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区域发展差异第2课时南方与北方及西部大开发学案(湘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划分及区域发展差异。
2.理解并掌握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及意义。
一、南方与北方。
一线淮河—秦岭①:划分界线.12.区域差异南方和北方在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二者具有不同的发展优势、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
北方南方优势自然条件跨越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②平原面积广阔,森林、③煤炭、石油、④铁矿等资源丰富跨越⑤亚热带及少部分⑥热带地区,热量丰富,⑦水分充足,⑧有色金属矿产、生物资源、⑨水力资源等相当丰富社会经济条件是我国主要的⑩重工业地区和⑪能源基地⑫轻纺工业和⑬有色金属工业发达,⑭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存在问题⑮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⑯水土流失严重等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等发展方向调整⑰产业结构、扩大⑱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大力加强⑲外向型经济建设,同时注意环境保护二、西部大开发1.目的:缩小⑳地区差异,加速西部地区的○21社会经济发展。
2.范围:西部地带的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中部地带的○22内蒙古自治区和东部地带的○23广西壮族自治区。
3.背景(1)优势:自然资源、○24矿产资源、油气资源、○25水能资源、○26土地资源等丰富。
(2)劣势:○27基础设施落后,○28人才、技术、○29资金匮乏。
4.意义⎩⎪⎪⎨⎪⎪⎧缩小我国东部与西部地带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30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加强○31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32边疆安全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5.结果:将西部地带的资源优势变为○33经济优势,将○34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
探究主题一我国的南、北方差异【探究材料】“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社会经济条件,南、北方都存在着区域项目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自然条件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均有分布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植被常绿阔叶林及热带季雨林土壤红壤、砖红壤社会经济条件农业生产以旱作为主,东北地区是全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工业生产产业结构交通运输对外开放区域项目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自然条件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均有分布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及热带季雨林土壤棕壤、钙质土、黑土红壤、砖红壤社会经济条件农业生产以旱作为主,东北地区是全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以水田为主,长江中下游平原是重要的商品粮棉基地工业生产工业发达(辽中南、京津唐工业区)工业发达(沪宁杭、珠江三角洲工业区)产业结构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高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低交通运输以公路、铁路运输为主水运、铁路、公路运输都很便利对外开放对外开放较晚,开放程度低对外开放程度较早,开放程度高【规律总结】区域项目秦岭—淮河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位置约32°N~34°N以南约32°N~34°N以北地貌丘陵、低山为主平原、高原为主气候1月均温0℃以上0℃以下无霜期8~12个月3~8个月积温 4 500℃~8 000℃之间 1 600℃~4 500℃之间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800毫米以下干湿地区湿润地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均有河流水量大小水位变化小大含沙量小大结冰期无有,自南向北渐长土壤红壤、砖红壤棕壤、黑土、钙质土植被常绿阔叶林及热带季雨林温带落叶阔叶林、针叶林(1)关于图中所示区域的数码代号与文化景观描述的连线,正确的是( )A.①—梯田层层稻花香 B.②—草原茫茫牧牛羊C.③—翠竹青青有人家D.④—山歌阵阵采茶忙(2)关于图中各区域突出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区常绿阔叶林破坏严重B.②区水土流失面积广大C.③区泥石流、滑坡灾害频发D.⑤区土壤盐渍化普遍(3)关于图中各区域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B.②区河流春汛长于夏汛C.③区河流含沙量大,有结冰期D.⑥区河流汛期短,径流量季节变化小(4)深秋时节,一旅游者从图中某区域乘火车外出旅游。
出发时落叶纷飞,满目金黄,穿越重重隧道后,蓦然树木葱郁,山清水秀。
火车经过的区域是( ) A.从①到② B.从②到④ C.从③到⑤ D.从⑤到⑥答案(1)D (2)B (3)C (4)B解析解此组题目要认真阅读所给的图示:①经、纬度;②虚线位置和走向。
通过分析可看出:该区域为我国模式图,东西走向的虚线为秦岭—淮河一线;①②间虚线为贺兰山一线;②与③、④与⑤之间的虚线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⑤与⑥之间的虚线大致与武夷山相吻合。
第(1)题,①处大致为我国贺兰山以西的内蒙古高原,与“梯田层层稻花香”不相符;②处为黄土高原地区,与“草原茫茫牧牛羊”也不相符;③处为华北平原地区,与“翠竹青青有人家”不相符;④处为四川盆地地区,低山丘陵、紫色土壤、湿热气候适宜茶树的生长,与“山歌阵阵采茶忙”相符合。
第(2)题,①区为温带荒漠区,不可能出现常绿阔叶林;②区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广大;③区为平原地区,泥石流、滑坡灾害很少发生;⑤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土壤盐渍化普遍”不符合规律。
第(3)题,①地区的河流补给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融水量大,水位高,冬季反之,水位季节变化大。
