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讲故事训练分解
猴王:“今天我找到一个大西瓜,这个西瓜的吃法 嘛,我是全知道的,不过我要考验一下你们的智慧, 看你们谁能说出西瓜的吃法,要是说对了,我就多赏 他一份儿;要是说错了,我可要惩罚他。” 小毛猴:“我知道,我知道,吃西瓜是吃瓤儿。” 短尾巴猴:“不对,我不同意小毛猴的意见!我清 清楚楚记得,上次我和我爸爸到姑妈家吃过甜瓜,吃 甜瓜是吃皮的。我想西瓜是瓜,甜瓜也是瓜,当然该 吃皮啦!” 老猴:“吃西瓜嘛,当然……是吃皮啦。我从小就 吃西瓜,而且一直吃皮,我想我之所以老而不死,也 正是吃了西瓜皮的缘故!” ——故事《猴子吃西瓜》片段
21
(4)设计动作表情 讲故事时恰当地运用表情来模拟人物的表 情;运用手势及身体其他部位的动作来模拟 人物的动作形态或其他事物的形态。 态势语的设计要遵循自然、得体、适度、
和谐的原则。
22
哥儿俩正闹着呢,狐狸大婶来了,她看见干面包, 眼珠骨碌碌一转,说:“噢,你们是怕分得不公平 吧?来来,让大婶给你们分!”哥儿俩高兴地说: “好,好,咱们让狐狸大婶来分!” 狐狸大婶就这样这块咬一口,那块咬一口,干面 包只剩下小手指头那么一点儿了。她把一丁点儿大 的干面包分给大黑和小黑,说:“现在两块干面包 都一样大小了,吃吧,吃吧,吃得饱饱的。” 大黑和小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句话也说不
教师口语
第五讲 讲故事训练
顾军
2015.10.12
1
一、讲故事概述 (一)什么是讲故事 故事是通过生动、曲折而完整的情节,
通俗而形象的语言,来反映社会生活的
一种口头文学。
2
讲故事,是用通俗易懂的口语将故事材 料描述给别人听。它是口语的独白形式 之一,是文化活动的一种常见形式,是 语言训练的一种载体,也是教师口语中 需具备的一种口语能力。
19
③善于运用拟声 模仿自然界的风声、雨声和流水声等等。 模仿动物的走动声和鸣叫声等等。 模仿汽笛声、枪炮声和喇叭声等等。 模仿人物的哭声、笑声和叹息声等等。
20
他第一个爬到冰箱上,抓住冰箱把手用力拉。 嘿!嘿!可是冰箱的门还是一动也不动。 小老鼠咕咕在下喊加油,“吱吱吱!一、二、 三,用力拉,加油。” 鼠爸爸抓紧把手,鼠妈妈抱紧鼠爸爸,嘿呀! 嘿呀!用力拉。唉!还是拉不开。 哗啦一声,冰箱的门打开了。他们用力太猛, 咚的一声,全跌到地上。鼠爸爸不怕疼,爬起来一 头钻进冰箱里,抽出一根冰棍给鼠妈妈说:“唉! 这根给咕咕。” 他们先用舌头舔了一下,啊!甜滋滋,凉丝丝 的,真好吃。小老鼠咕咕说:“哎呀,冰棍比什么 都好吃,嗯,我要天天吃冰棍。” ——故事《冰棍老鼠》片段
29
在一个夜晚,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 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 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 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 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 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 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 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 “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 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两人分别约定,明年的此时此 刻还在这里相会。
出来了。
23
猴子吃西瓜
猴王找到个大西瓜,可是怎么吃呢? 这个猴王啊是从来(摇 头)也没吃过西瓜的。 忽然,他想出了一条妙计。他把所有的猴儿都召集到一块 儿,对大家说(双手后背) :“今天我找到一个大(双手掌心 向内比划一下)西瓜,这个西瓜的吃法嘛,我是全(晃一下脑 袋)知道的,不过我要考验一下你们的智慧,看你们谁能说出 西瓜的吃法,要是说对了,我就多(和颜悦色地、右手向右前 方点一下)赏他一份儿;要是说错了,我可要(瞪眼,向左瞥 一下)惩罚他。” 小毛猴一听,搔了搔腮(搔头,眼神亮出)说:“我知道, 我知道,吃西瓜是吃瓤儿。” 24
“不对!”一只短尾巴猴说:“我不同意小毛猴的 意见!我清清楚楚地记得,上次我和我爸爸到姑妈家吃 过甜瓜,吃甜瓜是吃皮的。我想(神情认真)西瓜是瓜, 甜瓜也是瓜,当然也吃皮的啦!” 大家一听,觉得都有道理。可到底谁对呢?于是都 不由得把眼光转到年岁最大的老猴身上。 老猴一看,觉得出头露面的机会来了,就清了清嗓 子说道(清嗓子状):“吃西瓜嘛,当然……是吃皮啦。 我从小就吃西瓜,而且一直吃皮,我想我之所以老而不 死,就是吃了西瓜皮(得意地摇头晃脑)的缘故!”
10
(三)讲故事的准备工作
1.精心选材
(1)思想内容健康鲜明,有教育意义; (2)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突出, 趣味性强,有吸引力; (3)深浅适度,适合大多数听众的口味。
11
2.加工改造
通过加工改造,增强故事的吸引力。 (1)把书面语改成口头语,做到词语口 语化、句式口语化。 ①使用规范化的口语 ②词语浅显易懂,具体形象 ③句式简单、短小、明快
26
(5)熟记试讲
27
(四)故事的加工 1.扩充故事 扩充故事就是合理展开想象,对原有的 故事内容进行扩展和补充,使故事内容更 加具体生动,也更能体现人物的特点。 例:对《高山流水》进行扩充。
28
高山流水
春秋时期,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 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 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 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 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 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 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 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响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 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 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 “你已经学会了。”
25
听老猴这么一说,猴子们都喊叫起来:“对,吃西瓜吃皮! 吃西瓜吃皮!”
