隔不规则强化,囊壁均匀增厚,结节状或不规则
钙化,恶性率30-60%,确实不能明确的囊性肿块,需要手术评估。 • IV级 • 恶性:增强后强化明显(增高10Hu以上),囊壁不均匀增厚,大结
节或清晰软组织影(恶性率>90%)。
分型 Ⅰ型 Ⅱ型
肾囊性病变CT诊断
一、肾囊肿分类 二、肾囊肿Bosniak分级及良恶性特点 三、单纯性肾囊肿 四、肾盂旁囊肿 五、肾盂肾盏憩室 六、海绵肾 七、多囊肾 八、囊性肾癌 九、获得性肾囊性疾病
一、肾囊肿分类
CUA 病
因
分
类
先天性 后天性 未定性
常显遗传性多囊肾 常隐遗传性多囊肾
髓质海绵肾
多囊性肾发育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