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品损失的归集和分配一、废品损失的核算(一)废品与废品损失的概念废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质量不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不能按其原定用途使用,或者需要加工修理后才能使用的在产品、半成品和产成品,不论是生产中发现、还是入库后发现,都应包括在内。
废品按修复的可能性和经济性分为可修复废品和不可修复废品两种。
可修复废品是指经过修理可以使用,而且所花费的修复费用在经济上合算的废品;不可修复废品,则指不能修复或者所花费的修理费用在经济上不合算的废品。
废品损失包括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和人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以及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扣除回收的废品残料价值和应由过失单位或个人赔款以后的损失。
修复费用是指可修复废品在返修过程中所发生的修理用材料、动力、生产工人工资、应负担的制造费用等扣除过失人赔偿后的净支出。
值得注意的是,经检验部门鉴定不需要返修但可以降价出售的不合格品,其成本与合格品相同,其售价低于合格品售价所发生的损失,应在计算销售损益中体现,不作废品损失处理;产品人库后由于保管不善等原因而损坏变质的损失,应作为管理费用处理,不列作废品损失;实行包退、包修、包换的“三包”企业,在产品出售后而发生的三包损失,也列作管理费用,不作废品损失。
质量检验部门发现废品时,应该填制“废品通知单",列明废品的种类、数量、产生废品的原因和过失人等。
成本会计人员应该会同检验人员对废品通知单所列废品生产的原因和过失人等项目加强审核。
只有经过审核的“废品通知单”,才能作为废品损失核算的根据。
(二)废品损失的核算废品损失的核算是指对废品损失的发生,进行归集、结转和分配。
废品损失的核算形式有两种:单独核算废品损失和不单独核算废品损失。
在不单独核算废品损失的企业中,不设立“废品损失”账户和成本项目,只在回收废品残料时,借记“原材料”账户,贷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并从所属有关产品成本明细账的“直接材料”成本项目中扣除残值。
“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和所属有关产品成本明细账归集的完工产品总成本,除以扣除废品数量以后的合格品数量,就是合格品的单位成本。
在单独核算废品损失的企业中,可以单独设置“废品损失”总账,也可在“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目下设“废品损失”二级账,再在此二级账下按车间分产品,分设明细账,明细账内按成本项目设专栏进行核算。
“废品损失”账户借方反映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和不可修复废品的已耗实际生产成本及搬运废品的运杂费等其他费用,贷方登记废品残料回收的价值和应收过失人赔偿款。
借方发生额大于贷方发生额的差额为废品净损失,月末将从“废品损失”账户的贷方转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借方。
“废品损失”账户一般无余额。
下面分别介绍在单独核算废品损失的情况下,不可修复废品损失和可修复废品损失的核算。
(一)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归集与分配1.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核算进行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核算,首先应计算截至报废时已经发生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然后扣除废品残值和应收赔偿款,算出废品损失;最后计入合格产品成本。
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可按废品所耗实际费用计算,也可按废品所耗定额费用计算。
(1)按废品所耗实际费用计算在采用按废品所耗实际费用计算的方法时,由于废品报废以前发生的各项费用是与合格产品一起计算的,因而要将废品报废以前与合格品计算在一起的各项费用,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在合格品与废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废品的实际成本,从“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的贷方转入“废品损失”账户的借方。
【例3—24】飞龙工厂生产轴承本月投产400件,完工验收入库发现废品6件;合格品生产工时788小时,废品工时1 2小时。
乙产品成本明细账所记合格品和废品的全部费用为:原材料12 000元,燃料和动力10 800元,工资和福利费12 600元,制造费用7 200元。
原材料是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
废品残料入库作价50元,应由责任人赔偿l50元。
根据以上资料编制废品损失计算表,见表3—25。
表3—25 废品损失计算表(按实际费用计算)产品名称:轴承 2010年1月根据表3-25及有关凭证,编制会计分录:①结转废品成本借:废品损失639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轴承(直接材料) 180——轴承(燃料和动力) 162——轴承(直接人工) 189——轴承(制造费用) 108②收回废品残料价值借:原材料50 贷:废品损失 50③应收过失人赔偿借:其他应收款 150 贷:废品损失 150④结转废品净损失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439贷:废品损失439 如果废品是在完工以后发现的,这时单位废品负担的各项生产费用应与单位合格品完全相同,可按合格品产量和废品的数量比例分配各项生产费用,计算废品的实际成本。
按废品的实际费用计算和分配废品损失,符合实际,但核算工作量较大。
