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1:结合语境合理推断▪适合类型:填充性补写过渡性补写并列性补写▪方法2:分析语段把握中心▪适合类型:评价性补写延伸性补写并列性补写▪方法3:压缩信息概括语段适合类型:归纳性补写填充性补写评价性补写司马迁《史记》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
”晋代王嘉在《拾遗记》中说:“神农采峻岭之铜,以为器。
”如果这些史料可靠,则我们祖先大约在5000年前就开始使用铜器了。
但是考古学家一直没有发掘到可以确证是夏代之前的铜器。
因此,这些记载还只能视为传说。
早在传说中的远古时期,①。
从传世文献记载来看,我国在夏代之前就已进入铜器时代,但是,②。
上个世纪5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带发掘出了不少青铜器。
经鉴定,这批青铜器的制作年代距离现在3500多年,这个时间大概是夏晚期。
它们出土的地点正好是古书中所说的夏代开采铜矿之地,因此,可以确信,③。
①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采掘铜矿,铸造铜器了(答“已开始使用铜器了”给1分);②这却一直没有得到考古发掘的证实(答“未找到考古实证”亦可);③我国至迟在夏晚期就已经开始使用铜器了(将“夏晚期”答成“3500年前”亦可)。
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
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0个字。
(6分)材料:在今天的许多人的认识中,似乎在古典生活中只有烧香磕头,只有姨太太、鸦片烟和水陆法会。
作家孟晖致力于研究中国古典的生活形态。
她的一系列著作,告诉了我们一个真正的,由细节和器具所构成的古典生活。
法国历史学家谢和耐的《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为我们展示了在宋代已经十分普遍而今天仍然在使用的食物,其精细化程度与丰富程度,今天也难以企及。
古典,乃是一种生活方式,①,或者失落了名字的生活方式。
这种生活方式在过去的100年时间里,被各种各样的新式的叙述方式所污化。
其实,中国古典生活中,有比我们今天丰富得太多的细节。
我们今天的女性往往沉迷在西方、韩日所生产的化妆品与服饰之中难以自拔,但是②,相比今天其实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今日中国一个富豪生活的质量,远比宋明时代来得粗糙而无趣。
当我们自以为是地以为我们现在的生活质量已经到达了相当高的水平的时候,古典告诉我们:③?1、一种已经在现代中失落了的生活方式。
2、古典生活中的女子拥有的美容服饰产品。
3、谁说那个时代的生活不如我们。
3.根据下面文段的内容,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
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5分)就像世间所有美好事物一样,网络也有两面性:①。
常见的情形是,在虚拟空间聊得火热,见面之后却没有多少话,虚拟的热情和现实的冷漠,形成了有趣的对比。
过去,到了年节,人们走亲访友,其乐融融;而今一部手机,一部电脑,一条短信,四处群发,不知是真情祝福,还是假意应付。
方便是方便,②。
①在虚拟空间拉近人们之间距离的同时,也在现实世界减少了人们之间的直接交流。
②但缺少了浓浓的情谊。
(第一句3分,应根据下文的内容概括出网络的优势和不足;第二句2分,与“方便则方便”呼应,应为转折关系,写出网络交流的缺憾。
)(句意连贯即可。
共5分,意思对即可)4、根据下面的文字,补写后面总括性的句子,每句补写部分不超过15个字。
(5分)关于低碳经济的解释较多,例如:“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就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低碳经济是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观念”等一系列新概念应运而生。
可见,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观念,低碳经济其实①,低碳经济也涉及②。
1、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2、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
(12唐山摸底)5、根据下面的文字,补写后面总括性的句子,每句补写部分不超过15个字。
(5分)奉献的精神需要奉献的能力来体现。
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上,李素芝同志成功地实施了第一例开颅手术,成功地实施了第一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
他主持并,有10多项达到国际医学领域先进水平、20多项国内首创、30多项填补西藏高原医学空白。
他主刀和参与的9000余例手术无一失误,挽救了数以万计的边防官兵和藏族同胞的生命,被誉为“雪域神医”、“高原一把刀”。
李素芝的事迹告诉我们,,。
①参与的科研项目(2分)②有奉献之心,还要有奉献之力。
(3分)6、请根据上下文,在下面文字的画线处补写出相应内容。
要求: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2字。
(5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是可游、可居、可望。
其中,①。
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
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②,也同样要“望”。
一切亭台楼阁、都是为了“望”,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
在园林建筑艺术中,③,有了窗子,内外就能发生交流。