②区域降水集中于夏季,冬季积雪很少甚至没有,春季干旱少雨,所以,河流春汛不可能长于夏汛。
③区域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冬季有结冰现象,河流多流经或发源于黄土高原、太行山等地区,植被覆盖率低,河流含沙量大。
⑥区域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长,河流汛期相对较长,径流季节变化也较大。
第(4)题,从题干中可以看出该旅游团从落叶林带到常绿林带并且穿越了一座高大的山脉。
通过分析可得出:只有从②区域的渭河平原到④区域的四川盆地才符合题意。
点拨熟悉经过我国境内的一些重要经纬线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如100˚E经过我国的横断山—青海湖一带;110˚E经过我国的海南岛—巫山—包头一线;120˚E经过我国的大兴安岭—山东半岛—太湖—台湾西南沿海一线;30˚N纬线大致经过杭州—拉萨一线;40˚N纬线大致经过北京—塔里木盆地中部一线。
探究点二西部大开发【探究材料】材料一国务院西部开发办2007年7月30日下发通知,为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国家计划2007年在西部地区新开工10项重点工程,投资总规模为1 516亿元。
材料二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支持西部发展,鼓励东部地区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大对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
材料三见下图。
1.图中未列入西部大开发范围的省区有哪些?2.西部大开发首先要抓好( )A.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B.科技发展和人才开发,推进科技创新C.充分发挥地区的优势条件,发展特色产业D.发挥资源优势,做好矿产资源开发3.图中从A至B和从C至D的年降水量分布有何特点?形成原因是什么?两线分别依次穿过哪些干湿地区?4.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5.推进西部大开发有何重大意义?【探究归纳】1.山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
2.A 3.AB一线降水量呈现减少—增加—减少—增加的分布规律。
原因是受海陆位置影响,降水量逐渐减少,但祁连山和天山地区受地形影响,降水量有所增加。
该线依次经过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半干旱地区。
CD一线降水量逐渐减少。
原因是地势逐渐升高,距海洋越来越远。
该线依次经过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4.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等有突出优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5.通过西部大开发,可将西部地带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缩小我国东部与西部地带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国内市场需求;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
【规律总结】西部地区的主要资源优势(1)矿产资源丰富:我国的三大伴生矿基地(内蒙古的白云鄂博、甘肃的金昌、四川的攀枝花)都在该区;内蒙古霍林河、贵州六盘水都有“煤乡”之称;广西的平果铝闻名全国;云南个旧有“锡都”之称;塔里木盆地石油、天然气丰富;青海的柴达木盆地以其丰富的煤、石油、铅锌、盐等资源被称为“聚宝盆”。
(2)水能资源丰富:西部地区水能蕴藏量占全国的90%,开发潜力大,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及雅鲁藏布江、怒江和澜沧江等水系。
(3)气候资源:西部地区的气候类型有西北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地区的高原气候,以及其他地区的季风气候。
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有丰富的太阳能,夏季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因此新疆成为我国长绒棉的重要产区,瓜果、葡萄也闻名全国,西藏青稞单产也很高。
(4)草场资源:新疆草原区、青藏草原区、蒙宁甘草原区等都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5)旅游资源:西部地区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文化传统别具一格,自然景观与生物多样性蜚声中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考例探究2】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发展战略,是党中央贯彻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战略思想,面向新世纪所做出的重大决策。
(1)西部地区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差异显著:①“祁连雪水灌三州”是西北内陆地区干旱景象的写照,它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是重要水源,______资源不足是制约该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是高寒气候,气温低、生长期短。
虽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照资源较为丰富,但整体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③西南山区山高谷深,常用“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来形容地势起伏大,也说明本地区的气候______变化显著,森林类型多样,近年来政府采取禁止砍伐、封山育林的措施,其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充分发挥森林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这对保护生态环境,减轻长江中下游水患有深远意义。
(2)“西部大开发要根据当地的地理、气候和资源条件,着力发展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
按照这一要求,请你选择下列一个地区,就其发展,谈谈设想。
A.这里是一片河谷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不受台风影响,亦无寒潮侵袭,常年花开果熟,茂密的森林中有象群出没,孔雀啼鸣,金丝猴追逐;居民住宅——高脚竹楼掩映在绿树花丛之中。
B.这里是一块高山环抱的盆地,盆地中有丰富的盐碱资源,有煤炭、石油、铅锌等多种矿产,经过以往的开发,已有公路、铁路与外界联系,工矿企业逐步诞生,一些新城镇正在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