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一中高度一级语文必修三导学案(教师版)班级:姓名:小组:(使用日期:月)11、微型小说两篇编者:王亚明【学习目标】1、学习小说的虚构艺术:留白、巧合、误会、映衬、对比。
2、了解微型小说的文体特点。
【学习重难点】学习小说的虚构艺术:留白、巧合、误会、映衬、对比。
【学法指导】自主阅读、问题探讨。
(或其他)【学习过程】一、资料助读:1、关于小小说:微型小说又称小小说、袖珍小说、一分钟小说,是小说文体的一种分支,一般篇幅不超过1500字,具有“立意新奇、结构严密、结尾惊奇、语言精练”(欧·亨利语)等四个主要特点。
艺术特色主要在于以小见大、以少胜多、言简意赅。
2、作者简介:刘心武,笔名刘浏、赵壮汉等。
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作,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首奖。
后又发表《爱情的位置》、《醒来吧,弟弟》、《我爱每一片绿叶》(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等小说,曾激起强烈反响。
此外,名作还有中篇小说《秦可卿之死》。
他对生活感受敏锐,善于作理性的宏观把握,写出了不少具有社会思考特点的小说,作风严谨,意蕴深厚。
二、课前预习: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或据拼音写出汉字:芭蕾.舞、华丽guǐ异、棚檐.、霏.霏细雨、倏.地、迷mǎng、摩挲..、发láosāo2、解释下列词语:诡异:风风火火:霏霏:蔼然:倏地:青云直上:3、试概括两篇小小说的故事情节与主题。
三、课堂导学:第一课时主要内容:学习《等待散场》。
一、整体感知:1、概括小说情节:2、思考、交流:小说主人公是谁?为什么?二、合作探究:1、为什么以“等待散场”为题?“永恒的爱情”为题不是更直截了当吗?“永恒的爱情”太直白,无新意;而且以男女两主角“等待散场”的表现就冠以“永恒”,不太切合。
“等待散场”是小说的中心情节,也是“永恒的爱情”的一种表现,是两位青年的真挚爱情的集中表现,以此为题,既合中心情节,同时也产生了悬念:为什么等待散场?从而吸引读者追读下文。
2、我们学习了几篇小说,能说说小说有哪些创作手法吗?这篇小说又运用了什么手法?参考角度:(1)巧合。
无巧不成书。
巧合是小说创作的最常用手法。
文中设置了什么巧合?巧遇男青年;巧遇女郎。
为什么要设置这些巧合?(以“我”为视角,不巧遇他们就无法展开情节。
所以设置这些巧合是文章情节发展的需要。
)这些巧合可信吗?(为使“巧合”的合情合理,作者作了多处铺垫:下雨,迟到,檐下避雨,于是顺理成章地遇上男青年;好几扇门推不开,最左边上一扇虚掩,于是也自然而然与在门口犹豫的女郎相遇。
可见,设置巧合,如果没有合情合理的铺垫,就是不成功的巧合。
为什么要设置巧合?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推动情节的发展)(2)留白。
小说没有结尾,读者可以根据情节进行推测、想象。
这种手法是小说常用的技巧,就是留白。
留白,给了读者想象的空间,使作品含蓄而耐人寻味。
(3)映衬。
最后一段写到《天鹅湖》的剧情,这是用童话映衬现实,意在暗示爱情的主题从古至今、从童话到现实,都是“永恒的旋律”,从而升华主题。
(4)误会。
请指出文中的误会,并说说这些误会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小说家善于用“误会”来制造情节的波澜、推动情节的发展。
)小结:小说是虚构的艺术,它以生活为原形,却通过艺术的加工.......虚构来突出主题..。
艺术加工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主题。
所以,要能分辨小说的虚构技巧,更要分析它们的运用对表现主题的效果,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小说的创作意图。
第二课时主要内容:学习《差别》。
