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域发展差异学案

区域发展差异学案

学案3 区域发展差异(1)课标要求: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我国四大地区包括的省级行政单位2、从产业结构、工业化、城市化、对外开放程度四个角度比较四大地区的差异3、简述南方和北方地区地理差异4、简述西部大开发区位条件和意义(第一课时)四大地区划分基础知识一、四大地区:根据全国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地区(经济区域)四大地区东部地区(13个)中部地区(6个)西部地区(12个)东北地区(3个)范围(省级行政单位)京、津、冀、鲁、苏、沪、浙、闽、粤、琼、港、澳、台晋、豫、鄂、湘、皖、赣内蒙古、陕、甘、宁、青、藏、新、川、渝、贵、云、桂黑、吉、辽划分标准自然条件优越较优越较差较优越经济基础雄厚较薄弱薄弱较好发展水平较高较低低较低对外开放程度高较低较低较低区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地理环境差异很大。

根据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不同,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对应训练1、在图中描出四大地区的界线,并分别标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地区所包含的省级行政单位。

2、你的家乡属于哪个地区,查阅资料,指出家乡在区域发展中具有哪些优势条件和哪些限制性条件?3、对比我国四大地区和三大自然区两幅图,回答问题(1)关于我国四大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地区和东部季风区的范围是基本吻合的B.西部地区位于内陆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均属于沿边省区C.重庆市属于东部地区D.中部地区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2)关于四大地区协调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部分高能耗、高原料消耗的企业转移到资源丰富的中、西部B.将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人口稠密的东部C.将大运输量的企业转移到交通发达的东部D.将轻工业和农牧业转移到资源短缺的东部拓展延伸小明同学在《我的家乡》作文中写道:“四月的早晨,广阔低平的田野一望无际,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中穿梭,微风徐来,田里绿油油的稻秧,迎风起舞。

田边的采桑姑娘欢歌笑语,池中的鱼儿不时跃出水面,塘边上甘蔗苗茁壮成长,果树花香,春意盎然”。

(1)小明的家乡位于()A 黄淮海平原B 东北平原C 珠江三角洲D 东北平原(2)该地的气候类型是()A 温带季风气候B 温带大陆性气候C 亚热带季风气候D 热带季风气候参考答案对应训练1、略2、东部地区优势:主要的农业基地、工业区、交通尤其是海运便利,城市化、工业化、国际化水平高劣势:能源、原材料不足,环境污染严重,江河下游多洪涝灾害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农业,发挥技术创新优势,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3、(1)D (2)A拓展延伸(1)C (2) C(第二课时)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概况及产业结构差异基础知识梳理1、四大地区的发展概况地区发展概况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典例剖析:我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差异读下图“2012年我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我国四大地区三次产业结构的差异,并说明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再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产业结构差异:东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二、三产业比重高,其中第三产业略低于第二产业。

其他地区,第一产业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二产业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三产业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第二产业远高于第三产业。

原因: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差,历史基础薄弱对策: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要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二、三产业发展。

东部地区第二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形成三、二、一的产业结构。

基础知识梳理2:产业结构差异地带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工业结构对应训练:读图1-14和1-15,回答问题(1)说一说该地区三次产业结构和轻、重工业比例的变化情况。

这种变化趋势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2)试从三次产业的构成及其工业内部轻、重工业所占比例两个方面,对该地区2012年的产业结构进行评价。

参考答案:对应训练(1)变化:第一产业的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有所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

从工业结构来看,轻工业比例大幅度上升,重工业比例先上升后下降。

作用: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和轻工业比例大幅上升能活跃市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城市化的进程,促进经济的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2)从三次产业构成来看,第二产业需要进一步发展,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从工业内部轻、重工业所占比例来看,该地区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相对较弱。

(第三课时)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工业化、城市化、对外开放差异基础知识梳理1、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1)工业结构差异:东部地区,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到相当大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中西部与东北地区,仍以传统型工业为主体2、城市化水平:(1)不同国家相比: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大约在75%以上,发展中国家一般在50%,欠发达国家通常不超过25%。

2012年,我国城市化水平达52.7%,2019年我国城市化水平超过60%。

(2)我国四大地区: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城市化水平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拓展延伸:我国城市分类:按照城市常住人口为统计标准,划分为5档7类超级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Ⅰ型Ⅱ型Ⅰ型Ⅱ型1000万以上50万-1000万300万-500万100万-300万50万-100万20万-50万20万以下目前我国的超级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重庆特大城市:武汉、成都、南京、杭州、沈阳、西安、郑州、哈尔滨、青岛、苏州3、对外开放差异4、对外开放程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增长。

