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型小说教学设计

微型小说教学设计

《微型小说两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把握小说的主题。

2.了解微型小说的特色,学会鉴赏微型小说精巧的构思。

3.从续写微型小说结尾入手,培养学生的文学想象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揣摩小说巧妙的构思,归纳微型小说的结尾艺术。

2.通过拓展训练,初步掌握微型小说的结尾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把握两篇小说的主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2.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及其对我们人生的指导意义。

重点难点:
了解微型小说的基本特点;初步掌握微型小说的结尾技巧。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方法:四导四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接触的是一种新的文体——微型小说。

(ppt投影作品一篇,引起学生兴趣)
介绍微型小说特点:
微型小说又称小小说,是小说文体的一种分支,一般篇幅不超过1500字,艺术特色主要在于篇幅短小而结构精巧,情节简单而立意高远。

二、检查预习
请同学们思考——两篇微型小说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两篇微型小说的结尾都比较突然。

——两篇小说都给读者留想象的余地。

三、课文探究
1、“永恒的旋律”指的是什么?小说以《天鹅湖》最后一景的乐曲作结尾,这样写有什么深意?
——小说借《天鹅湖》中的音乐旋律,象征无私、纯洁的爱情。

两个年轻人彼此相爱,互相守候,他们的真爱正是人间永恒的主题,是人间永恒的美妙旋律。

——《天鹅湖》是一种象征,它是故事的起因,同时也见证着男女主人公的纯洁爱情。

用《天鹅湖》的乐章作结,呼应了开头,歌颂了爱情,深化了主题,也隐喻着他们会有一个美满的未来。

2.《差别》最后用老板的一句问话结束,小说并没有告诉读者什么,只是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和体会。

那么他们之间的差别在哪里呢?
四、知识归纳
美国著名评论家罗伯特·奥弗法斯特认为:微型小说必须高度“浓缩”,富有戏剧性,他认为微型小说应当具备这三个要素:一、构思新颖奇特;二、情节相对完整;三、结尾出人意料。

讨论归纳微型小说结尾的几种方法——
1.画龙点睛,首尾呼应。

2.戛然而止,含蓄隽永。

3.出人意料,扣人心弦。

五、拓展延伸
请续写下面微型小说的结尾部分:
(一)钱包
他从饭店打完工,在回家路上忽然被一个小个子亚洲人撞了一下,他警觉地一摸裤兜,发现钱包没了。

他立即用英语大叫:“Wallet,Wallet!”(钱包,钱包)。

那撞他的人不但没有停,反而加快脚步跑开了。

他奋起直追,边跑边用英语喊:“赶快停下,把钱包拿出来。

”那撞他的人就更加慌张,跑得更快了。

他以百米赛的速度猛追。

那撞他的人绕着树跑,企图用灵巧的身躯摆脱他,而他也绕着树追。

就在他马上就要追上的时候,那个撞他的人扔下钱包跑了。

他捡起钱包,打开查看…………
(二)《戒指》
《文艺生活》2004年第6期那天,女人正弯着腰在堆玉米。

当玉米粒像小山似地堆在窗前时,男人开摩托车回来了。

男人停好车,拎着皮包走过来,哈哈笑着,进屋去了。

女人随后也进了屋。

女人问:全卖啦?男人一手揽过女人,亲了一下,才说:那几个家伙,啥货不懂,见了就出高价……女人问。

这趟挣了多少?300多。

男人得意地说。

女人拿手捶捶后背,干了一天的活,女人觉得有些酸疼。

女人想起院子里的玉米,今年的玉米收成不错,如果不及早晒干,年前怕来不及卖了。

女人想到这就起身拉亮了院里的灯。

男人说:干啥?天都黑了。

女人说:别家的玉米都卖得差不多了,趁年前价高,咱能卖的也卖一些。

男人说:这点粮食能值几个鸟钱!
女人说:咱庄稼人不就靠这些粮食么,如果发了霉,吃什么?再说,你做的终究是昧良心的生意,别人不知,我还不知,早晚遇到识货的行家,会亏本的。