一、整体感知:1、概括小说情节:2、布鲁诺很不满意老板的不公正待遇,于是他到老板那儿发牢骚。
他肯定有他的理由。
请问:布鲁诺的理由是什么?明确:同时受雇,同龄,薪水一样;可是一个青云直上,一个原地踏步。
二、合作探究:1、分析阿诺德、布鲁诺的特点。
布鲁诺:思维简单,目光短浅,缺乏市场眼光,被动投入工作。
阿诺德:办事干练,果敢心细,办事周密,有超前意识、经济头脑,主动投入工作。
2、布鲁诺和阿诺德明显存在着差别,你认为布鲁诺该怎样弥补这种差距?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布鲁诺该向阿诺德学习,热情投入工作,全力以赴。
启示:在现实生活中别老是抱怨什么,应该多找找自己与别人的差别,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认识自己,提高自己;充满竞争的社会,被动终将会被淘汰,只有主动向上的人才能不断进步与发展。
3、这两篇微型小说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共同之处?明确:微型小说具有层层设疑、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微型小说在选材、写作上截取片段、留出空白,给读者提供想象与再创造的空间的写作技巧。
三、口头表达训练:布鲁诺能不能明白老板的意思?他能不能赶上阿诺德?请合理想象,虚构接下来的情节并与同学交流。
四、全文总结:两篇文章都体现了微型小说的特点:A、含蓄委婉;B、构思精巧;C、情节上紧凑而完美;D、运用了留白手法。
【拓展阅读】留白“留白”是绘画里的一个术语,“留白”是让欣赏者有信马由缰的想象空间,在欣赏的过程中,把自己的心情揉入画卷,独自悠游于艺术所赋予的空灵氛围中,让尘事渐行渐远,心灵便在这泼墨山水间纵横驰骋。
艺术大师往往是留白的大家,如齐白石先生的画,处处留白,处处有意,空灵虚幽,虚实相映,方寸之间彰显天地之宽,“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
诗词歌赋讲究“含蓄”,其实“含蓄”也是一种艺术的留白。
月光如水的夜晚,泡一杯香茗,捧一本好书,沉浸在世外桃源的清新意境中,给心灵一个幽静的居所,给疲惫一个休憩的机会。
夏日,在唐诗中听取蛙声一片,秋天,在宋词里寻寻觅觅海棠是否依旧?于是,在岁月静好中,悄悄看时光流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音乐中“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也是一种“留白”,一首曲子如果用音符填满空拍,欣赏者没有了想象的空间,那么这音乐便没有了生命力。
好的音乐会赋予我们美妙的梦幻般的思维,宛若流水一样融入我们的血液,散发着浓郁温暖的气息,蕴涵着深厚纯真的情感……在中国众多古琴曲中,无论《高山流水》、《阳关三叠》,还是《梅花三弄》,无不是一唱三叹,好似中国的水墨画,浓淡得当,疏密有致,从而让人感受到音乐予人的那种关爱和魅力。
留白是艺术的技巧,也是生命的艺术。
人生也需留白,万丈红尘中,忙忙碌碌的我们,曾几何时忘了给自己的心灵留白,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幸福可言?散文家蒙田曾说过这样的话:“我们必须保留属于自己的后厢房,自在地在这里营造我们真正的自由,以及我们的退隐和孤寂。
”。
忙碌的生活,让很多人失去了自我,世俗的琐事、工作的压力让我们不堪重负,但是如果能在繁杂的生活里,摘掉伪饰,卸下心灵的重担,少一些苛责,多几分理解,少一些投机钻营,多几分超然豁达,那么我们的心灵就有了几分宽松的空间,才可能拥有清风明月的胸怀,才能拥有一片天马行空的蓝天,这样的人生将会更加润泽、丰腴和厚重。
这也正如海德格尔所说的:“人诗意地栖居于世上之时,静静地听着风声也能体味到真正的快乐。
”【课后演练】红土周攀堂女人提着大嘴茶壶上山的时候,夕阳正准备收拾行李下山,黄昏的余威烘烤着男人汗流如雨的后背,女人上前疼惜地用袖子去揩男人背上的汗水,男人惊觉回头,见是女人,憨憨地笑了一下。
