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二节 绝对优势理论(修改稿)
第二节 绝对优势理论(修改稿)
B、贸易利益——正和博弈
封闭经济条件下,假设共有60小时的劳动时间,英国和葡萄 牙生产同量的两种产品。
60/(1+4)=12 60/(3+2)=12
封闭60小时
布的产量 酒的产量
英国
12 12
葡萄牙
12 12
合计
24 24
在开放条件下,实行专业化分工后。
60/1=60
60/2=30
开放5小时 布的产量 酒的产量
——局限性 假设太多,忽视国别利益的研究。
选择题:
本国生产A、B、C、D 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1、 2、4、15,外国生产这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 12、18、24、30,根据李嘉图模型,本国在哪种产品上 拥有最大比较优势?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比较劣势?
(1)D、A (2) C、B (3) A、D (4) B、C
• 不考虑运输成本;
唯一• 不的考不虑货同币因:素的影响;劳动的不同
2、绝对利益法则:
一个国家应该专业化生产和出口本国具有绝对 优势(劳动生产率高或单位产品所耗劳动少)的 产品,进口本国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则两个国 家在国际贸易中都能够获利。
3、绝对利益法则的简单数字说明:
case:两国家、两产品、劳动价值论(商品根据其包含的相对 劳动时间的比例进行交换)
B、贸易模式
根据各自的比较优势,葡萄牙专门生产酒, 英国专门生产布,然后交换。
C、贸易利益
——节约劳动时间交国换利条益件是的否不有同不对同各?
假设布和酒
按1W:1C交 表1—3 单位进口产品的劳动节约
换
贸易前
贸易后
节约
葡萄牙
酒
布
酒
英国
布
80小时 90小时 120小时 100小时
80小时 100小时
英国 60
0
葡萄牙 0 30
合计 60 30
在专业化分工条件下,依据各个国家的绝对优势安排生产: (1)英国生产60码布,葡萄牙生产30桶酒。全世界有60码布 和30桶酒。
——世界总福利增加
如果按照1w:3c的价格交换,例如,各国可能得到: 英国消费15码布,15个桶酒;葡萄牙可以消费45码 布 ,15桶酒。
答案:(3)
一个国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是否一定具有相对优势? 一个国家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是否一定具有绝对优势呢?
区域之间
政府与市场之间
请问:运用比较优势理论进行国际贸易是不是一定能给 各个国家带来利益呢?如果不能,那该如何优化呢?
比较优势是动态的
警惕:比较优势陷阱
比较优势由单因素转化为多因素
要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5、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
——积极意义 《谷物法》被废除,促进了资本积累和资 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
“差异出贸易”是解释国际贸易发生原因的基本思路
之一。
国际贸易
价格绝对差
成本差异
?
绝对利益学说认为成本差异产生于贸易伙伴之间劳动 生产率的绝对差异,比较利益学说认为产生于劳动生 产率的相对差异,H-O模型认为成本差异产生于各国 之间要素存量比率的差异等等。
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当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努力使他 们的英国同行相信自由贸易的优点时,首先斯密,紧接着由李嘉 图简洁地阐述了这种方法,试图运用这种方法对国际贸易作出一 种福利判断的努力很快导致对贸易起因的探讨。在他们努力为自 由贸易建立一个理论框架时,他们提出了贸易双方怎样从国际贸 易中可能获益的简明的经典陈述。他们的经典理论在整个一个世 纪影响着政策制定者,即使今天,我们仍把他们的理论视为一种 更基本和更有说服力的贸易理论的唯一特例。
不同的国家之间存在技术的差异,技术水平是不变的;
进行贸易的国家国际收支处于完全平衡状态, 出口价值等于 进口价值;
自由贸易,不存在贸易限制;
完美市场:商品和要素市场完全自由竞争;
不考虑运输成本;
唯一的不同:
劳动的不同
(2)相对成本理论的基本思想:
核 “两利相权取其重”
心 思
“两弊相衡取其轻”
绝对利益理论是有局限性的!
如果一个国家没有绝对利益怎么 办?这种担心一直存在于那个时代的 英国人的头脑里, 如果荷兰人在制 造任何产品上都比他们更有效率怎么 办?
5、亚当•斯密以后的国际贸易理论
(1)李嘉图在斯密的绝对优势论基础上,提出 了比较优势理论。
(2)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ohn S. Mill)提出 “相互需求理论”(Reciprocal Demand Theory),正式将需求面的分析纳入到李嘉图 的比较利益理论中。
什么是绝对优势?