男人嘿嘿直笑,说:真娘们见识,别看这些城里人穿戴得比咱体面,其实没几个诚实的,就许他们捣腾些假药假化肥的,老子卖几个假古币,也算给乡下人出口气。

女人默默地不说话。

第二天一早女人就起来了。

男人来到院里,看见女人正蹲在玉米堆前,愣愣地发呆。

男人问:乍啦?女人向他伸伸手指。

男人一愣,说:戒指掉啦?女人点点头。

男人急啦,说:这枚戒指可是几百年前的货啊,那天本有个老客户出了高价,我没舍得出手,想让你过过瘾,快说,丢哪了?
女人指指玉米堆。

男人望着小山似的玉米堆,朝手心吐了两口唾沫,抄起一把木耙,就弓着腰,一下一下地摊着来。

女人望着男人,仿佛又回到了刚结婚那阵儿。

女人也抄起一把木耙,站在男人旁边。

摊到一半时,男人拄着木耙大口地喘气。

女人掏出手绢,给男人擦了擦汗。

望着略有些疲惫的男人,女人有些心疼了。

女人忍不住向男人说:
六、课后作业
写作训练:
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各色的人,纷繁的事,洋溢的情……请加以观察、思考和提炼,自拟题目,自行立意,写一篇微型小说。

字数不限。

《微型小说两篇》学案
学习目标:
1、从续写微型小说结尾入手,培养文学的逻辑想象能力。

2、揣摩小说巧妙的构思,通过拓展训练,初步体验微型小说的结尾技巧。

3、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及其对我们人生的指导意义。

四、课文探究
1、“永恒的旋律”指的是什么?小说以《天鹅湖》最后一景的乐曲作结尾,这样写有什么深意?
2.《差别》最后用老板的一句问话结束,小说并没有告诉读者什么,只是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和体会。

那么他们之间的差别在哪里呢?
五、知识归纳
六、小说续写
(一)钱包
他从饭店打完工,在回家路上忽然被一个小个子亚洲人撞了一下,他警觉地一摸裤兜,发现钱包没了。

他立即用英语大叫:“Wallet,Wallet!”(钱包,钱包)。

那撞他的人不但没有停,反而加快脚步跑开了。

他奋起直追,边跑边用英语喊:“赶快停下,把钱包拿出来。

”那撞他的人就更加慌张,跑得更快了。

他以百米赛的速度猛追。

那撞他的人绕着树跑,企图用灵巧的身躯摆脱他,而他也绕着树追。

就在他马上就要追上的时候,那个撞他的人扔下钱包跑了。

他捡起钱包,打开查看…………
(二)《戒指》刘东伟
《文艺生活》2004年第6期那天,女人正弯着腰在堆玉米。

当玉米粒像小山似地堆在窗前时,男人开摩托车回来了。

男人停好车,拎着皮包走过来,哈哈笑着,进屋去了。

女人随后也进了屋。

女人问:全卖啦?男人一手揽过女人,亲了一下,才说:那几个家伙,啥货不懂,见了就出高价……女人问。

这趟挣了多少?300多。

男人得意地说。

女人拿手捶捶后背,干了一天的活,女人觉得有些酸疼。

女人想起院子里的玉米,今年的玉米收成不错,如果不及早晒干,年前怕来不及卖了。

女人想到这就起身拉亮了院里的灯。

男人说:干啥?天都黑了。

女人说:别家的玉米都卖得差不多了,趁年前价高,咱能卖的也卖一些。

男人说:这点粮食能值几个鸟钱!
女人说:咱庄稼人不就靠这些粮食么,如果发了霉,吃什么?再说,你做的终究是昧良心的生意,别人不知,我还不知,早晚遇到识货的行家,会亏本的。

男人嘿嘿直笑,说:真娘们见识,别看这些城里人穿戴得比咱体面,其实没几个诚实的,就许他们捣腾些假药假化肥的,老子卖几个假古币,也算给乡下人出口气。

女人默默地不说话。

第二天一早女人就起来了。

男人来到院里,看见女人正蹲在玉米堆前,愣愣地发呆。

男人问:乍啦?女人向他伸伸手指。

男人一愣,说:戒指掉啦?女人点点头。

男人急啦,说:这枚戒指可是几百年前的货啊,那天本有个老客户出了高价,我没舍得出手,想让你过过瘾,快说,丢哪了?
女人指指玉米堆。

男人望着小山似的玉米堆,朝手心吐了两口唾沫,抄起一把木耙,就弓着
腰,一下一下地摊着来。

女人望着男人,仿佛又回到了刚结婚那阵儿。

女人也抄起一把木耙,站在男人旁边。

摊到一半时,男人拄着木耙大口地喘气。

女人掏出手绢,给男人擦了擦汗。

望着略有些疲惫的男人,女人有些心疼了。

女人忍不住向男人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