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超声检查规范

超声检查规范

心脏血管超声检查规范心脏【检查方法及内容】受检者一般需要静卧于高度适当的检查床上,体位适当,自然放松,安静,充分暴露检查部位,一般要求腰部以上没有衣物覆盖,尤其是胸前区域。

受检者体位依检查部位和状况而异,一般常规胸骨旁、心尖部检查时,受检者通常取仰卧体位或45度左右的左侧卧位,左侧卧位的倾斜程度需根据检查目的进行调整。

将探头置于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与胸壁垂直。

左室长轴切面:M型超声取主动脉根波群,测量主动脉窦部(舒张期)及左房腔(收缩期)。

M型超声取左心室波群分别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左室收缩期末期、室间隔(舒张末期)、左室后壁(舒张末期)的内径及厚度,并由此计算出左室舒张期容积(EDV)、左室收缩期容积(ESV)、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二维于该切面测量主动脉环部、右室流出道、右室。

观察室间隔及左室后壁的中段与基底段有无运动异常。

CDFI可观察二尖瓣主动脉瓣瓣口血流及左室流出道血流,室间隔是否完整。

胸骨左缘大动脉短轴切面:观察右室前壁、右室流出道、主肺动脉及其分支、主动脉根部及主动脉瓣、左心房、房间隔、右心房、三尖瓣左冠状动脉主干和心包膜等心血管结构,并测量肺动脉主干内径。

胸骨左缘乳头肌水平左心室短轴切面:观察右室前壁、右心室、室间隔、左心室、乳头肌、左室前壁、侧壁、后壁及下壁,和心包膜等心血管结构。

二维观察左室前壁、侧壁、后壁、下壁室间隔的中段有无运动异常,通过M型超声观察左室前壁及后壁有无节段性运动异常较为直观。

CDFI可观察右室流出道、肺动脉瓣、肺动脉及其分支、主动脉瓣血流,室间隔有无异常分流。

心尖部四腔心切面:探头置于心尖搏动处,或从胸骨旁心尖部断面继续向外下移动探头,直至左心室壁完全消失,在将探头方向标指向右胸锁关节,与左室长轴断面基本垂直,使图像的扇形尖端位于心尖部,扇面指向心底部,心脏十字交叉一般位于图像中央,同时显示四个心腔,二尖瓣和三尖瓣处于左右排列方向,以此作为确定切面位置正确的标志,图像的左右方位与心脏实际位置相同,上下位置正好倒转。

观察心脏的四个腔及其心壁,乳头肌,房室瓣,房、室间隔,肺静脉,冠状静脉窦和心包膜等心血管结构。

二维观察二尖瓣,三尖瓣口活动情况,房、室间隔有无回声中断,左室侧壁及前室间隔尖段、中段、基底段有无节段性运动异常。

测量右房内径(收缩期)。

CDFI观察二尖瓣、三尖瓣瓣口血流,房室间隔有无过隔分流、肺静脉开口位置是否正常。

PW及CW观察二尖瓣、三尖瓣瓣口、肺静脉开口血流,通过二尖瓣瓣口血流频谱测E峰、A峰来评价左室舒张功能。

心尖部五腔心切面:探头放置部位及其指向基本与心尖部四腔心切面相似,但稍将探头向上偏斜,并顺时针序旋转15-20度,在心尖四腔心切面的图像中央十字交叉处出现左室流出道和近端主动脉根图像。

在主动脉根内可观察到主动脉瓣。

CDFI观察主动脉瓣上、瓣下及左室流出道血流。

PW及CW观察主动脉瓣上、瓣下及左室流出道血流频谱。

心尖部两腔心切面:将探头在心尖四腔心切面的基础上逆时针旋转90度。

观察左室前壁及下壁,心尖段、中段和基底段的室壁有无节段性运动异常。

左房、左室及二尖瓣结构。

CDFI观察二尖瓣血流。

胸骨上窝主动脉弓长轴切面;患者将枕头置于肩部,头部后仰,平卧于检查床上,探头置于胸骨上窝,指向后下方心脏方向,探测平面基本与主动脉弓长轴平行,介于矢状面与冠状面之间的一定角度,以清晰显示主动脉弓及其分支为标准。

观察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及其主要分支、降主动脉起始部、肺动脉和上腔静脉等心血管结构。

CDFI观察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及其主要分支、降主动脉起始部、肺动脉和上腔静脉血流及有无异常分流。

PW及CW探测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及其主要分支、降主动脉起始部血流频谱,检查有无高速血流,通过降主动脉起始部血流频谱可以估计主动脉瓣返流程度。

剑突下四腔心切面:患者平卧,屈双膝,腹部放松,探头置于剑突下,探头方向指向左肩部,与胸骨旁长轴切面基本垂直,扇形图像的尖端和右侧为肝脏,随后为靠近心尖部的右心室壁,扇面指向心底部。

