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金融改革不断深入,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以齐鲁银行案为研究对象,旨在以小窥大,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建设进行研究。
首先,本文对齐鲁银行案件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接着透过案件所暴露出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从内部控制五要素入手对目前齐鲁银行在内部控制建设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针对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旨在对我国其他城市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内部控制五要素城市商业银行齐鲁银行案摘要 (1)目录 (2)第一章齐鲁银行案件基本情况介绍 (3)1.1齐鲁银行案发生的原因、经过 (3)1.2齐鲁银行案发生造成的结果 (4)第二章齐鲁银行内部控制问题分析 (5)2.1内控环境不完善 (5)2.2 风险评估失效 (7)2.3 控制活动执行不力 (8)2.4 信息交流与沟通渠道不畅通 (9)2.5 内部监督乏力 (9)第三章齐鲁银行案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启示 (11)3.1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11)3.1.1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11)3.1.2 完善内部审计职能,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 (12)3.1.3 加强对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13)3.1.4 创建良好的内部控制文化 (13)3.2提高风险识别与应对能力 (13)3.2.1改进风险评估方法 (13)3.2.2实施切实有效的全面风险管理 (14)3.3开展规范有效的内部控制活动 (14)3.3.1 建立科学授权制和岗位责任制 (14)3.3.2 提高内部控制执行力 (14)3.3.3 建立有效的绩效考评机制 (15)3.4 完善信息交流与反馈机制 (15)3.4.1 健全信息披露制度 (15)3.4.2 建立健全管理信息系统,完善信息交流与反馈机制 (15)3.5 强化内部监督功能 (16)3.5.1完善内部监督的方式方法 (16)3.5.2 改进内部监督评价体系 (16)总结 (17)参考文献 (18)第一章齐鲁银行案件基本情况介绍1.1齐鲁银行案发生的原因、经过齐鲁银行,原名为济南市商业银行,成立于1996 年,是山东省成立的第一家城市商业银行。
存款单质押业务是齐鲁银行开展众多业务中的其中之一。
其操作模式是企业在商业银行办理协议存款后,银行为其出具存款单,存款企业可以将此存款单提供给商业银行成为为第三方从商业银行取得贷款的质押,作为第三方贷款的第二还款来源。
存款和贷款可以是同一家银行,也可是不同银行,后者即为跨行存款单抵押贷款业务。
其协议存款的利息要比官方利率高一些。
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银行可以获得存款,另一方面企业或个人也得到了资金融通,可谓一举两得。
加之存款单质押贷款业务的业务流程相对成熟,因此一般银行会将其列为低风险的常规业务。
对该业务的风险重视程度不够,相应的存款核实环节就成为问题的易发地段,某些图谋不轨的人甚至是银行内部人员往往屈从利益就从该环节钻空子,齐鲁银行案件正是如此。
齐鲁银行的存款单质押业务允许其所开立的存款单在其他行办理相关存款单质押贷款业务,同时也接受他行的存款单在本行办理质押业务,这为案件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在整个存款单质押贷款的流程中,对存款款单真实性的审核尤为重要,因为如果审核不慎出现漏洞,将一笔虚假的存款单审核通过继而质押成功,那么就成为了金融票据违规操作的开始,日后的事件就会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一发不可收拾。
此次的齐鲁银行案件就是由第三方存款单质押贷款引起的。
案件中的始作俑者刘济源担任了一名资金掮客的角色,他为齐鲁银行高息揽储,并与齐鲁银行涉案的一位经理进行再贷款、再存款的循环游戏。
对于齐鲁银行来说他既是资金的提供者又是资金的使用者。
作为资金的提供者,刘济源从新汶、淄博、枣庄等地的矿业集团以及多家知名大型企业为齐鲁银行进行揽储。
另一方面作为资金的使用者,刘济源又通过存款单的质押获得巨额贷款。
刘济源利用自己广泛的人脉每年都能为齐鲁银行的一位明星业务经理争取到大规模的存款,为其创造骄人的业绩。
另一方面该明星业务经理则可以协助刘济源利用拉来的存款做第三方存款单质押,为其提供巨额贷款。
二人相互配合,多方受益。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二人合作的起步阶段,所提供的第三方存款单都是真实的。
银行方面由于刘济源为存款做出了“卓越贡献”,便对刘济源放松警惕,而刘济源却开始变本加厉,利用虚假手段伪造存款单,并以此作为抵押从齐鲁银行获得大规模贷款,然后再将贷款拿去存款,套出更大规模的资金,如此循环往复真真假假就更加混乱,最终由于资金链断裂导致东窗事发。
1.2齐鲁银行案发生造成的结果齐鲁银行案件涉及山东省除齐鲁银行之外的多家商业银行,涉案人员包括众多政府高官和国企负责人员,案发之后齐鲁银行便迅速成为当地舆论的焦点。
受此案件影响,齐鲁银行在人民群众心中的信任度严重下降,行业名誉受到了严重损害。
(1)管理层相关责任人被免职该案件受处分人员众多,其中涉及厅级干部9人、处级干部6人、企业管理负责人5人。
高官的纷纷落马暴露出对金融高管任职审查不严格等一系列问题。
(2)银行信誉受到严重损害受此案件影响,齐鲁银行的社会信誉及行业信誉受到了严重损害当地多家金融机构暂停了与齐鲁银行的票据业务,特别停止了与齐鲁银行的跨行存款单质押贷款业务。
社会大众对齐鲁银行的信任度也严重下降,对损失金额议论纷纷,部分企业在案发后将本来在齐鲁银行的账户资金转至他行,民众纷纷提出存款,从而给齐鲁银行带来了大规模的存款流失现象,影响了该行正常的经营发展。
(3)对齐鲁银行的中长期发展产生影响受此次案件的影响,从短期来看,由于涉案金额重大因此会给齐鲁银行直接带来大额的经济损失(相关消息称损失金额约为10-15亿元)。
