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养生之道

养生之道

养生之道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黄帝内经》人同处于一世,然寿有长短,有寿逾天年,也有半百而殂,何者?排除天灾人祸,先后天不同也。

一、先天因素:人之先天,源于遗传,受之父母,根于宗族,无法改变。

宗族昌隆,父母敏健,孕育得当,足月分娩,则身体康健,反之则羸弱多病,寿难久长。

二、后天养生:若想益寿延年,先天无法改变,我们就要通过后天调摄,采取适当的方式和方法调理生机,条畅气血,平衡阴阳,和调脏腑,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以下我们从心境、环境、时节、呼吸、气功、饮食、起居、医药及理疗九个方面概述后天之养生,谓之“后天养生九篇”。

1、后天养生之心境养生篇益寿延年,良好的心态是首要的。

心态不平和,会致气机不调,阴阳失衡,气血紊乱,怒使气上,喜使气缓,忧使气郁,思使气结,悲使气消,恐使气下,惊使气乱。

气机不调则易伤损五脏,过怒会伤肝,过喜会伤心,过思会伤脾,过悲会伤肺,过恐会伤肾。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事情,都能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用积极的思想去看待,以超然的胸怀去面对,这是养生的第一要求。

为人处事要怀有慈善之心,豁达包容,待人以宽,仁孝感恩,敬老爱幼,行善积德,回馈社会。

举凡长寿之人,多有一颗平和仁爱的心,能笑口常开,对所有的事情都能不急不躁,泰然处之。

宽宏大度是养生之本,心底无私是长寿之道,自古斤斤计较、心胸狭窄者无有长寿。

有容乃大,无愧自安,心底无私天地宽。

心境高远者,淡泊宁静,心胸开阔,去留从容,宠辱不惊,不争名在朝,不争利在市。

知足常乐,胸怀宽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平气和,情志无过,以此养生则益寿延年。

2、后天养生之环境养生篇古语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山清水秀则地灵人杰,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是长寿的重要因素。

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人人文明礼貌,人际关系和谐,则人多长寿。

据世卫组织统计,长寿区域多符合上述的条件,如中国江苏的如皋,中国广西的巴马、中国新疆的和田、海南三亚的南山、巴基斯坦的罕萨、外高加索地区、厄瓜多尔的比尔卡班巴,这些地区水土良好,空气清新,适合生活居住。

反观一些疾病多发、平均寿命较短的地区,环境污染严重,水质差,空气质量差,在这样的环境中想身体健康长寿恐怕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养生还要多接触自然界,接触生命力旺盛的古树,接受其信息,接触长寿的老人,学习其经验并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的应用到生活当中,此亦为养生之道。

生于一方,长于一方,当造福于一方,全社会应共同努力改变生活和生存环境,使之更有益于身心健康,益于长寿。

3、后天养生之时节养生篇春夏秋冬,暖热凉寒,不同的时节也要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夏季应着单衣,冬季就要穿棉衣,如果不管夏冬只穿单衣或者只穿棉衣,那肯定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不利于养生。

内经有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秋应少用冷风,以养阳气;冬季宜放低暖气,以滋阴精)。

想要身体康健就要顺应四时节气的变化,随着季节的不同改变自己,适应节气。

中医学以四时配五行将一年分为五季,五季分为十二月,十二月分为三百六十余天,每天均分有十二个时辰。

五季按五行属性与五脏相合,春主生,宜养肝;夏主长,宜养心;长夏主化,宜养脾;秋主收,宜养肺;冬主藏,宜养肾。

人体内的气血运行流注按十二个时辰也分别对应于十二经,以寅时肺经起,依次流注于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然后再注入肺经,开始新的循环,十二经分属于不同脏腑,按此我们可以根据时辰节气的不同调养脏腑气机,从而达到脏腑调和,身体强健的目的。

