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区域建筑能源系统规划-2规划方法2016
区域建筑能源系统规划-2规划方法2016
农业区域称为“绿色心脏”
保护农业用地
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社区中建立绿色廊道来保护 生态系统 以自行车和人行道为主导, 目前正试图把这些绿化轴线 融入到市中心区中。
重建工业废弃土地
慕尼黑的老机场,20世纪90年代废弃。通过国际竞赛,确定 将 1/3 的土地建设会展中心与商务办公区,可提供13万个就 业岗位;另外 l/3 用地为居住区,可容纳16万居民居住;剩 下的 1/3 的土地建成一座城市景观公园(里默Riemer公园)
获2006年德国城市 规划奖, 2008年第七届欧洲 城市与区域规划奖
能源
欧盟承诺,到2050年要将其碳排放降低到现在的l/4。即从 2010年开始,必须推行新的低碳建筑,其建筑能耗需维持在 50kWh/(m2·a)的水平。而从2020年开始,建筑生产的能量要 大于消耗的能量。 因此,规划中需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1)尽可能设计成紧凑型建筑以降低热损失;
(2)加强围护结构保温隔热; (3)强制性采用双层或三层玻璃; (4)优先使用冷凝锅炉; (5)鼓励采用地源热泵、太阳能热水器等。
可持续城市和社区实例1 沃邦社区
(1)建筑能耗的平均值只有德国全国平均值的30%,达到 65kWh/(m2· a):
(2)65%的电力来自太阳能光伏发电,公共建筑、居民住宅 屋顶上装有太阳能光伏板;
第二章 区域建筑能源规划方法
主要内容: 2.1 精明增长理论与低碳城市
城市规划、精明增长理论、生态社区、可持续城市和 社区实例、理想化的低碳城市
2.2 区域建筑能源规划方法
几个基本概念、综合资源规划理论、规划目标、规划 方法、规划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 区域建筑能源规划方法
2.1 精明增长理论与低碳城市
可持续城市和社区实例4 瑞典马尔默市
(6) 电子卡,能耗、水耗、垃圾、 停车位等实行全过程的管理、 控制和监测 (7)电网、热网连接到市政电网 和热网,低谷、高峰 “明日之城” 实现了小区能源 全年的自给自足和供求平衡。
可持续城市和社区实例4 瑞典马尔默市
(8) 建筑以多层为主(3~6层),容 积率高于本地区其他住宅小区。 (9)雨水经过屋顶绿化系统过滤,再 为绿化系统补充灌溉用水,其余雨 水经过路面两侧明渠排水道汇集, 经简单过滤处理后排入大海。 (10) 自行车和公共汽车,两条公交线, 每隔 7 min 开行一辆公交车,每隔 300 m 设公交车站
可持续城市和社区实例2 哥本哈根
Vesterbro是丹麦哥本哈根的15个行政区之一,哥本哈根内城 20世纪60年代,市中心衰败
1972年讨论重建Vesterbro地区,于2001年建成
使1880年建的老建筑焕发了青春,成为旧城改造的典范
可持续城市和社区实例2 哥本哈根
改造项目包括:
(1) 根据建筑朝向,在建筑屋顶和立面安装太阳能光伏电池板 (2) 围护结构保温和更换新型窗户,增大了较大厨房的外立面 (3) 安装低辐射率的low-e玻璃 (4) 安装可控的带热回收的机械通风装置、雨水收集设备以及 能耗分户计量
日本福冈台阶状屋顶花园
理想化的低碳城市
选择碳汇植物物种 尽量不用外来物种,以免对当地生态造成破坏
• 我国大城市中城市建设容积率约 为 0. 75
• 中心城市的平均容积率约为1
• 而我国现有的所有城市建成区的 平均容积率仅为 0.5 左右 • 低于国外多数城市的容积率
理想化的低碳城市
(4)高绿化率
保护原有绿地和湿地
采用墙面绿化和屋顶绿化技术,将原来安装空调室外机和 冷却塔的位置用来绿化
芝加哥市政厅的屋顶花园
可持续城市和社区实例4 瑞典马尔默市
3000户住宅的生态社区——明日之城 有1000多户住宅单元 100% 依靠可再生能源,主要采取以下 技术措施: (1)在一栋楼的屋顶安装有 l20 m2 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系统,年发电 量约为 1.2 万kWh;在 8 栋楼的屋 顶安装 l400 m2的太阳能光热板, 可满足小区 15 %的供热需求。 (2)距小区3 km外的一个2 MW风力 发电站,是瑞典最大的风力发电 站,年生产能力可达 630 万kWh。
理想化的低碳城市
人口密度比较高的东京、 新加坡等城市,人均交通 能耗只有人口密度比较低 的休斯敦、凤凰城等美国 城市的1/7~1/8。
但进一步提高人口密度, 对降低能耗的作用有限。
理想化的低碳城市
(3)高容积率 •容积率:建筑面积与占地面积之比
•在服务业发达的城市中,提高容积率意味着资本和财富的集 约,单位土地面积产出更高,有利于资源整合和资源配置优化
共享电动车制度,挪威制造
理想化的低碳城市
低碳城市的发展准则
(1)紧凑型城市:应采取城市集约化发展策略,即空间形态的 紧凑化和城市土地功能的紧凑化,遏制城市膨胀,保留和保 护碳汇。
(2)个人行动倡导负责任的消费:即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消费层 面提倡节约、环保、节能和低碳。 (3)资源消耗的减量化: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转 换和输运环节、就地提高资源富集程度。