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
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望出去,④,于是引发人们不同的联想。
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丰富了。
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人从一个小房间“望”到千秋之雪、万里之船,以小见大,从而获得了⑤。
①“望”最重要。
②即便是“居”,③窗子也很重要或窗子必不可少④景色都不(尽)相同。
⑤丰富的审美感受。
7、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
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0个字。
伦敦奥运会吴景彪丢掉了中国队计划内的举重金牌,这也让这位小伙子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比赛结束的那一刻,他的情绪立即崩溃了。
面对央视摄像机,吴景彪不能自已,突然鞠躬道歉,泣不成声:“我有愧于祖国,有愧于中国举重队,有愧于所有关心我的人。
对不起大家!”在“金牌至上”的重压之下,吴景彪哭了。
吴景彪的哭声表明,(1)。
“金牌至上”的背后其实还是践行着“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社会逻辑。
所以,要化解运动员身上的重压,(2):学着给所有失利者一个肩膀,学着给所有失利者一个鼓励,乃至一个公正的评价及待遇,学着向所有比赛参与者表达一种感激。
如何对待金牌得主,如何对待那些失利者,其实这不仅仅是赛场上的事,(3)(1)我们的参赛队员承受的压力太大。
(2)我们懂得尊重所有参赛选手。
(3)更是整个社会关于成败得失的价值观的问题。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6分)(2013唐山摸底)从新课改的视角看,教师不应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①,他将“游客”引入佳境,自由观赏、探究奥秘,但当“游客”对巍然高耸的建筑群茫然不解或不识鸟兽草木之名时,他不会置身事外,②,令人如沐春风,有时还要象仙人指路,在“游客”的思路出现滞涩凝绝时轻灵而高妙地一“点”,即收到“③(诗句)”的奇效参考答案:①教师更应像一个导游②而是适时出面做精彩解说③柳暗花明又一村一、下面是关于“匠人与大师”的一段文字。
请根据上下文,请补写出画线处的内容。
要求紧扣主题,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2个子。
在社会上常听到叫某人为“大师”,有时是尊敬,有时是①—————————。
又常不满于某件作品,说有“匠气”。
②—————————?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
一个匠人比如木匠,他总在重复做着一种式样的家具,高下之分只在③———————。
比如一般木匠每天做一把椅子,好木匠一天做三把、五把,再加上刨面更光,合缝更严等等。
但就算一天做到100把也还是一个木匠。
④——————,他设计了一种家具,下一个肯定又是一个新样子。
判断他的高下是⑤—————。
匠人总在想怎么把手里的玩艺儿做得更多、更快、更绝;大师则早就不稀罕这玩意,而在不断构思新东西。
、1吹捧。
2匠人与大师到底有何区别3他的熟练程度和技术精度4大师则绝不重复5有没有突破和创新老人倒地无人扶,旁边是一群保持安全距离围观的路人有人想伸手搀扶,又有人出言阻止……面对这种情景,无数人在发问,①----------------?对社会道德滑坡现象痛心疾首的人们,立即会想到南京“彭宇案”、天津“许云鹤案”等案例。
的确,经过舆论不断发酵,②-----------------,大众的第一反应应该就是“彭宇案”带来的恐惧感。
法院判决的模棱两可至今仍为人诟病。
“彭宇案”判决书使用了“从常理分析”、“跟符合实际的做法”、“与情理相悖”之类的措辞来判断彭宇之责。
当真相扑朔迷离的时候,局外人妄断是非都是轻率和不负责的行为。
如果被告真的撞到老人却不肯承认,还要编造动听的助人为乐借口,是③-----------------;如果老人④--------------,同样极不诚信,并且在媒体与网络的放大效应下,对社会的向善之心造成极大伤害。
▪1我们的社会道德呢▪2面对“老人摔倒无人敢扶”的问题▪3极不诚信,不道德的行为▪4不是被被告撞到却强诬被告三根据所给材料,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要求所填语句是对材料内容的概括。
狗因为擅离职守,导致主人的财物被盗,受到了主人的严厉责罚。
而黄牛却因为任劳任怨,经常受到主人的奖赏。
这让心中窝火的狗感到很不爽快。
于是,它便开始在其它动物之间对黄牛进行恶意诋毁,继而又当着黄牛的面指桑骂槐,最后竟然随便找了理由对黄牛破口大骂。
黄牛听之闻之,不言不语,依如故我。
树上的喜鹊看不下去了,对黄牛说:“狗那样污辱你,你为什么不反唇相讥,和它理论一番?”黄牛说:“如果那样的话,我岂不是也成了一条狗?”不要因为①—————————,这是许多有修养的人②——————————。
①不因为他人的嫉妒和辱骂而丧失应有的品行风度和道德立场②特有的智慧。
▪方法1:结合语境合理推断▪适合类型:填充性补写过渡性补写并列性补写▪方法2:分析语段把握中心▪适合类型:评价性补写延伸性补写并列性补写▪方法3:压缩信息概括语段适合类型:归纳性补写填充性补写评价性补写一、阅读下面的材料①②处分别填写恰当的句子,使之语意连贯,语句通畅。
(6分)没有人喜欢痛苦,但,也没有人能够拒绝痛苦。
苏东坡的一生可谓“时运不济,命运多舛”,一生不是在“被贬谪”的“路上”,就是在“被起用”的“路上”。
①------------。
他真正是宠辱不惊如云卷云舒,得失不遑随花开花落。
正视痛苦才使人冷静,使人深邃,使人成熟;有了痛苦人生才会变得有滋有味,丰富多彩。
所以,②--------------。
▪①然而面对痛苦,他却能从容突围,笑看人生▪②痛苦更是人生中一笔取之不尽的财富二、阅读下面这段文字,请在横线处写一个总结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