主要原因是: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与发达国家开展经济、技术交流,从而提高本地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再则,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助于本地企业主动融入国际市场,及时把握研发动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进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因此,对外开放程度是导致区域发展差异的重要因素。

5、我国改革开放从东部地区开始的主要原因东部地区气候湿润,雨热同期,有利于作物生长;地势低平,有利于开发利用;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特点和海运条件;我国近代工业首先出现在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原有的工业基础好;人们的思想比较开发,在经济竞争面前具有较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对应训练读“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图”,回答下面小题。

(1).我国开放格局的时空发展特点是()A. 点、线、面开放格局同步发展B. 沿边省区的省会与沿海城市同步发展C. 东、中、西部地区同步发展D. 内陆省会城市与边境城市同步发展(2).我国的沿海对外开放城市多是港口城市,其主要原因是()A. 港口城市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完善的工业体系,基础设施好B. 港口城市对外交通便利,与国际市场联系方便C. 港口城市多为我国的特大城市,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D. 港口城市地势平坦,有利于基础设施建设参考答案对应训练(1)、D 我国改革开放是先进行试点,然后线、面铺开,不是同步发展,A错;沿边省区的省会比沿海城市发展滞后,B错;东部地区开放较早,C错;内陆省会城市与边境城市同步发展,D对。

(2)B 我国的沿海对外开放城市多是港口城市,主要原因是因为港口城市对外交通便利,与国际市场联系方便。

(第四课时)知识汇总我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区域发展差异,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结合所学知识,填写下表知识拓展1、图甲表示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及国内三大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情况,图乙为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划分图。

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的说法,正确的是()A.三个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的区域差异在缩小B.三个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都在不断上升,近年来上升有所减慢C.近年来西部地带的城市化发展速度超过了中部地带,已经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D.东部地带的城市化水平最高,近年来发展速度很快(2).为降低生产成本,某棉纺织企业由东部地带向西部地带转移的因素可能是()A.接近原料产地B.接近廉价劳动力C.接近消费市场D.接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2、读“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布图”,完成(1)-(3)题。

(1)关于三大自然区特征比较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区纬度高,故热量条件最差B.乙区因海拔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也弱,故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

C.丙区北部因降水少,只能发展一年一熟的农业D.乙区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2)三大自然区()A.都兼跨四个温度带B.都兼跨地势三级阶梯C.都兼跨四类干湿地区D.都兼有种植业和畜牧业(3)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河谷地区水源充足B.河谷地区土壤肥沃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D.河谷地区热量较好3、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形成了“弓箭型”的经济发展空间格局.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弓箭型”经济格局①弦:设计图例,并在图一中画出京广铁路线.②箭头: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的位置优势.③箭:箭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目前面临哪些生态环境问题.(2)武汉是沿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该地如何因地制宜规划工业部门,并简述理由.(3)比较、归纳是地理学习的常用方法.请结合表中信息,按要求填写表中的内容.区域名称比较异同的自然地理要素相同点不同点举例说明该要素对粮食作物的影响A地区都是季风气候小麦B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参考答案:知识拓展1(1).答案:D读图做出判断,东部地带的城市化水平最高,近年来发展速度很快。

(2).答案:B棉纺织企业属于廉价劳动力导向型工业,为降低生产成本,某棉纺织企业由A地带向C地带转移,其原因是接近廉价劳动力。

知识拓展2(1) B 甲区位于西北内陆,降水条件差;乙区因海拔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也弱,故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丙区北部因纬度高,热量不足,只能发展一年一熟的农业;乙区气温年较差较小,日较差比较大。

(2) D 三大自然区都兼有种植业和畜牧业(3)D 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河谷地区热量较好。

知识拓展3(1)①京广线是由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是我国经过省会最多的南北铁路干线②长三角是长江入海口,交通运输便利;经济腹地广阔,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丰富;城市密集,技术力量、工业基础雄厚。

③长江;生态环境问题是资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

(2)武汉应发展钢铁工业.因为当地多铁矿,且运输方便;(3)项目区域名称比较异同得的自然地理要素相同点不同点对粮食作物影响A地区气候都是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小麦B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