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学设计()

《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学设计()

《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教案设计
高一化学
一、教案背景
1.教学内容分析:化学研究和应用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开发和利用自然界中一切可能的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为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和能源基础;同时,应该注意到这一过程必须同自然环境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①本节从科学知识的角度,有利于学生将前面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必要的梳理、归纳和拓展。

②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作用背景的角度,有利于学生加深体会化学在综合利用自然资源的作用,学会辨证地看待人类和自然协调发展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培养做出明达决策的意识和能力。

2.学情分析:
知识方面:学生具备、必修模块所涉及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及元素周期律知识,知道物质分离的实验方法。

能力方面:学生有一定的网络搜索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

心理方面:高中生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重、接受新信息的能力强,但注意力易分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从海水资源的特点,了解海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前景。

(2)了解海水资源开发中的化学反应原理及实验方法,掌握简单的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方法。

(3)揭示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关系。

(4)初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查阅资料的能力和信息素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数据列表、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内容展现过程,认识海水资源的特点以及水资源和化学资源的获取方法及化学原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通过课前搜索、选择信息资源,课堂交流共享资源的过程,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化学知识在海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热爱化学。

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关系。

(2)提升爱护自然资源意识和合理开发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了解化学方法在海水资源开发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
从海水中提取溴和检验海带中的碘元素的实验原理和方案设计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七、教学反思
本课时内容信息容量大,教学设计为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课堂合作学习的模式可以解决内容多、时间短的矛盾。

海水中各种资源的开发利用涉及的化学工业生产问题学生都不熟悉,未曾见过,因此教学中可用实验室实验模拟的方法来模拟工业生产原理,理解工业生产原理,然后再通过观看图片或视频来增加感性认识从掌握知识。

学生讲本组负责的小课题汇报后,我始终围绕“化学方法在海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重要作用”这一教学重点来展开,通过设置各种问题来梳理、归纳各个海水资源开发过程中涉及的化学反应和实验方法,这样既让学生感受到了海水资源的丰富巨大,有充分开发利用的必要性和重要价值,又将知识的落脚点回到学生非常熟悉的化学基础知识(氧化还原反应、非金属单质的置换、蒸馏实验、物质的检验实验等),突出化学和资源开发两条主线。

本节课的模式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做的比较好。

每个学习课前就一个题目学习,积极准备,分工合作。

汇报课成了学生们的交流平台,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因为学生会将自己的汇报与其他小组的对比学习。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提问互动的效果也比较好。

需要改进的问题:新课引入的时间有些长,需要再精炼,可以让学生自学归纳然后进入正题。

其次,由于要结合资源开发的方法梳理其中的化学知识,以致教学时间有些紧张,而学生意犹未尽想了解更多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情况,因此
考虑可以提供更多学习资源让学生课后自学。

或者将该方面内容设置为研究性课题,供有兴趣的同学选择学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