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行业投资分析报告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目录1. 机场行业概述 (1)1.1 机场行业与民航运输业 (1)1.2 机场的功能区及服务对象 (2)1.2.1 机场功能区的划分 (2)1.2.2 机场功能区特性 (2)1.2.3 机场的服务对象 (3)1.3 机场行业的特点 (3)2. 中国机场行业现状分析 (4)2.1 中国机场行业发展历程 (4)2.2 机场周转量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5)2.3 机场等级分类情况 (5)2.4 机场业务的集中度 (6)2.5 机场行业效益 (8)2.6 机场管理体制 (9)3. 中国航运市场的有效需求分析 (10)3.1 航运市场潜在需求巨大 (10)3.1.1 旅游的发展增加客运量 (10)3.1.2 现代物流推动航空货运 (11)3.2 航空票价阻碍有效需求的形成 (12)3.2.1 我国民航有效需求不足 (12)3.2.2 从国际航线的收益看国内票价 (13)3.2.3 即将浮出水面的票价改革 (14)4. 现代机场的经营趋势分析 (16)4.1 现代机场经营模式 (16)4.2 枢纽机场和支线机场 (18)4.3 机场联盟重组 (19)5. 国机场行业发展环境 (20)5.1 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 (20)5.2 民航重组与十年规划目标 (20)5.3 民航加快对内对外开放步伐 (21)5.4 机场属地化改革与机场收费 (22)5.4.1 机场属地化改革 (22)5.4.2 机场收费 (23)6. 国内重点机场企业状况 (25)6.1 成长性分析 (25)6.2 非航空收入比较 (27)6.3 盈利比较 (28)7. 行业投资机会和风险分析 (29)7.1 机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29)7.2 机场行业投融资情况 (29)7.3 机场行业投资的机遇与风险评估 (30)7.3.1 机场投资机遇 (30)7.3.2 机场投资风险 (30)7.4 投资建议 (31)表目录表2.1我国机场状况表 (6)表2.2飞行区等级状况说明 (6)表2.32002年主要机场的运量统计 (8)表2.4机场盈利平衡点估算 (9)表3.1国内国际航线收益不一 (14)表4.1乘客对机场延伸服务有较大需求(%) (17)表5.1中国机场的收入(收费项目) (23)表5.2机场对国内航空公司起降费收费变化 (24)表6.1上海机场和深圳机场非航空业务的归并 (27)图目录图1.1航空运输业的范畴 (1)图2.1民用机场个数 (5)图2.2中国机场周转量与GDP增长速度比较 (5)图2.3全国机场旅客总周转量集中度(%) (7)图2.4机场货邮吞吐量市场集中度(%) (7)图2.52001年机场旅客吞吐量区间(个) (9)图3.12001主要国家运输总周转比较 (10)图3.22001-2020年各地区航空旅客周转量涨幅比较 (11)图3.3民航货邮周转量 (12)图3.4我国民航客座率和载运率 (13)图5.1中国主要航线增长情况 (20)图6.1三机场旅客吞吐量比较 (25)图6.2三机场货邮吞吐量比较 (26)图6.32001年四公司非航空业务收入份额 (27)图6.4机场公司主营利润率 (28)图6.5上海与深圳机场2001年盈利率 (28)1. 机场行业概述1.1 机场行业与民航运输业航空运输业是以航空器(主要是飞机)为运输手段,实现旅客、货物发生空间位移的行业。
人们通常所说的航空运输业是指民用航空运输业。
在国际上根据生产与消费结合的方法,民航运输业包括航空器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发动机制造厂商、燃油供应者、机场及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等。
而在我国,航空运输业则一般不包括航空器的生产者。
机场行业是航空运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航空运输业中的位置如下。
图1.1 航空运输业的范畴1.2 机场的功能区及服务对象1.2.1 机场功能区的划分从机场功能角度看,机场是由飞行区、航站区和延伸区构成。
飞行区是指飞机的活动地区,包括跑道、滑行道和机坪。
飞行区的一切工作是围绕飞机活动而进行的。
航站区包括航站楼、货运中心等,主要是为旅客、货邮运输服务。
延伸区指由机场运行所派生的停车场、商贸、娱乐设施等。
现代机场的发展表明,机场的功能已明显超出空运业的范畴。
1.2.2 机场功能区特性机场的不同功能区域其性质并不相同。
机场飞行区投资收益的取得只能通过向航空公司收取起降服务费,虽然有明显的垄断性,但是为保证整个民航业的正常运转,各国政府对起降服务费都有价格限制,我国也对飞机起降服务收费标准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飞行区的起降服务收入往往不能弥补初始投资的折旧、运行维护费用等成本。
飞行区具有明显的公益性的特点。
机场航站区收入的取得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向航空公司出租值机柜台、廊桥及代理航空公司地面服务;一是候机楼内商贸及广告收入。
机场航站区垄断性特征也很明显,但由于各机场情况差异较大,在行业管理上对值机柜台出租等的价格管理较为宽松,另一方面由于有稳定的客流,商贸及广告收益十分可观。
对机场而言,航站区是盈利性很强的优质资产,可取得良好的投资收益。
机场延伸区则具有明显的竞争性特点,并且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稳定的客货流往往可以获得良好的投资收益。
1.2.3 机场的服务对象1.3 机场行业的特点1、具有自然垄断性机场建设经营是关系到国家利益、社会安全的基础行业,往往属于国家强制性保护的公共事业。
在民航机场规模和布局上,政府要综合考虑宏观经济发展水平,各地区经济、文化、旅游等各种因素,因此机场因不可替代和不可增设性而具有较明显的区域垄断特征。
