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网络语言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网络语言

[5] Herring, Susan. Computer- mediated Discourse [A]. In Debo⁃ rah Tannen, Deborah Schiffrin, and Heidi Hamilton(eds.). Hand⁃
book of Discourse Analysis[C]. Oxford: Blackwell, 2001. 作者简介: 徐珮雯(1991.09~ ),女,湖北武汉人,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三、网络语言产生的原因 网络语言产生的原因很多,可以说是由一系列复杂的原因
和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首先,社会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的广泛 运用,网络作为新兴的信息交流平台和工具为网络语言的产生 提供了客观条件与话语阵地。第二,网络交流这种交流方式使 网络语境具备平等性、行为与责任分离、角色扮演随意的特点, 为各种网络语言出现提供了语境条件。从当今社会多元文化视 角看,各种文化现象竞相争鸣,给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创造了宽松 的氛围。
网络语言把“口语和书面语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话语方式有 机地融合在一起,由此形成了聊天语言所独有的一种话语方 式。”其特点如下:
(一)公共性 公共性语言“不仅是语言使用者个人知识体系的一部分,也 是一个言语社区所有成员共同约定的语言知识,因此它有助于 语言使用者根据交际目的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选择适当的话 语。”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 2011 年 1 月 19 日在京 发布了《第 27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0 年 12 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 4.57 亿;我国手机网民数量 高达 3.03 亿,成为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随 着越来越多人在网络语言社区里进行交流和娱乐,网络语言已 慢慢发展成为了一种约定俗成的语言体系,被人们所广泛使 用。例如:“酱紫”(这样子),“555”代表哭泣,U(You)等网络语 言已经不仅仅是网友之间交流的工具,而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使 用频率极高的语言形式。 (二)符号化 语言的符号化是指语言的形象性、直观性、跨语言和文化的 特点,除了由数字、字母和符号构成简单的符号用语外,网络用 语中甚至会出现直接的符号表达。正如王丕承所说,“这就是用 来表示网民心理情绪的脸谱符号。这种符号有着丰富的内容, 但表达能力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网络软件开发者也顺应网络语言的发展,开始创造和设计出一 些色彩多样的、具有动画效果的新式图形和符号语言。它们不 仅表意简单明了生动形象,在操作也更便捷简单,富有人性化。 这些新式的图形和符号语言成为网友们在特定的网络语言社区 里的一种创造,丰富和补充了语言符号的表达。 (三)谐音性 谐音性是指很多网络语言的产生都是由语言的发音谐音而 来,正式由于发音的类似,此类网络语言通俗易懂,易于为大众 所识记,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在中文谐音中产生的网络 语言有:表——不要,偶——我,大虾——大侠,英译词 email伊妹儿等。音译而来的网络语言由于其趣味性和容易识记的特 点,其应用范围很广泛。
从社会语言学的语言变异研究角度上看,语言变异受社会 阶层、职业、性别、年龄、种族、地域等因素的影响。但网络流行 语这种新的语言变异现象与传统的语言变异不同,它产生于虚 拟的网络环境,网络的覆盖面之广使流行语的产生不受区域的 限制,也无法从具体的性别和种族因素加以分析。人们只能从 网络流行语的展现特征中观察分析这种特殊的语言变体文化现 象。 四、结论
笔者认为,网络语言流行于现实人际交往中是可以被接受 的。语言的规范不仅仅是语言学家们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更是一个需要全民参与的任务,只是这个任务需要语言学的指 引作用。规范不是符合语言的内部模式规则,而是要求达到传 情达意的效果,是脱离语境的。网络语言确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但网络言语毕竟有一个语体的适用范围。对于网络语言,我们 要采取理性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肯定网络语言的便捷 性、诙谐性,然而对于其不适当之处应采取保留的态度。 参考文献: [1] 金志茹 .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网上聊天语言的特点[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3(3). [2] 常晨光 . 公式性语言的功能[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2). [3] 王丕承 . 网络语言与当前社会文化发展的新趋势[J]. 浙江学 刊,2004(6). [4] 陈原:《社会语言学》, 商务印书馆 2004(9).
一、引言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有别于传
统语言的语言形式。作为一种自成体系的语言,网络语言因其 形式简洁生动有活力,受到大众的喜爱与频繁使用。网络语言 主要是指网民们在网络交流中所使用的语言,包括拼音或者英 文字母的缩写,汉字短语的缩写,以及含有某种特定意义的数字 以及形象生动的网络动画和图片。网络语言的诞生主要是网友 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某种特定的需要而采取的语言变 体方式,逐步形成特定语言,乃至现今被大众所广泛接受。作为 一种语言交际方式,网络语言的产生不仅具有科技和网络方面 的因素,它还能体现人际间的社会关系,必然涉及语言与社会的 关系。 二、网络语言的特点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网络语言
综合研讨
徐珮雯 430070 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北 武汉
摘 要:随着科技和网络的日益发达,网络语言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本文从分析网络的三个特点入手,即公共性、符号化、谐音 性,进而从社会语言学语言变异研究的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及发展的原因,得出网络语言的便捷性与趣味性的结论,但对其 仍需采取理性态度,呼吁全民性的语言规范任务。 关键词:网络语言;社会语言学;符号
“站在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健康多元的社会应该允许存在 多个言语社区,网络群体拥有自己的语言习惯很正常。”网络语 言的普遍化固然会给人们的交际带来便利与趣味,但是现实的 语言秩序的维护仍不可松懈,我们必须树立一个客观公正的态 度来看待日益普遍的网络语言。在众多形形色色的网络语言 中,确实存在诸多不恰当之处,生造词现象和语法的乱用现象比 比皆是,并且语言的文明性和规范性亟待维护和实施。
. 265பைடு நூலகம்.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网络语言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徐珮雯 430070,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北 武汉
速读(下旬) Speed Reading 2015(7)
引用本文格式:徐珮雯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网络语言[期刊论文]-速读(下旬) 2015(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