劳动生产率
生产成本
绝对高
绝对低
绝对利益理论的主要内容
1、绝对利益的几个假设条件: • 1×2×2模式:一种资源、 两个国家、两种商品 • 资源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 进行贸易的国家国际收支处于完全平衡状态, 出口价 值等于进口价值; • 自由贸易,不存在贸易限制;
• 完美市场:商品和要素市场完全自由竞争;
斯密对国际贸易的贡献
国际分工和绝对成本说(最有名) 国际贸易的利益和影响 自由贸易与独占 关税和输出入奖励政策 贸易差额 国际汇总和商品分类
“市场是只看不见的手”
绝对利益理论的基本思想
亚当·斯密提出了经济自由主义和国际分工, 创立 了绝对利益理论(Absolute advantage)。各国应 当专业化生产并出口那些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同 时进口那些其贸易伙伴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
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
—集中反映在其代表作《国富论》
一国的财富反映在其生产能力上,而非拥有的贵 金属上;
自由竞争的经济环境最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提高;
追求自身利益导致人们根据各自专长从事专业化 生产,并交换商品和劳务;
不断深化的劳动分工与专业化提高了劳动生产力 的水平;
2、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1)大卫.李嘉图模型的假设条件:
➢
1×2×2模式:一种资源、 两个国家、两种商品
固定的要素禀赋水平、资源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要素可以在国内不同的行业之间自由流动,在国家之间不能流 动。
商品的相对价值取决于它们的相对劳动投入量,而且生产成本 是不变的,供给曲线表现为水平线;
请问:比较优势理论是不是仅只能运用于国家之间 呢?那在哪些领域还可以适用?
请问:运用比较优势理论进行国际贸易是不是一定能 给各个国家带来利益呢?如果不能,那该如何优化呢?
请问:国际贸易中哪些利用比较优势理论成功的案例, 请列举。
亚洲四小龙的崛起
拉美式道路
日韩式道路
请问:比较优势理论是不是仅只能运用于国家之间 呢?那在哪些领域还可以适用?
10小时 20小时
注:国际相对价格不同对两国贸易的互利的有不同的 效果。
表1—4 贸易条件为1W:1.1C时单位进口品的劳动时间节约
葡萄牙 酒 布
英国 酒 布
贸易前 80小时( 1W ) 99小时( 1.1C )
120小时( 1W ) 110小时( 1.1C )
贸易后
80小时 ( 1.1C ) 110小时 (1w)
节约时间 19/1.1=17.3小时 10小时
结 贸易条件越接近哪个国家国内自给自足经济下的 论 价格水平,该国从贸易中的获利就越少。
请思考:在交换条件为1W;8/9C或 1W:5/6C情况下,贸易利益是如何分配的?
一国获得全部贸易利益,而另一国一无所有
——增加总收益
假定两国都拥有72000小时的劳动,生产条件如表1-2,贸易条件 为1W:1C。
一、比较利益理论的基本内容:
1、提出背景
•理论需要——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在英国产业革命完成
后,已不能适应英国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最大限度地扩展世 界市场的需要。
•现实需要——英国于1815年颁布的《谷物法》严重阻碍
着对外贸易的发展。资产阶级迫切需要从理论上论证废除 《谷物法》的必要性以及实行自由贸易的优越性。
请问:你认为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最大的不足 是什么?
贸易基础 ? 绝对优势
4、绝对利益理论的特点和局限性
(1)亚当•斯密有力地抨击了重商主义,为自由贸易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
(2)亚当•斯密提出了绝对优势这一概念,来解释国际贸易的 基础。
(3)亚当•斯密的论述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它不能解释现实中 所有国家之间国际贸易的基础,特别是当一个国家在所有部门的 生产成本上都处于绝对劣势时。
——各个国家福利都分别增加
结论:
两国通过专业化生产绝对优势的商品、并进 口国外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两国福利都能明显 得到改善。
→正和博弈
C、贸易基础
分工形成了绝对优势,形成了两国贸易 的基础。
总结:
在斯密看来,人们由于后天选择不同的专业,因而 产生了不同产品的不同生产力,这种根源于劳动分工 的绝对优势是贸易好处的根源。国际分工作为贸易的 基础是内生决定的。
想
:
劳动生产率
相对高
相对优势 劳动成本
相对低
甲国在生产任何产品上成本均低于乙国 绝对优势
乙国在生产任何产品上成本均高于甲国 绝对劣势
按照绝对优势分工
国际贸易
按照相对优势分工
(3)比较优势理论的简单数字说明:
case
表1—2 李嘉图的两国生产条件
葡萄牙
酒(w) 80小时/桶
英国
120小时/桶
布(c)
结论:现实中,不可能满足上述条件,国际 相对价格不会相同,因此,国际贸易一般 都会发生。
第二节 斯密的绝对利益理论
提出背景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已经完成,经济力量得以 壮大,不再需要实行保护贸易主义政策,当时 地主贵族阶级制定的重商主义政策严重阻碍着 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资产 阶级要求实现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斯密的学 说正是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利益和政治主张 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