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中英称谓语性别歧视研究
摘要:语言与性别已经成为当今社会语言学研究的热点。
称谓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其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也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英
称谓语的分析,进一步揭露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使人们正确对待性别歧视问题。
关键字:中英称谓语;性别歧视;原因;途径;
性别歧视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存在于许多国家和地区。
称谓语是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敏感的透视着人们的心理,态度,社会阶层以及交际和情感,它的使用同样存在性别上的差异及歧视问题。
本文将从亲属称谓语和社会称谓语的角度入手,分析性别歧视在称谓语中存在的现象及原因,以及称谓语的发展趋势和避免性别歧视的方法。
一、性别歧视在中英称谓语中的表现
(一)亲属称谓语
汉语中的亲属称谓语结构复杂,有嫡亲血亲,直系旁系之分,这些称谓语中与女性有关的称谓语多受到一些排挤。
人们经常把与自己母亲有亲戚关系的称之为“外”,外的言外之意即不是一家人,如“外婆”;把与父亲有亲戚关系的称之为“堂”,与女孩或母亲有亲戚关系的称之为“表”,而“表”则意味着不是直系亲属。
“堂”和“表”体现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低于男性。
在西方推崇人权和平等的国家中,也不乏存在性别歧视现象。
女人在未嫁为人妇之前
与父亲一个姓氏,在嫁为人妇之后要与丈夫一个姓氏。
如judy black 嫁给john smith之后则要称呼其为judy smith,某种场合在夫妻双方同时出现时,人们通常称mr and mrs smith, 如果生下孩子,人们通常称呼其一家人为the smiths,而不是the blacks。
(二)社会称谓语
社会称谓语范围很广,主要称呼家庭成员以外的社会成员,所以更容易产生性别歧视的现象。
在汉语中,最普遍使用的称呼语就属“先生”,“小姐”了,起初,先生,小姐都是对人的尊称。
在现代汉语中,先生与小姐一样,常被人们称呼年轻有为的人和大家闺秀,且是带有褒义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先生”一词的使用范围虽然扩大化了,还保留着其褒义的含义。
而“小姐”一词在很多场合的使用却出现了扭曲。
在很多地方,“小姐”一词已经开始被人们践踏。
如今“小姐”一词也常被用以指那些从事色情活动的年轻女子。
在英语中,同样存在这样的现象。
男性一并统称为mr,而女性则有mrs和miss之分。
前者代表已婚女性,后者代表年轻未婚女性。
人们习惯把一些地位较高的社会称谓语默认为男性,例如professor, doctor, lawyer等,而当我们要确定说的是一位女性博士时,则要说male professor。
在学校,学生称呼男教授则是用professor加上fn,而要称呼女教授时则是mrs 或miss加上fn。
二、称谓语性别歧视的原因
(一)历史根源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不仅折射出文化的内涵,而且反映了一定
的社会现实。
中国在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后,男尊女卑,男女不平等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
在西方,这个宣扬民主平等,人人自由的地方,同样也存在着性别歧视的现象。
根据《圣经》的记载,人类的起源是由上帝创造了男人亚当,并且供其吃喝,为了不让其孤单,从亚当身上去下一条肋骨,从而造就了女人。
女人天性就要依附于男人,解除男人的孤独感。
这些历史起源使人们根深蒂固地产生了男尊女卑的思想,对女性产生了偏见。
(二)社会文化根源
当今不论是西方还是东方都在宣扬给予女性平等的权利,尊重女性,但是这需要一个演变过程。
整个社会没有形成对女性尊重的良好风气,男主女内的现象屡见不鲜,大男子主义盛行,父权主义也严重影响着女性地位的提升,这种思想一直沉淀在社会文化中,忽视女性在社会的地位。
在许多文学作品中,女性都被冠以贬义的称呼,例如《水浒传》中的潘金莲,因为自己与西门庆有染,被万人唾骂,冠以祸水。
在西方著作中,《圣经》中写道,是夏娃引诱亚当吃的苹果,才被撒旦惩罚。
这些历史和神话都是影响人们文化意识的源泉。
三.消除称谓语性别歧视的途径
(一)改变传统的性别观念,女性自我认知的提高
任何语言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称谓语作为语言的一部分,也会随着时代、认识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拒绝变化的语言只能是僵死的语言,拒绝改变的思想也只能是僵死的思想。
消除传统文化中固有的
女性角色思想,从“三从四德”“相夫教子”的思想模式中走出来,倡导与时俱进的性别文化。
作为新时代的女性,要有新的社会定位。
在媒体和公共场合下与男性平等,事业有成的女性也可以称呼为强人,成功人士,而不是女强人。
在他人称呼时,女性可以主动提出使用中性词语。
女性要有自信,要敢于与男性追求平等的权利。
(二)政治正确性的提出
政治正确性这一术语首先出现于美国,称作pc(political correctness),是在最近几十年的自由主义与民权运动的传统的背景下产生的。
它倡议公众使用更为中性的词语。
一个政治上正确的人,必须做到不能表达任何带有歧视性的话语。
比如主席叫做chairman,现在要叫做chairperson,否则就是侮辱女性,会引起鄙视,甚至仇恨。
这个术语的提出首先要求规范政府人员,有政府人员来带动大众逐渐改变以前的歧视现象。
这促使人们更加规范地运用语言,降低歧视性话语的使用。
四、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中英称谓语反映的性别歧视现象和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消除称谓语中性别歧视的途径,目的在于减少并且消除性别歧视的现象,提高女性的自我认知意识,追求与男性平等的地位和权力。
虽然性别歧视的现象已经有所改变,但是要真正消除还有需要所有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真正创造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
参考文献:
[1]fasold ralph. the sociolinguistics of language[m]. 外
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李经伟. 西方语言与性别研究述评[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学报. 1998(6): 20-25.
[3]施栋琴. 语言与性别差异研究综述[j]. 外语研究. 2007(5): 38-42.
[4]尹富林. 英汉称谓语的语用功能比较与翻译[m]. 上海: 中
国翻译, 2003.
[5]祝畹瑾. 社会语言学概论[m]. 湖南: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2.
作者简介:
张子烨,988年,河北保定人。
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在读。
闫旭东,1987年。
河北承德人。
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