譬如:卯时血气旺盛于大肠经,大肠主传导糟粕,此时辰起床大解,是相对容易和有助于身体健康的。

4、后天养生之呼吸养生篇“养生大道,一呼一吸而已。

”呼吸是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方式。

离开了呼吸,机体不进行气体交换,浊气滞留于体内,清气不能吸入,生命很快就会衰亡,只有不断地呼浊吸清,才能延续生命,生机勃勃。

吸天地之灵气,采日月之精华,吸入自然之清气,呼出浊气,鼻纳口吐,吐故纳新,循环气息,生机不止。

在养生方面,呼吸也是有一定要求的。

《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篇》中言道:“纳气有一,吐气有六。

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寒,呬以解极。

”意思是说,纳气有一种,就是吸气,吐气则有六种,即吹、呼、唏、呵、嘘、呬。

吹可以除热,呼可以去风,唏可以除烦,呵可以行气,嘘可以散寒,呬则可以解除身心疲乏。

注意调整呼吸,有利于清理体内代谢产物,减轻脏器负担,延长寿命。

“不论坐卧站立走,吐纳深长细缓匀。

”日常生活中呼吸当均匀深长,均匀深长的呼吸可以平复心境,使心跳和缓,有利于延缓心脏衰老,延长寿命。

5、后天养生之气功养生篇气功可以平心静气,修身养性。

中华气功养生,源远流长,动静并行,各具所长。

气功有动功和静功之分。

动功是以肢体运动等动的姿态配合意念活动和呼吸方法的功法,如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五禽戏、八段锦、香泉功等均有或属于动功。

动功的特点是外动内静,动中求静。

静功是以站、坐、卧等静的姿态配合意念活动和呼吸方法的功法,如桩功、内养功都属于静功。

静功的特点是外静内动,静中寓动。

初学气功者宜先由动功开始,因为动功要求比较简单,易于掌握,练起来比较容易,待达到一定水平,再开始静功练习。

练习气功要做到专一(心无旁骛,神志专一)、守神(意守丹田,渐入虚无)、清心(凝思绝虑,排除杂念)、坐忘(革除视听,脱离知觉)、弃世(忘却俗务,自在空间)、重生(抛除名利,犹如新生),无论动功还是静功,皆要求意念和呼吸的配合。

气沉丹田,精神内守,忘却肢体,革除视听,脱离知觉,抛却纷扰,心不胡思,意不外驰,精不妄动,气不轻浮,神不乱游,心境虚静专致,神态安逸明清,宁静使人心安,心安而使思起,思起而使获得,人生而静,天之性也。

养身之道,在神静心清,“养生之经,要在自然,动不知所向,止不知所为,随物卷曲,随波而流,动则与阳同德,静则与阴同波,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此乃养生之经也。

”6、后天养生之饮食养生篇饮食是生命延续不可或缺的,要想身体健康,饮食必须得当。

首先要保证按时用餐(早餐7点-9点,午餐11点-13点,晚餐17点-19点),其次餐不过饱,严格把握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的饮食原则。