城市规划基本原理
城市规划定义 城市规划是以全盘视角,对城市空间组织进行分析 和设计的科学。 欧洲委员会将城市和区域规划定为一项程序,由利 益相关者从功能、环境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综合考虑, 共同协作进行。
城市规划基本原理
规划和设计的建成环境应尽可能实现:
•提供生活和工作的空间,赏心悦目、原创性,安全、健康、 高质量,归属感、自豪感和认同感,公平性、包容性和个性 •为城市的动态发展、和谐、包容和公平等提供条件,并促进 城市更新
(3)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80%的燃料是木材,20%为天 然气,可以降低碳排放近60%;
居民环保意识,建理想社区,建立 未来业主协会,亲自参与到项目中
造价,比预算节省了15%~25%, 每套公寓平均售价2000欧元/m2。 德国弗赖堡的沃邦社区
可持续城市和社区实例1 沃邦社区
(4)无车小区,私家车停在小区外。学校、托儿所、儿童游乐区和商店都 设置在步行距离内。对外交通大部分靠自行车或公共交通。 (5)古树大多得以保存,绿化屋顶可以使雨水得到充分循环使用。 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城市联合展馆展出
除住宅外的民用建筑高度不大于 24 m者为单层和多层建筑, 大于 24 m者为高层建筑(不包括建筑高度大于 24 m的单层 公共建筑);建筑高度大于 l00 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
理想化的低碳城市
高层建筑的最大优点集约化利用城市的有限土地。以垂 直交通取代水平交通,降低对城市道路交通的需求。 高层建筑缺点:对域市环境影响大;城市峡谷和城市高 峰对采光、日照、自然通风、热岛效应、阴影以及污染 物扩散造成很大影响,城市局部环境和微气候变异 气候分析和气候设计
城市规划基本原理
可持续城市定义
•自给自足和独立自主的城市 •自给自足的发展即促进满足基本需求能力的发展 •具有经济活力的城市,以全球可持续发展为标,改善环境、 因地制宜
•通过缩短交通距离使城市紧凑化,和谐宜居
城市规划典范
宜居城市典范:温哥华
综合社会、文化、经济和生态 因素,统一的体系 发展目标:所有居民都可以平 等地进入绿地、公共等没施和 基础设施,并可以分享交通和 各种公共活动。
建筑材料:尽可能采用本地,回收当地拆除的古老建筑的 木结构和金属结构并修复再利用。 供热和生活热水的能耗相对较低,为 48 kWh/(m2·a)。 外墙保温隔热技术,双层砖中间填充 30 cm厚的矿棉 外窗采用三层玻璃,房屋朝南
实例3 贝丁顿零碳生态社区
无集中采暖系统,围护护结构保温特性、结构蓄热和被动式 太阳房设计采暖 当室温低于17℃时,设在厨房的热水加热器自动启动 热电联产系统:以木材废弃物为燃料,满足小区能源供应 家电产品:使用欧盟能耗最低、能效等级最高级别
如德国的慕尼黑市,在其 《紧凑型绿色城市规划》 中,将城市发展重点定位 在围绕公共交通网络组织 建立城市次中心上。
建立多中心城市
丹麦的哥本哈根“指形规划”理念
从1947年起,其城市发展规划围绕火车站和沿着铁路线, 形成了以快速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
保护农业用地
在荷兰,将几座中心城市 组合成一个环状多中心的 城市群地区,称为“兰斯 塔德”,并将该城市群的 中心地区规划为农业区。
理想化的低碳城市
低碳城市城市形态的主要特征
4H Highrise High density 高层 高密度
High plot ratio
高容积率
High greening rate 高绿化率
理想化的低碳城市
低碳城市城市形态的主要特征
(1)高层
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 - 2005)将住宅建筑依 层数划分为:1~3层为低层住宅,4~6层为多层住宅,7~9层 为中高层住宅,>=10层为高层住宅。
城市规划典范
宜居城市典范:温哥华
1990年,经过与4000多居民协商,“创建我们的未来” 4大战略:
(l)保护绿地和农田
(2)满足社区的多功能性,步行 (3)实现紧凑型大都市的理念 (4)交通管理优先考虑了步行的可能性
精明增长理论
在欧洲,人们向往绿色和安静的郊区环境,使得城 市中心逐渐衰落。 精明增长理论和新城市主义旨在: 吸引人们重回城市,重整城市密度,并在城市中营 造舒适宜居的环境。
旧城改造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建成超过 5000 m2的庭院, 包括公园、自行车停车场、垃圾收集站、社区公共活动中心
实例3 贝丁顿零碳生态社区
位于伦敦南部贝丁顿的高效节能生态住宅区,零能耗 交通便利,距离火车站、公交和有轨电车线路等都很近
社会化住房、贷款购买公寓、按市价出售的住宅和办公用 房各占 1/3
在家工作,配备各种办公空间,高科技网络设施
实例3 贝丁顿零碳生态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