从长期来看,对齐鲁银行造成的影响,包括由于信誉受损而导致齐鲁银行在同行业以及民众之间各项业务的开展出现困难;监管部门将对齐鲁银行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管。
第二章齐鲁银行内部控制问题分析2.1内控环境不完善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对其他要素产生影响。
内部环境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其中,治理结构是重中之重,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应先从治理结构等入手。
内部控制只有得到高层的重视与领导才能取得成功。
如果主要领导人滥用职权,或者不相容岗位串通舞弊,内部控制势必要失效。
内部控制是通过人来实施的,而企业文化则是企业的灵魂。
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其他四个构成要素的基础,在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在此次齐鲁银行金融票据诈骗案中,刘济源之所以能够和齐鲁银行内部的业务经理配合多年,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齐鲁银行在内部控制环境治理上存在严重的问题。
本文将从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机构设置及职责分工、内部审计、从业人员素质、企业文化五个方面对齐鲁银行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
(1)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齐鲁银行作为城市商业银行,在2004 年与澳洲联邦银行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且截至到2009 年,澳洲联邦银行在齐鲁银行的股权比例已达到20%,成为齐鲁银行的第一大股东。
然而事实上,在2009 年之前,澳洲联邦银行一直未能入主齐鲁银行的董事会,进而行使决策权,并且从2009 年开始,济南市政府通过一系列的增资及收购活动不断增强在齐鲁银行的占股比例。
截至到2010 年末,国家股在齐鲁银行的占股比例已达到23.54%,超过当时澳洲联邦银行的20%成为齐鲁银行名副其实的第一大股东。
因此在整个银行的治理结构中,政府行使控股权,日常运作的控制权也被政府资本的代理人掌握,这样一来就更加减少了澳洲联邦银行及一些中小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机会,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治理结构中权责的有效制衡,出现控制缺失,进而导致内控基础薄弱,埋下了潜在的风险隐患。
齐鲁银行董事会的成员名义上是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实际上则是由地方政府任命的,这样一来董事会就无法按照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去经营企业,而成为当地政府对银行进行行政干预的工具。
在本案例中,齐鲁银行的大部分董事会成员都不是由股东大会自由选举产生,而是由山东省政府直接任命,甚至连齐鲁银行的大股东澳洲联邦银行也一直未能入主董事会。
一直到2009 年11 月,经过长时间的“引资未引制”的争议之后,澳洲联邦银行终于入主齐鲁银行董事会,参与其日常的经营管理。
齐鲁银行的监事会有效行使职能方面也存在着严重问题。
在齐鲁银行遭遇金融票据诈骗案之后我们发现,作为公司治理结构之一的监事会并没有起到监事会应有的监督控制作用。
其组成成员方面也不符合我国《公司法》中的相关规定。
齐鲁银行监事会中所包含的两名职工监事是由运营部总经理和审核部总经理兼任的,而我国《公司法》中明文规定公司中的董事和高层管理人员不得兼任监事会成员。
齐鲁银行任命总经理兼任监事致使监事会对其银行的高级管理业务无法进行真实有效的监督与纠正,并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利益的冲突。
齐鲁银行的监事会对企业的一些违规操作也没有发挥其有效纠正和阻止的功能,从而使监事会的监督检查功能完全沦为摆设。
(2)银行内部组织结构设置不合理齐鲁商业银行是按照行内存在的业务种类和产品种类来划分组织结构,并且由于城市商业银行受控于当地政府的特殊性质,其结构的划分还带有鲜明的机关主义色彩。
内部控制部门之间职责相互交叉,分工不明确,缺乏统一的管理部门,管理的重复与盲点同在。
这样的内部组织结构设计必然会导致管理低效,控制不当等问题。
(3)内部审计不到位众所周知,城市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不到位主要表现在内部审计组织架构的不合理,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导致内审力量薄弱,以及内部审计方法、手段落后,缺乏日常监控手段。
从内部审计组织架构来看,其存在诸多的不合理之处。
齐鲁银行的内审部门虽然独立于经营机构之外,但他们更多的是将审计情况汇报给管理层而不是董事会或其下设的审计委员会。
这就严重削弱了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而相应带来的危害就会使很多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无法由问题吸取教训,从而不能充分发挥内审部门对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监督和预警作用。
从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来看,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存在的普遍现象是重业务轻审计,银行内部职员的骨干大都安排在业务岗位上,而在内部审计人员方面不仅是数量不足,在素质和职业道德上也很难达到要求,毫无疑问的是,齐鲁银行在内审人员素质上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这些都导致了日后齐鲁银行伪造金融票据案的发生。
(4)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现阶段商业银行招聘人才的流程和考核标准存在问题,人员的素质和技能并不是银行纳新最重要的考核标准,取而代之的是报考人员的家庭背景,社会资源等条件,这种招贤纳士的方法有可能会失去一批高素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