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补写句子(最全面的)
高考语文补写句子(最全面的)
纳、压缩、概括等手段,确定所补写句子的 内容。
▪ 专题特点
▪
“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
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
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
料,另有字数限制。
▪ 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具体说,所补写 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 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
▪ 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 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
▪ “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 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
几乎是唯一的。
一、根据示例,了解考点
从示例中找出补写题的对应考点、考查内容和考查形式: (2016年安徽卷)
请根据上下文,在下面文字的画线处补写出相应内容。要求: 语意连贯,表达明确。不得照抄材料。每处不超过12字。 (5分)
的奇效。
▪ 参考答案:
▪ ①教师更应像一个导游②而是适时出面做精彩解 说③柳暗花明又一村
▪ 【学习目标】 ▪ 1. 了解“补写句子”的题型和特点。 ▪ 2. 通过练习,掌握本题型的解题方法。 ▪ 3. 能够根据所给文段,补写出合乎要求的
句子。
▪ 【学习重难点】 ▪ 认真研究分析语境,通过对材料的勾画、归
(1)分号前后是并列式,含义、句式要一致,选词是近义词。 (2)分号前后是对比式,含义、选词相对,句式相似。 (3)是总结句,需要对前文论述进行概括。
(小结)
知己——有效的答题技巧: (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 (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 (3)注意标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阵形3 : 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
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 过20个字。
伦敦奥运会吴景彪丢掉了中国队计划内的举重金牌,这也让这 位小伙子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比赛结束的那一刻,他的情绪立即崩 溃了。面对央视摄像机,吴景彪不能自已,突然鞠躬道歉,泣不成 声:“我有愧于祖国,有愧于中国举重队,有愧于所有关心我的人。 对不起大家!”
言作品获奖理由分析。
▪ “通过幻想与现实、历史视角与社会视角的混合,莫言结合 威廉.福克纳与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作品中的因素,创造了 一种世界性怀旧,与此同时,也找到了旧式中国文学与语言传统 的新出发点。”瑞典文学院评委会称,他的作品在“幻觉现实主 义中融合民俗传奇、历史与当代性”。这就是莫言获奖的理由。
阵形2:2014年课标卷16题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出补写恰当的语句,使
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水是植物主要的组成成分,植物体的含水量 一般为60%-80%,有的甚至可达90%以上。 ①水 是很多物质的溶剂 ,土壤中的矿物质、氧、二氧 化碳等都必须先溶于水后, ②才能被植物吸收 。 水还能维持细胞和组织的紧张度,以利于各种代 谢的正常进行。水是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原料, 他还作为反应物参与植物体内很多生物化学过程。 因此, ③没有水就没有植物的生命。
三、 知彼知己,找准方法
一、 知彼——补句的命题规律: 根据上下文,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
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得照抄原材 料,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从新课改的视角看,教师不应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 者,①教师更应像一个导游,他将“游客”引入佳境,自 由观赏、探究奥秘,但当“游客”对巍然高耸的建筑群茫 然不解或不识鸟兽草木之名时,他不会置身事外,②而是 适时出面做精彩解说,令人如沐春风,有时还要象仙人指 路,在“游客”的思路出现滞涩凝绝时轻灵而高妙地一 “点”,即收到③(诗句)“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奇效。
▪
我们知道,诺贝尔奖的各项评奖原则都是针对创新和创造的,
(1)
,这一点在诺贝尔遗嘱和诺贝尔基金会章程里说得
很清楚:一份应授予在文学领域里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杰出
作品之人士。因此,此次中国文学家莫言的获奖条件也应该符合
这样的精神,即一是莫言的作品表现出理想倾向,(2)
。
那么,莫言的作品是否如此呢?我们不妨从瑞典文学院发布的莫
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 料,每句不超过20个字。(6分)
司马迁《史记》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 下。”晋代王嘉在《拾遗记》中说:“神农采峻岭之铜,以为 器。”如果这些史料可靠,则我们祖先大约在5000年前就开 始使用铜器了。但是,考古学家一直没有发掘到可以确证是夏 代之前的铜器。因此,这些记载还只能视为传说。
(小结) 1、对应考点: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压缩、概括能力
2、考查内容:
所选文段贴近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 要求“根据上下文补出空缺部分的句子”,并有字数限制。