(2)按废品所耗定额费用计算的方法在按废品所耗定额费用计算不可修复废品的成本时,废品的生产成本不是按废品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而是按废品的数量和各项费用定额计算,通过废品的定额成本扣除废品残料回收价值计算出废品损失。
【例3-25】飞龙工厂本月在齿轮生产过程中发现不可修复废品8件,按所耗定额费用计算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
单件原材料费用定额为50元,已完成的定额工时共计120小时,每小时的费用定额为:燃料和动力1.5元,工资和福利费2元,制造费用1.2元。
不可修复废品的残料作价90元以辅助材料入库,应由过失人员赔偿30元。
废品净损失由当月同种产品成本负担。
根据以上资料编制废品损失计算表,见表3-26。
表3—26废品损失计算表产品名称:齿轮(按定额成本计算)废品数量:8件2010年1月根据表3-26及有关凭证,编制会计分录:①结转废品成本借:废品损失 964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齿轮(直接材料) 400——齿轮(燃料和动力) 180——齿轮(直接人工) 240——齿轮(制造费用) 144②收回废品残料价值借:原材料 90 贷:废品损失 90③应收过失人赔偿借:其他应收款 30 贷:废品损失 30④结转废品净损失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齿轮——废品损失 844贷:废品损失 844 按废品的定额费用计算废品的定额成本,由于费用定额事先规定,不仅计算工作比较简便,而且还可以使计入产品成本的废品损失数额不受废品实际费用水平高低的影响。
也就是说,废品损失大小只受废品数量差异(量差)的影响,不受废品成本差异(价差)的影响,从而有利于废品损失和产品成本的分析和考核。
但是,采用这一方法计算废品生产成本,必须具备准确的消耗定额和费用定额资料。
(二)可修复废品损失的归集与分配2.可修复废品损失的核算可修复废品返修发生的各种费用,应根据各种费用分配表,计人“废品损失”账户的借方。
其回收的残料价值和应收的赔款,应从“废品损失”账户的贷方转入“原材料”和“其他应收款”账户的借方。
废品修复费用减去残料和赔款后的废品净损失,也应从“废品损失”账户的贷方转入“基本生产成本”科目,借方的“废品损失”成本项目中。
[例3-26] 飞龙工厂在生产轴承过程中,产生5件可修复废品。
在返修过程中共发生原材料费用300元,耗用工时20小时,单位小时工资率4元,单位小时费用率2元。
应由责任人赔偿20元。
根据以上资料编制会计分录如下:①发生修理费用应付职工薪酬=20×4=80(元)制造费用=20×2=40(元)借:废品损失 420 贷:原材料 300 应付职工薪酬 80制造费用 40②应收过失人赔偿借:其他应收款 20 贷:废品损失 20③结转废品净损失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轴承——废品损失 400贷:废品损失 400三、停工损失的归集和分配3、停工损失的核算(一)停工损失的概念停工损失是指生产车间或车间内某个班组在停工期间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停工期间发生的原材料费用、工资及福利费和制造费用等。
应由过失单位或保险公司负担的赔款,应从停工损失中扣除。
企业发生停工的原因很多,由于自然灾害等引起的非正常停工损失,应计入营业外支出,其余停工损失如固定资产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应计入产品成本,若停工损失能取得赔偿,则应该索赔,以冲减损失。
季节性生产企业在停工期间的费用,不作为停工损失核算,而在“制造费用”账户中进行核算,由开工期内的生产成本负担。
企业停工时间有长有短,短则几分钟,长则超过一个月,范围也有大有小,从某台机器设备、某个生产班组、车间到全厂。
为了简化核算工作,对于停工不满一个工作日的,一般不计算停工损失。
辅助生产车间由于规模一般不大,为了简化核算,一般不单独核算停工损失。
(二)停工损失的核算方法对于管理上不要求单独核算停工损失的企业,可以不设立“停工损失”账户和该成本项目。
停工期间发生的属于停工损失的各项费用,直接计人“制造费用”和“营业外支出”等账户。
单独核算停工损失的企业,在会计科目中应增设“停工损失”账户;在成本项目中应增设“停工损失”项目。
“停工损失”账户是为了归集和分配停工损失而设立的。
该科目应按车间设立明细账,账内按成本项目分设专栏或专行,进行明细核算。
停工期间发生的应该计入停工损失的各种费用,都应在该科目的借方归集。
借记“停工损失”账户,贷记“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和“制造费用”等账户。
属于过失单位、过失人或保险公司的赔款,应从该账户贷方转入“其他应收款”等账户的借方。
将停工净损失从该科目贷方转出,属于自然灾害的部分转人“营业外支出”账户的借方;应由本月产品成本负担的部分,则转人“基本生产成本”账户的借方。
如果停工的车间只生产一种产品,应直接计人该种产品成本明细账的“停工损失"成本项目;如果停工的车间生产多种产品,则应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如采用类似于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分配计人该车间各种产品成本明细账的“停工损失”成本项目。
分配结转停工损失后,该账户应无余额。
停工损失的核算应以经审核后的“停工报告单”为依据。
在“停工报告单”中应列明停工原因、停工时间、应计工人工资、经济责任单位或人员等。
财会部门应根据有关领导审核签章后的“停工报告单”进行账务处理。
【例3-27】飞龙工厂第一生产车间因机器故障停工8天,停工期间发生如下费用:生产工人工资3 000元,应提的福利费560元,制造费用1 200元。
经调查,停工系工人张山违规操作造成,由其负责赔偿1 800元,其余计人产品成本。
根据以上资料,编制会计分录如下:发生停工损失时:借:停工损失——第一车间 4 760贷:应付职工薪酬 3 560制造费用 1 200结转应由过失人的赔偿款:借:其他应收款——张山 1 800贷:停工损失——第一车间 1 800 应计入产品成本的停工损失: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第一车间 2 960贷:停工损失——第一车间 2 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