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故事训练
一、讲故事的特征
(一)娱乐性与教育性的统一
讲故事既有娱乐性,又有教育性。讲故事的人通过绘声绘色的讲述,告诉听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听故事的人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中受到教益,获得知识。
(二)“话”、“表”兼用,声情并茂
“话”是有声语言的表达,“表”是态势语表情。“话”与“表”协调配合,讲述则声情并茂,生动活泼,趣味性强。听众的听觉与视觉同时被吸引,从而受到感染。
(二)适当改编
故事材料选好后,就要熟悉故事中的人物、情节。要弄清贯穿情节的线索,分析事件的来龙去脉,把握事情发生发展的高潮和结局,还要弄清人物的主次和他们的性格特点以及互相之间的关系,领会故事的主题思想。在这个基础上,再根据讲述目的、听的对象以及故事本身的不足,对故事进行加工改造。要使故事内容深刻,情节波澜起伏,生动有趣,这样就能抓住听众,受人欢迎。改编故事包括删、增、改故事主体,设计故事开头和结尾等方面。
讲故事要达到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有声有色的效果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需把握如下技巧。
一、准备过程的技巧
即便是口语基本功好的人,如果在正式讲故事之前没有作好充分准备,也是不可能有好效果的。我们常常看到有的人讲的故事生硬、不合口味;在讲故事中出现结巴,前言不搭后语或者因顾着说情节而表情呆滞,缺乏必要的手势动作,模仿不自然,甚至中途停顿讲不下去等。这都是讲前准备不充分的结果。
(二)“表”的技巧
1.设计“音腔”,形象展现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大凡优秀的故事,人物的性格总是很鲜明的。鲜明的性格往往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及动作表达出来。讲故事的人要力图根据人物的年龄、性别、性格、职业等要素,为人物设计一种最适合他(她、它)的固有的发音腔调,观(听)众能够借助这种特有的“音腔”将该人物与故事中的其他人无区别开来。只有这样,听众才会感到故事中的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例如:《猴子吃西瓜》中,猴王、小毛猴、短尾巴猴、老猴,甚至最后讲的那只“旁边的”猴,个性都是各不相同的:猴王外表威严,内里空虚;小毛猴大胆机灵;短尾巴猴纯朴天真;老猴倚老卖老;“旁边的”猴傻乎乎的却还要不懂装懂。根据这些性格特征,我们可对各个人物说话的声音作如下处理:猴王,声音中、平、偏慢,着重表现其含而不露、故作威严的性格;小毛猴,声音尖、细、较快,着重表现其初生牛犊不畏虎的特征;短尾巴猴,声音高、平、稍尖,着重表现其办事认真、爱推理的性格;“旁边的”猴,声音粗重,着重表现其满不在乎、大大咧咧的性格。Leabharlann (三)叙述和描述为主,间以议论和解说
讲故事要把事情的经过或人物的经历完整地讲述出来,主要运用叙述和描述的表达方式。叙述时把环境、情节、人物关系交代清楚;描述时正确表达感情倾向。有时,为了揭示故事的意义和表达讲述者的思想观点,提高听众分辨善恶、是非的能力,讲故事时也可间以议论和解说。
二、讲故事的类型
讲故事须凭通俗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形象的动作,绘声绘色地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这在一定程度上跟我国评书相似。借鉴我国评书的讲述方式,讲故事也可有“文讲”和“武讲”之分。
1.删故事中有些细节或过程与主要情节无关可删去,把讲的重点放在故事的主干上,使故事紧凑些,尤其是长故事要这样。有些不利听众的内容也要删去,以免产生不好的影响。
2.增故事中有的地方可以增加一些情节或细节,使故事具体生动,跌宕多姿,尤其是短故事要这样。如《猪八戒换脑袋》中原文中有一段“孙悟空急忙扶住他说:‘唉,你一早上哪儿去了?’猪八戒皱着眉头说:‘都怪我嘴馋贪吃,吃坏了肚子,拉屎去了……哎哟,哎哟……喔哟哟……’沙和尚慌忙对孙悟空说:‘师兄,快把八戒送医院。’”为了突出猪八戒借用计谋的憨憨模样,可在“沙和尚慌忙对孙悟空说”的前面增加这样的情节“猪八戒索性在地上打起滚来,装得可像呢!”
三、“话”与“表”的技巧
“话”和“表”是讲故事的主要手段。“话”是指讲故事人直接叙述,说明故事的情节和内容。故事讲得是否通俗好懂,是否生动而又亲切,与叙述即“话”有着很大关系。“表”是指讲故事人对故事中人物的语言、手势、眼神以及思想感情的表达,简言之,就是“表演”。
(一)“话”的技巧
1.口语化
讲故事主要是要在熟练的基础上做到口语化。我们不妨回忆一下我们跟同学、熟人特别是小孩子讲话所运用的语言,应该是比较亲切,语词很通俗,语气很诚恳。讲故事一开头,就应该力图用亲切的口语。为了找好那种感觉,最好跟听故事的人交谈几句,像下面这样:“小朋友,喜不喜欢听故事呀?”“喜欢。”“好,那我今天就给大家讲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小猫钓鱼’。”
2.语气语调富于变化
要“话”好故事情节,首先必须做到口语化,以便使听的人感到亲切自然。为了把故事情节“话”得生动有趣,我们还要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有的人在练习讲故事的时候,总是感到使不上劲,这是没有处理好叙述时的语气语调的缘故。
如何才算处理好了语气语调呢?简单说就是要做到富于变化。有的人平时讲故事之所以让人感到学生气很浓,就因为语气语调缺少变化。举个例子说,像“猴儿王找到个大西瓜”这个句子,有的同学就会讲得平平板板,语速平均,轻重一样,句调也是平平的没有升降变化,连那个作为儿化韵标志的“儿”字,也唯恐念得不够清晰响亮似的。正确的念法应该是:“王”字后面稍作停顿,“王”“西”两字调稍高,“到个”“瓜”都是轻声念法,“王”“大”“西”三字念得较重;语速上,“找到个大西瓜”这一截较“猴儿王”稍快。这样,念出来的句子就显得起伏有致,自然也就生动活泼了。
如何作好讲前准备呢?
