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英文名称:先修课程:后续课程: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总学时数:学时;理论学时:学时;实验学时:上机学时:课外实践:其他学时:考核性质:考试;学分:学分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教育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最终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门课程。
本门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对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予以科学有说服力回答。
本门课程主要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学习成才和法律制度、法制精神学习培养等方面的内容。
学习本课程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修身成才,提高综合素质,正确掌握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养成的理论和方法,加强自我修养。
二、教学组织与方法本门课程在学院教务处和人文社科部统一组织下实施教学,在教研室主任的领导下,成立教学小组,按照大纲要求组织安排教学活动,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
.备课:任课教师必须熟悉教学大纲要求,针对学生情况,认真备课,做好教案和多媒体课件,分清主次,区别难易,合理分配。
根据情况组织集体备课和试讲。
.课堂讲课:讲课按大纲进行。
讲课时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理论联系实际,适当进行典型案例分析。
讲课内容要新而精,特别是要反映当前学生们普遍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实践课:利用双休日或假期组织参观北山烈士陵园、红军团军史展览,旁听法庭审理,社区服务或到农村进行卫生、法律知识宣传等。
.自学与辅导:在教师指导下,认真学习相关文献、资料。
.教学总结:考试评卷后及时对教学过程、学生学习、考核试卷、考核成绩等进行总结分析,及时上报有关单位,并提出改进建议。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实践内容及要求四、理论教学绪论【目的要求】.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性质、目的,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熟悉:大学这一人生新阶段的特点和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怎样努力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基础”课与自身成才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要不辱使命,成长成才,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就必须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教学内容】.适应人生新阶段:认识大学生活特点;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培养优良学风.肩负历史新使命: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方法【计划学时】学时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目的要求】.了解:理想信念的含义、特征及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使学生明确何为理想信念,为什么要确立理想信念.熟悉:科学的理想信念,明确大学生要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掌握:在实践中化科学理想为现实的条件、途径、方法;正确处理高远之志与始于足下、追求理想与理想实现的长期性、艰巨性、曲折性问题【教学内容】.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计划学时】学时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目的要求】.了解:爱国主义的一般含义和内容;明确中华民族优良的爱国主义传统和时代价值.熟悉: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的新内涵,不仅要爱自己的祖国,更要有国际爱国主义的精神.掌握: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把握好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明确如何培养新时代的大学生成为创新的一代【教学内容】.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新时期的爱国主义: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做忠诚的爱国者: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增强国防观念;以振兴中华为已任【计划学时】学时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目的要求】.了解:科学认识人的本质;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人生目的,确立进取的人生态度;认识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熟悉:身心健康的深刻内涵,掌握增进心理健康的正确方法和与他人交往的原则,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增进自己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掌握:准确把握人生价值的科学内涵,正确认识和对待人生价值,引导学生以社会价值为重心确立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升华【教学内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人生观;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价值观与人生价值;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计划学时】学时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目的要求】.了解:道德的功能与作用;道德的发展规律.熟悉:道德修养的含义及其养成的途径与方法.掌握: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方面;为人民服务的基本要求和集体主义的内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二十字方针;【教学内容】.道德及其历史发展:道德的起源与本质;道德的功能与作用;道德的历史发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大学生与诚信道德;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计划学时】学时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目的要求】.了解: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熟悉:公共生活规范作用;《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规定.掌握: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明确社会公德的含义、特点及主要内容,重点思考大学生应如何增强公德意识、践行公德规范【教学内容】.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公共生活及其特点;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社会公德及其特点;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计划学时】学时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目的要求】.了解:职业中的法律要求.熟悉:职业道德与家庭美德的基本要求;《婚姻家庭法》的基本规定.掌握:大学生正确的择业创业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择业创业中可能出现的挫折,思考如何择业和创业,实现人生价值;什么是正确的恋爱婚姻观,引导学生处理好爱情与人生、爱情与学业、爱情与道德的关系,指导认识和解决对爱情问题的困惑【教学内容】.职业活动中的道德与法律:职业与道德和法律;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职业活动中法律的基本要求;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培养.大学生择业与创业: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爱情与人生;婚姻与家庭;家庭美德;婚姻家庭法律规范【计划学时】学时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目的要求】.了解:国家安全知识.熟悉:法律思维方式及其特征,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树立.掌握:社会主义法律精神,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教学内容】.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计划学时】学时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目的要求】.了解:经济法律制度,行政诉讼法律制度.熟悉:行政法律制度,刑事诉讼法律制度.掌握:宪法的基本制度,民事法律制度,刑事法律制度,民事诉讼法律制度【教学内容】.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宪法的特征和原则;我国的国家制度;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我国的国家机构.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我国的民商法律制度;我国的经济法律制度;我的国刑事法律制度.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律制度;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律制度;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律制度;我国的仲裁和调解制度【计划学时】学时五、实践教学参观北山烈士陵园双休日或假期参观红军团军史展览双休日或假期旁听法庭审理双休日或假期社区服务或到农村进行卫生、法律知识宣传双休日或假期六、课程考核性质、形式及方式本课程为考试学科,平时考核与课程结束时考核相结合。
()学科结束考试占总成绩的,卷面分低于分者为不及格;()平时听课(到课率、听课是否认真)占,旷课超过者,取消考试资格;()平时作业、笔记(主要是对理论联系实际方面的考核)占;()平时行为表现(主要是对学生遵守学生守则、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公民道德规范,参加实践性教学等实际行为方面进行考核)占。
七、建议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制定人:傅伟韬审核人:冯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