3、考查形式:
以主观题为主,单独设题,课标卷分值为6分
二、例题引路,总结规律
阵形1:2015年课标卷16题 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
1、材料性质:议论类语段 (1)议论的话题、中心看法
主要信息 (2)证明中心看法的证据 (3)结论是什么
2、句子特征: (1)是总领句 (2)是总领句 (3)是总结句
3、破阵方法 (1) 注意补写句子的位置和性质, 如:若为论点句,则必须分析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 的本质和联系,概括出论点,并用简洁语言表述。 (2)注意提示性语句, 如: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等。
在“金牌至上”的重压之下,吴景彪哭了。吴景彪的哭声表明, (1)我们的参赛队员承受的压力太大 。“金牌至上”的背后其实 还是践行着“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社会逻辑。所以,要化解运动 员身上的重压,(2)我们必须学会真正地尊重所有参赛选手 :学 着给所有失利者一个肩膀,学着给所有失利者一个鼓励,乃至一个 公正的评价及待遇,学着向所有比赛参与者表达一种感激。如何对 待金牌得主,如何对待那些失利者,其实这不仅仅是赛场上的事, (3)更是整个社会关于成败得失的价值观的问题。
二、知己——有效的答题技巧: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
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 个字。(6分)
命运总是与你一同存在。①不要敬畏它的神秘,虽然 有时它深不可测;不要惧怕它的无常,虽然有时它来去无 踪。在你彻底绝望的时候,②别忘了自己拥有一半的命运; 在你得意忘形的时候,别忘了上帝手里还有一半的命运。 你的努力越超常,你手里掌握的那一半就越庞大,你获得 的就越丰硕。因此,你一生的意义就在于:③运用你手里 所拥有的去获取上帝所掌握的。(用你自己的一半去获取 上帝手中的一半。)
1、材料性质:说明类语段
(1) 被说明的事物及其主要特征
物体——属性、特点、功用
主要信息
景物、建筑物——方位、大小、结构、成因
抽象事物——内涵、外延、属性
(2) 说明的目的
2、句子特征:
(1)是总领句 (2)是过渡句 (3)是总结句
3、破阵方法:
(1)弄清所补句子属于事物哪方面特征、作用、意义, (2)关注句子位置确定其性质,关注关联词的提示作用 (3)注意选用词语、句式的准确性,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是可游、可居、可望。 其中,①“望”最重要。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 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②即便是“居”,也 同样要“望”。一切亭台楼阁、都是为了“望”,都是为 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在园林建筑艺术中, ③窗子也很重要,有了窗子,内外就能发生交流。窗外的 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而且同 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望出去,④景色都不相同,于是 引发人们不同的联想。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丰富了。 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人从一个小 房间“望”到千秋之雪、万里之船,以小见大,从而获得 了⑤丰富的审美感受。
▪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理解这样的理由呢?有人可能会按照中
国应试教育的方式,拿出一些条条框框发表议论,只相信标准答
案就是获奖理由,只要把获奖理由照抄一下就得了,何须费劲去
分析。岂不知,(3)
,正是评论家们必须要做的事情,
否则,评论就会跑偏,就难以令人信服。
▪ 参考答案 ▪ (1)诺贝尔文学奖也不例外 ▪ (2)二是莫言的作品是最杰出的 ▪ (3)分析获奖理由。(大意一致即可)
(1)是过渡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是过渡句,有语义上的转折意 (3)是总结句,需要对前文用诗句进行概括 结合上下文语境和含义,选取最为恰当的诗句来表达、概述。
(小结)
知彼——补句的命题规律: (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 后文语境。 (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 (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 逻辑严密。 (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
方法2: 分析语段 把握中心
适合类型:评价性补写 延伸性补写 并列性补写
三、阅读下面这段文字,请在横线处写一个总结句。 (20个字以内)(3分)
汉儒董仲舒曾精辟指出,“大富则骄,大贫则
暴”。在贫富分化的社会结构中,富人和穷人的心理 和行为都会扭曲,并造成人际关系的广泛紧张、对立, 在现实中主要表现为官民对立、精英大众对立。在东 南沿海地区,也表现为外来人口遭到本地政府和民众 的排斥。社会的信任与团结因此迅速流失。同时,高 房价、就业困难、财富与权力的世袭导致青年人的普 遍消沉乃至绝望。凡此种种,都表明---------------------------- 。
四、反复练习,总结方法。
一、下面是关于“匠人与大师”的一段文字。请根据上下 文,请补写出画线处的内容。要求紧扣主题,语意连贯, 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2个子。
在社会上常听到叫某人为“大师”,有时是尊敬, 有时是①—————————。又常不满于某件作品,说 有“匠气”。②—————————? 匠人在重复,大 师在创造。一个匠人比如木匠,他总在重复做着一种式样 的家具,高下之分只在③———————。比如一般木匠 每天做一把椅子,好木匠一天做三把、五把,再加上刨面 更光,合缝更严等等。但就算一天做到100把也还是一个 木匠。④——————,他设计了一种家具,下一个肯定 又是一个新样子。判断他的高下是⑤—————。匠人总 在想怎么把手里的玩艺儿做得更多、更快、更绝;大师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