饮食我们可分为饮和食两方面来说。

饮即饮水,也就是液体摄入。

水是人类生命的第一要素,占人体的三分之二有余,人离开了水则难以生存。

饮水首先要保证饮用安全卫生的水,饮用严重污染的水对养生一定是无益的。

其次饮水要足量。

饮水多少是足量呢?要计算每天需要的饮水量(以容量约200ml的玻璃杯为标准),只要用体重除以100,再乘以8即可。

例如,一名体重150斤的成年人每天需要饮水12杯(含有咖啡因或酒精的饮料有利尿作用,因此不能算在液体摄入之内)。

含酒精的饮料要少喝,量多伤肝。

睡前少喝,睡后多喝,睡前忌大量饮水,以免加重脏器负担,并且会导致夜间小便次数增多,影响睡眠。

饮茶也是摄入水分的重要方式,我国茶文化历史久远,有丰富的茶类可供饮用。

按中医养生原则,饮茶也应按季节分别,春季宜喝花茶,夏季宜喝绿茶,秋季宜喝青茶,冬季宜喝红茶。

茶叶冲泡时间不宜过久,另外还要因人而异,贫血病人应少喝绿茶,避免使贫血状况加重,如此则能使身体更健康。

食即膳食,指固体食物的摄入,三餐食品应少荤多素,营养均衡,忌过饥、过饱、过冷、过热。

食品由口入胃,先在胃中进行腐熟,饮食不适当,胃首当其冲,先受其害。

现在人们饮食不太注意,所以有“十人九胃病”的说法。

中医学中五味五色与五脏有相互对应的关系,酸味、青色入肝,苦味、红色入心,甜味、黄色入脾,辛味、白色入肺,咸味、黑色入肾,我们可以据此调配饮食。

但凡事皆有度,膳食亦同,过犹不及,膳食色味切不要过,要合理搭配,保持营养平衡。

为健康计,应限食猪蹄、动物内脏、肉食鸡、肉食鸭以及油炸、腌制、烧烤等垃圾食品,宜食全麦、燕麦、红豆、黄豆、黑豆、绿豆、小米、大米、玉米、南瓜、板栗、花生、核桃、杏仁、松子、西红柿、大蒜、山药、冬瓜、胡萝卜、地瓜、菌菇等水果和蔬菜或鱼类等。

7、后天养生之起居养生篇起居有常,四时有度,按时作息,不妄作劳,可保健康。

起居也就是工作、活动和休息,生活中应注意劳逸结合,“不妄作劳”,工作和休息有时有度。

常听到有人感叹:这么年轻就落了一身的病!为什么?与现在的生活习惯不无关系,工作模式固定、生活无规律、过劳、过懒等等都是导致众多疾病年轻化的原因。

从事办公室工作的朋友条件允许的话每半个时辰应起身稍事活动,以调动趋于停滞的气血,避免血气淤滞,发生病变。

工作之余应加强运动,运动要适时、适合、适度、适量。

很多人有早起户外锻炼的习惯,太阳还没出来,就进行激烈的户外锻炼,从科学的角度讲,这是不利于健康的,因为此时空气中含有很多的细菌病毒,而且此时活动易造成心脑血管意外,所以锻炼要选择适当的时刻,尤其是老年人,养生宜跟着太阳走。

起床早可以先进行室内活动,待太阳升起以后再进行户外活动。

户外器械锻炼时以多项为好,以微汗为宜,以锻炼过后感觉精神畅快,身体轻松不倦怠为度。

对于老年人要根据年龄选择适当的活动,60岁的老人要有60岁的锻炼方法,硬要像20岁那样去活动,是会出问题的。

锻炼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分钟热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行的(日常生活中坚持头常梳、眼常转、面常搓、齿常叩、舌常搅、津常咽、耳常揉、腹常收、腿常蹬、肛常提、脚常洗,可助康健寿长)。

“不妄作劳”中的“劳”亦指房劳,房劳宜节制。

房劳必耗精气,“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

”精气乃人生命存在之根本,切不可过于耗伤,闭合之术,养生之本,不可纵欲,宜节欲惜精。

自古帝王长寿者甚少,一是因为日理万机,过于操劳国事,更主要是因为三宫六院,妃嫔众多,房劳过度。

古人40岁别铺,50岁别床,60岁别屋,70岁后绝欲,是很有益于养生的。

休息主要是指睡眠,充足的睡眠、良好的睡眠质量于养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人一生中约有1/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睡眠质量的好坏关系着精力充沛与否。

睡眠好,精力充沛,工作效率高;睡眠差,精力不足,工作效率也高不了。

晚上睡眠应在亥时(21点-23点)入睡,此时血气旺盛于胆经,不进入睡眠状态易造成肝胆火旺,午时(11点-13点)气血流注于心经,宜午休片刻,以降心火,减轻心脏负担。

睡眠早晚还应当顺应四时,春夏宜晚睡早起,秋季宜早睡早起,冬季宜早睡晚起。

饮食起居还要养成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生吃瓜果要洗干净等,尤其是现在,农药、化肥残留比较厉害,生吃蔬菜瓜果一定要浸泡、冲洗干净。

8、后天养生之医药养生篇医药是当今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在维护人类健康生存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