(一)选好故事
要讲好故事,首先要选好故事材料。故事的选择一般需要考虑这样几个因素:在什么语境讲,跟谁讲,为什么讲,可以用多少时间讲,等等。这些要素会帮助我们确定故事选择的方向或者创作的路径。具体来说,选材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为什么讲——看目的。讲故事必须配合教育目的。如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选英雄模范故事;宣传好人好事,就选日常生活中的故事,要传授科学知识,就选科学故事等等。
(二)收尾
每个故事都有个结尾。讲故事的人有时可以使用原故事的收尾,有时则必须根据故事的内容和听众的情况对原结尾进行加工处理,以便取得更好的效果。
故事结局的方法,可视故事长短而定,长故事一次讲不完,可用突然刹车的方式在关键的地方停下来,给听众留下悬念,常用的口头禅是“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短故事收尾,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高潮处收尾,言尽而意不止,给听众造成种种猜测。比如《猴子吃西瓜》以一只猴子的人云亦云且不懂装懂的一句话:“西瓜嘛,就这味!"让人感到这群猴子愚蠢到了极点,既好笑又耐人寻味。
3.改在大的篇章结构上增删之后,还要有个别段落或词句上的改动。如:把平板的叙述改为生动的对话,突出情节和人物性格;把不出声的地方改用象声词,做到朗朗有声、活灵活现;改长句为短句,改书面语为口语,明白如话,通俗易懂。如《小猪变干净了》原文是这样的:“小猪走着走着,看见前面有一只长耳朵,短尾巴,红眼睛的小白兔,就高兴地喊道。”我们就可以改成这样:“小猪走着走着,忽然看见前面有一只小白兔,长长的耳朵,短短的尾巴,红红的眼睛,可漂亮啦,他就高兴地喊起来。”像这样就比较通俗好懂,而且也显得生动活泼。
讲故事,是用通俗易懂的口语将故事材料描述给别人听,它是口语的独白形式之一,是文化活动的一种常见形式,是语言训练的一种载体,也是教师口语中需具备的一种口语能力。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小学或幼儿园教师,利用讲故事这种形式,能对学生起到很好的宣传教育作用,对于师范生来说,学会讲故事不仅能为将来作好准备,同时也可以锻炼自己运用普通话进行口头表达的能力。
讲故事检测 1课时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
教师口语(二)
授课内容
【新课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怎样讲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故事,是通过生动、曲折而完整的情节,通俗而形象的语言,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口头文学,它具有连贯性,富有吸引力,能够感染人,因此深受大众喜欢。故事的种类很多,从内容来看,有日常生活故事、战斗故事、侦破故事、民间故事、历史故事、神话故事、童话故事、科学故事等。
提问式:先提一个使听众感兴趣的问题,引起听众的思考。提问时,语调要上扬,停顿时间稍长一点。
议论式:针对教育目的,简单地阐述一个道理。这样既引起听众兴趣,又便于更好地发挥讲故事的教育作用。
介绍式:这种方法适合于那种节选的故事,或是根据某一个故事续编的故事,即先把故事的起因介绍一下,然后把前后连贯起来,使听众有一个完整的印象。例如: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
教师口语(二)
章节、专题
第五章 讲故事训练
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 了解讲故事的特征与分类
● 掌握开讲与收尾的技巧
● 掌握“话”与“表”的技巧
教学
重点
● 开讲与收尾的技巧
● “话”与“表”的技巧
教学
难点
● “话”与“表”的技巧
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讲故事的技巧 1课时
讲故事训练 1课时
试讲时,要反复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使自己真正也进入角色,这样讲起来才会既显得从容不迫又能以情感人。正如话剧演员上台表演之前需要排练动作一样,讲故事中的表情动作也需要先排练一下,临场发挥才有可能自然贴切。
二、开讲与收尾技巧
(一)开讲
凡是有过上台讲故事经验的人,都感到一走上台便开始讲,总有点不太自然。心里头都是希望听众从一开始就喜欢听自己的故事。事实上,如果我们为故事设计了一个好的开头,便能一下子吸引住听众,引起大家听的兴趣和欲望。相反,如果开头平淡,就会使听众感到索然寡味。所以,给要讲的故事设计一个好的开头,应该说是讲好故事的重要技巧之一。当然,设计开头应根据讲故事的内容来进行,这里,我们介绍几种设计的方式:
设计一:小朋友,你们都知道孙悟空吗?孙悟空手里使的兵器叫金箍棒。你们知道他的金箍棒是从哪儿来的吗?现在我就来给你们讲个《孙悟空大闹水晶宫》的故事。
设计二:大家都知道西瓜是吃瓤而不是吃皮儿的。可是那些猴子是不是知道吃西瓜是吃瓤的呢?下面哪,我就给你们讲一个《猴子吃西瓜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