猴王一看大家都说吃西瓜是吃皮,就以为真正的答案找出来 了。他大着胆子对大家说:“你们大家说得都对, (自信地、 肯定地)吃西瓜是吃皮。哼,只有小毛猴说错了, (冷漠地) 那就让它吃瓤,我们大家都吃(双手揽一下)西瓜皮。”说着拿 起刀“扑”的一下把西瓜剖开。小毛猴吃瓤儿,大伙儿共分西瓜 皮。 吃着吃着,一只小猴子觉得不是味儿,就捅了捅旁边的说: “哎,(皱眉、吐舌)我说,这东西怎么不好吃呀?” “那,那是你吃不惯。我过去常吃西瓜,西瓜嘛, (不以 为然地挥一下手)就是这个味儿。”
3
(二)讲故事的要求
1.题材的选择 新颖传奇 掌握技巧
4
2.结构的安排 合理地设置误会、巧合、转折、变化、 冲突、悬念、包袱,让情节精彩有吸引 力。
5
3.语言的运用
语言要生动,形象,口语化,有动感和画面 感。 要“话”“表”兼用,声情并茂。即不仅要用 动听的语言向听众述说故事,还要用极富特征 的表情、手势、眼神等态势语“表演”故事, 做到声情并茂。
32
一天,仲永家突然来了两个中年男子。两男子 说明来意:原来他们公司销售一种健脑产品——“ 脑黑金”,只要仲永在公开场合声明自己的才华都 是因为长期服用“脑黑金”的效果,他们愿意付人 民币100万元。看着大包小包的礼物,还有厚厚一 叠人民币,仲父吞了口口水,答应下来。 不多久,大街小巷都贴满了仲永手捧“脑黑金” 的宣传图片,街头巷尾都流传着那句经典的广告词: “神童从来不收礼,收礼只收脑黑金。”“脑黑金” 名声大噪,销量直线上升,价比黄金。
33
然而不久之后,购买了“脑黑金”的家长 们突然发现自己的孩子记忆力减退,智商直接 下降。经质量监督部门调查,发现脑黑金竟然 是“三无产品”。愤怒的家长们来到仲永家中 讨个说法,却看到仲父哭丧着脸准备带仲永去 医院。原来,仲永因为长期服用“脑黑金”, 智商直线下降,已几近痴呆…… 后来听说仲永康复出院,只是才能全失, 泯然众人矣。
30
第二年,伯牙如期赴会,但却久等子期不到。于是,伯牙 就顺着上次钟子期回家的路去寻找。半路上,他遇到一位 老人打听子期的家。这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位老人正 是子期的父亲。老人告诉伯牙,子期又要砍柴又要读书, 再加上家境贫寒,积劳成疾,已经在半月前去世了。子期 去世时担心伯牙会这在里久等,叮嘱老人一定要在这一天 来通知伯牙。听到这个消息后悲痛欲绝。他随老人来到子 期的坟前,抚琴一曲哀悼知己。曲毕,就在子期的坟前将 琴摔碎,并且发誓终生不再抚琴。自此始有高山流水遇知 音,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典故。后来有人为了称颂他们,在这 里筑馆纪念,称为琴台,现琴台东对龟山,西临月湖,成 为武汉著名古迹胜地。
35
它眼珠子一转,走到大树下对乌鸦说:“哟, 这不是乌鸦老兄吗?听说您最近得到了一个什么最佳 绅士奖,是吗?”乌鸦看了看狐狸,假装没听见。 狐狸见这招没用,又使出了一招苦肉计,只见狐 狸“扑通”一声向乌鸦跪下,“呜呜……”地大哭起 来,它一边哭一边对乌鸦说:“呜呜……乌鸦大哥, 你还在为上次的事生气吗?其实上次我骗你的肉也是 出于无奈啊。因为我的老婆孩子都生病了,所以我才 骗您的肉啊!请您大人不计小人过,原谅我吧!要是 您不原谅我,我就长跪不起。”
6
4.细节的设置 好的故事需要生动鲜活的细节。
7
5.节奏的把握 故事的节奏就是对“抑、扬、顿、挫” 的控制 叙事时掌握好轻重缓急
8
6.人物的塑造
故事要能塑造鲜活的人物,有符合人物身份、 性格等特征的语言,有展现人物性格的冲突 和细节,人物的形象就立起来了。
9
7.主题的提炼
故事的主题不能太复杂,要明晰,正面,积 极,如讲做人处世、探讨人性人情、弘扬忠 孝节义、呼吁环保和平等。 要想明白讲这个故事,希望告诉大家什么, 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这就是立意,也就是确 立故事的主题。
31
(二)故事新编 故事新编,简言之,就是旧瓶装新酒,让定 俗成的陈芝麻烂谷子,如寓言,如童话,如传说, 或经典的人物,或耳熟能详的事例,或色彩斑斓 的物象,能契合话题加以丰富想象,使其焕发浓 郁的现代气息,成为崭新的故事。 “故事新编”,大都从历史、名著、传说中 取材,演绎故事,融进了自己的理解、想象、情 感。 例一:《伤仲永》新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