“李长河,咋还这么发狠呢,刨了这么多年,也没见你在土里刨出金子来。
”女人给男人倒了一碗茶,递到男人手上,刻意地说出这么一句话来。
李长河感到很羞愧,这句话是他在恋爱时对女人讲过的,那时,他领她来看自家的自留地,望着这片宽广的红土,手一挥,很有信心地对她说:“你别看现在光秃秃的,我会在土里刨出金子来的。
”女人大约是相信了男人的承诺,或者看中了他别的什么,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成了红土地上的一个新娘。
这是一片孤绝的红土,耀眼的红色让人忧伤,种啥灭啥,只有顽强的巴茅草可以在这里扎根,东一丛西一丛的。
靠山村的村民祖祖辈辈在这块红土地上耕作,播下希望的同时失望也播下了。
李长河以为他能改变这一切,读完农大后竟然放弃了一切功名回了家,书呆子气地说了句他要改变家乡的红土。
爹娘气得当场吐血,等到红土地里能长出稀稀拉拉的玉米杆子,村民早扔下锄头进城务工去了,李长河只是把自己改变成了一个中年男人,红土依然,穷困依然。
为了彻底根治靠山村的贫困,政府决定移民,在另一个水美草肥的土地上给他们安置新家。
听到这个消息李长河楞了,靠山村的人却欢天喜地,一个个都搬新家去了,李长河却一拖再拖,终于等来了一辆大铲车,李长河看着大铲车猛虎般地瞬间吞没了一幢空房,这才死了心,不得不对这片坚强的红土俯首称臣。
“回家吧,行李我都收拾好了。
”女人捅了一下呆楞着的李长河:“听说那边什么都安排好了,就等着我们进去住呢。
”“你先回吧,我再呆一会。
”李长河说,他望着女人提着大嘴茶壶一摇一晃地下了山,松垮的身体牵扯出他的心痛,天色渐暗,李长河扑倒在红土地上,放声大哭,红土地默默地承受着一个男人绝望的哭声,然后又看到他很小心地将随身带着的一个玻璃瓶子拿出来,装了一瓶子红土,跌跌撞撞地下了山。
新家果然很漂亮,他们分到了一小片黑土地,李长河一眼看出土地的肥沃,蹲下来伸手握了一把,在手心里揉了揉,“这土地贼肥,一脚能踩出油来。
”李长河兴奋得说话都颠三倒四。
李长河将种子撒下,几天后就长出绿油油的秧苗,他感慨地对女人说:“这土地真好,种什么长什么。
”李长河在种什么长什么的土地里撤着欢,就像一匹马闯进了草原。
穷日子就这样翻过去了,那片红土再也没有入过他们的梦境。
入冬的时候女人得了一种怪病,浑身奇痒,而且溃烂。
李长河说,想家了吧,我就知道你会想家。
他们还习惯把已经不存在的靠山村称为家,女人说鬼才想,李长河说不想你咋得这病,这是思乡病知道不?女人慌慌地问有治吗,李长河笑了,说吃几付药就好了。
李长河拣了几帖中药回家来熬,熬成药汤叫女人喝下,女人看着药汤泛红,说中药咋是这颜色呢,李长河说我加了药引了,中药没有药引子是没药效的。
女人问药引子是什么,李长河笑而不答。
女人喝了几天这种泛红的药汤,身上果然不痒了,溃烂的地方也在结疤,女人的心情因此愉快起来。
过了不久,李长河也觉得浑身奇痒,身上开始溃烂,他知道自己也害思乡病了,其实他认为他早应该害相思病,他望着满身的溃烂,居然很激动。
李长河吩咐女人给自己抓几帖中药来,女人依照他给的药方,从集市上抓了来细细地熬好端到李长河面前,李长河说还要放药引子呢你忘了,女人就问药引子在哪,李长河说在最高的那层柜子里,女人开了锁说,只有一瓶子土。
李长河说去拿吧,就是它了。
女人吃惊地看着李长河将一撮红土放进药汤里,看着他捧起那碗漾着红色的药汤,呆呆地望了好久,女人恍然看见有什么东西滴落在药汤里,李长河已经牛一般地低下头,将那碗药汤一点不剩地喝下了。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08年第5期,有删改)1、小说以“红土”为标题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小说作简要分析。
(6分)2、在离开红土时,李长河扑倒在红土上放声大哭的原因是什么?(4分)3、小说中李长河和女人在离开靠山村那片红土后,他们还习惯把靠山村称为家和先后得了浑身奇痒的怪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4、请根据你对小说的理解,概括小说主人公李长河的形象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