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规划模板
燃气三联供
• 利用燃烧天然气发 电,余热制冷和采 暖,提供生活热水, 实现能量梯级利用。
• 适用范围:酒店、 医院、大学城、 商 业中心、工业园区、 数据中心等
低品位热源利用
• 利用浅层地热能、 生活污水和工业循 环水蕴含的能量转 化为生制冷和采暖。
• 适用范围:酒店、 医院、商业中心、 公寓、学校等
储能系统
• 利用电池、蓄冷、蓄 热、压缩空气等储能 技术,实现节能减排, 削峰填谷。
• 适用范围:数据中 心、岛屿、商业中 心、偏远地区等。
技术应用:分布式垃圾/污水处理技术
分布式垃圾处理技术
分布式污水处理技术
资源化
减量化
无害化
生活垃圾经预处理单元进行分选,分出的有机质和可燃物进行 破碎后进旋转床热解,热解产生的油气炭产品采用不同的工艺进行 利用。该技术可同时处理生活垃圾、有机污泥、病死牲畜等有机固 废,实现区域有机固废综合处置。
能源规划概念方案
目录
CONTENTS
01 能源规划 Energy Program
02 技术应用 Technology Application 多能互补能源系统集成技术 分布式垃圾/污水处理技术 零能耗建筑技术 能源管理平台
03 综合效益 Comprehensive Benefits
能源规划
区域能源规划根据区域内的能源结构和资源禀赋,优化配置传统化石能源与各种新能源,同时结合余热利用、热 泵、储能等先进技术,充分利用高、低品位能源,通过能源的梯级利用,为城市终端用户提供冷、热、电等产品的能 源解决方案。
中期效益
02
寻找节能空间,指导节能改造
制定用能规划,控制能源经费
降低运维人数,减少用人成本
长期效益
实现能源数字化、精细化管理 实现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
03
建设节约型社会、生态地球
建设绿色、清洁、低碳能源系统 实现节能、减排、降碳发展目标
打造成区域内碳零排放绿色小镇
模块化
智能化
高效率
采用渗透性良好的人工快速渗滤介质,以干湿交替的运行方式, 使污水在自上而下流经填料过程中发生综合的物理、化学、生物反 应,使污染物得以去除。该技术操作维护简便,净化效果好,建设 周期短,运营成本低。
技术应用:零能耗建筑技术
风光互补
保温建材
零碳建筑采用屋顶光伏和风力发电互补供应电力;采用地源热泵系统、热回 收系统进行供冷供热,过渡季节仅新风系统即可满足舒适需求;此外建筑采用墙 体保温、断热中空玻璃、遮阳系统达到节能要求;全年回收雨水用于生活冲洗、 绿植浇灌;零碳建筑接近实现能耗零排放、水资源利用最大化、室内温度和湿度 达到人体最佳舒适度等效果。
地源热泵
雨水回收
100%
100%
50%
绿色电力
地源热泵供应冷暖
雨水循环利用
技术应用:能源管理平台
集中监控
基础设施运行监视,故障异常快速发现处理,提高设备使用寿命
统筹调度
减少管理环节 ,优化管理流程,减少能源浪费,降低运营成本
大数据服务
大数据挖掘与分析服务,实现负荷预测智慧用能等大数据增值服务
云平台服务
而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太阳能利用
• 利用屋顶、幕墙、 停车棚等闲置空间, 通过电光转化,变 成绿色电能。
• • 适用范围:工业园
区、停车场、机场、 火车站、商业中心、 酒店的屋顶、幕墙 等闲置空间。
生物质利用
• 利用农林废弃物、 人畜排泄物等再生 循环利用,改善环 境,减少大气污染。
• 适用范围:居民、 发电、餐饮、商业 等用气
能源管理终端应用、能耗报告、能耗分析、节能改造等
通过集中监控、统筹调度、大数据服务、云平台服务等 手段,实现分布式能源与传统能源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高 效化,达到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的实时匹配,平均节能效益达 到20%。
综合效益
近期效益
减少能耗支出,节约用能成本
01
提高管理效率,分析用能情况
强化设备管理,提高用能安全
1 • 能源供应现状摸底调查 2 • 负荷和需求预测 3 • 可利用的资源禀赋分析 4 • 设定能源规划目标 5 • 能源系统的配置与优化 6 • 社会和经济效益影响分析
概念性 规划
整体性 解决方案
区域能源系统
区域能源规划步骤
技术应用:多能互补系统集成技术
以分布式光伏发电、燃气三联供技术为核心,结合可再生能源构建“区域能源网络”形成多能互补的智能微能源网; 区域能源系统的优势在于引进高效热电机组、实现燃气、电、热、冷的最优匹配,提高能源利用率; 实现建筑之间、企业之间的链接和能源共享,有效融入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热利用、生物质发电、地热利用等,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