2、一次性投资大、回收期长机场由于其特定的业务和设施、设备要求,存在一次性投入大的特点,按目前的价格水平,新建一个机场,少则几个亿,多则百多亿元。
机场作为基础设施,是一个地区的门户和形象,由于其建设是按照远期规划目标规划设计,近期内客流量不可能快速达到这个目标,其效益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得以实现,因此机场又存在回收期长的特点。
3、机场是一个低风险、现金流入相对稳定的行业。
机场建成一旦投入运营,只要有一定量的旅客,一定量的航班在飞,主业就有较稳定的收入。
2. 中国机场行业现状分析2.1 中国机场行业发展历程中国民用航空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
从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中国大陆民用航空业发展较为缓慢。
这期间中国民航先后新建、扩建了北京、上海、广州、天津、西安等20多个机场,航班运输机长总共有70多个。
1979—1985年,中国民航先后新建了厦门、大连、敦煌等机场,并对成都、海口等机场进行了改造和扩建;1986-1990年,沈阳、宁波、重庆等机场建成并投入运行。
1991-1995年,中国民航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民航基本建设投资达到122.09亿元,技术改造改造投资60.87亿元。
民用机场建设步入高峰,这期间先后新建了西安、西宁、武汉等16个机场,对昆明、拉萨、昌都、太原等27个机场进行了改造或扩建。
1996年-2000年,中国民航建设了郑州、银川、上海浦东、杭州等17个机场,改造或扩建了北京首都、乌鲁木齐、兰州等35个机场。
2001年建成了贵州铜仁,云南临沧、四川绵阳三个机场,改造或扩建了城都、兰州、沈阳、乌鲁木齐、西宁等14个机场。
截止到2001年我国民航机场共有143个。
图2.1 民用机场个数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各期2.2 机场周转量与国民经济的关系中国民航在1985年以前的发展,由于发展基础较弱、基数较小,波动较大,机场周转量与GDP涨跌关系不大。
自1985年以后,我国民航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则表现出了较强的相关性。
国民经济增长加速,民航周转量(即所有机场的周转量)加速;国民经济减速,民航周转量则减速。
图2.2 中国机场周转量与GDP增长速度比较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各期2.3 机场等级分类情况截至2001年底,我国航班使用机场(未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共143个,其中的4 D等级以上机场共有59个,占我国航班使用机场的41%。
通用航空机场和停航、保管机场合计50个。
表2.1 我国机场状况表表2.2 飞行区等级状况说明点高。
2.4 机场业务的集中度2001年全国共有143个民航机场,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和起降架次分别为14873.68万人次、339.28万吨和194.07万次,分别比2000年增长11.3%、9.7%和10.4%。
我国机场业务呈现出较大的集中度。
2001年旅客年吞吐量在100万人次的机场共有28个,合计吞吐量1303498.9万人次,占总吞吐量的87.7%。
其余的100多个民航机场则分食剩余不足13%的市场份额,这其中不乏4 D等级以上机场。
机场业务中,上海机场(包括虹桥和浦东)和广州(白云山)机场吞吐量最为集中。
以下两图从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两个角度来衡量这三个机场的经营集中情况。
首都国际机场的旅客吞吐量近几年中都位于榜首,占全国机场旅客总吞吐量的15~16%的比例,上海机场(包括上海虹桥机场和浦东机场)和广州白云机场紧跟其后。
三个地方的机场旅客总吞吐量接近全国总量的40%。
在货邮吞吐方面,上海机场自1999年浦东机场投入运营后,保持着较快的增长,2001年市场份额达到23.7%。
自1998年起,上海机场、首都机场和广州白云机场的货邮吞吐量总和超过全国总量的50%。
图2.3 全国机场旅客总周转量集中度(%)图2.4 机场货邮吞吐量市场集中度(%)表2.3 2002年主要机场的运量统计11由于许多机场2002年的数据目前尚未完全统计,故无法计算三地方机场的市场份额。
再由于上海浦东机场逐渐承担起上海国际航线业务,故虹桥机场出现了负增长,而其自身增长迅速。
上海机场、首都机场和广州白云机场三个机场位于我国最发达的三个城市。
我国政府正有意将这三个机场逐渐打造成国际枢纽机场,我国机场业务将进一步向这三个地方机场集中。
2.5 机场行业效益从经济效益上看,机场行业总体效益低下,经营形势并不乐观。
2001年全国143座机场中只有16个盈利,亏损面达到88.8%。
127家机场共亏损8亿元。
在过去的四年中,中国的机场每年都亏损约8-9亿元人民币。
造成机场行业大面积亏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收入和成本两方面考虑,主要是业务规模小和经营成本高。
我国一个2亿元投资的机场平均需要年旅客吞吐在50万人次才能达到盈亏平衡。
在2001年全国143个民航运输机场中,旅客吞吐量在50万以下的有101个。
这101个机场基本上没有盈利的可能。
在吞吐量在50万以上的机场中,由于机场的一次性投入高,很多机场也难以盈利。
图2.5 2001年机场旅客吞吐量区间(个)图中的“万”特指万人次来源:从统计看民航2002表2.4 机场盈利平衡点估算2.6 机场管理体制多年来,民航总局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不仅负责机场的生产经营,还负责行业的监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