有助于观察心脏四个心腔各部位结构、空间位置关系和功能,房、室间隔,尤其是房间隔的完整性。

CDFI观察房、室间隔有无分流。

瓣膜病1.房室腔是否扩大。

2.瓣膜形态与结构:瓣膜有无增厚,结构是否蓬松,二尖瓣及三尖瓣包括腱索,二尖瓣乳头肌;主动脉瓣与肺动脉瓣瓣膜数量,瓣膜分割是否均匀;瓣膜表面是否光滑;有无粘连,粘连部位。

瓣膜的运动:瓣膜运动是否僵硬,开放是否受限(轨迹法测量瓣口面积),关闭有错合(或裂隙),瓣膜(或腱索)有无脱垂。

CDFI于瓣口(或瓣上、瓣下)检出高速射流或返流,频谱测量瓣口跨瓣压差和返流压差。

M型超声观察瓣膜运动曲线,典型的为二尖瓣狭窄“城墙样”改变,二尖瓣脱垂“梿枷样”改变,肺动脉瓣“W”征。

3.左房及左心耳部是否有附壁血栓形成(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4.各心室壁有无肥厚,室壁运动是否协调,室壁增厚率有无减低。

5.是否合并心包积液。

先天性心脏病1.房室腔是否扩大,房室腔是否正位。

2.房室连接,心室与大血管连接受否正常。

3.房室间隔缺损,可见回声中断,CDFI必须有明确的过隔血流,频谱于缺损口检出高速血流(合并肺动脉高压时流速较低),测量分流压差(指室间隔缺损),缺损大小,缺损定位尤为重要。

主动脉是否骑跨,骑跨率为多少。

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与降主动脉间异常通道(通道形态),CDFI检出大血管水平分流,频谱确定分流时相,测量分流压差。

1.各心瓣膜有无脱垂,关闭不全,狭窄。

2.心肌运动是否协调。

3.房间隔缺损要观察肺静脉是否都开口于左房。

心肌病1.房室腔是否正位,房室腔是否扩大。

2.心室壁有无肥厚或变薄,室壁增厚率(正常、减低、增强),静息状态下心肌有无节段性运动异常;心室壁有无膨出,有无反常运动。

M型超声观察室壁运动较为直观。

3.心室流出道及流入道是否通畅。

4.心肌回声有无增强,心内膜有无增厚,回声是否增强。

5.各瓣膜形态和活动有无异常,瓣口有无异常血流。

与瓣膜病鉴别较为重要。

6.房室间隔连续无中断,CDFI有无房室水平分流。

7.大血管走向和内径是否正常,CDFI有无大血管水平分流。

8.心包回声是否正常,心包腔有无液性暗区。

心包疾病1.房室腔是否正位,房室腔是否扩大。

右室前壁有无塌陷。

2.心室壁有无肥厚或变薄,室壁增厚率(正常、减低、增强),静息状态下心肌有无运动异常;M型超声观察室壁运动较为直观。

3.各瓣膜形态和活动有无异常,瓣口有无异常血流。

瓣口血流频谱变化。

4.房室间隔连续有无中断,CDFI有无房室水平分流。

5.大血管走向和内径是否正常,CDFI有无大血管水平分流。

6.心包有无增厚,回声是否增强,心包表面有无沉积物,心包腔内有无纤维条索,积液,测量积液量及积液集中的位置,心尖部液面宽度。

二、颈部血管受检者取仰卧位,双肩垫枕,头略向后仰。

检查时嘱患者颈部伸展,头略向另一侧倾斜。

常规检测从颈总动脉近心端开始向头侧端自下而上连续扫查至颈内、颈外动脉分叉处,超声束与颈总动脉走向平行,可清晰显示血管壁结构。

完成纵向扫查后,声束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度,与血管长轴垂直,显示血管的横断面影像,同样自下而上连续扫查显示横断面结构。

测量颈总动脉内膜厚度,分别测量颈总动脉干(颈总动脉分叉处近端1.5cm范围的内膜厚度)与分叉部内膜厚度,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

连续纵向及横向扫查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血管壁,观察有无血管内膜增厚及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若有斑块形成,测量斑块大小,是否导致狭窄,若狭窄测该处直径狭窄率、面狭窄率。

CDFI及PW于狭窄处及其远端检出高速血流。

PW将取样容积置于颈总动脉中段、颈内动脉及椎动脉远端,通过频谱检测分析参数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PSV/EDV、血管阻力指数(RI)、血管搏动指数(PI)和血流量(VOLUME)、管腔内径。

CDFI纵向及横向连续扫查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观察有无血液动力学改变及血管变异。

腹部超声检查规范肝脏【检查方法】1.检查前准备常规的肝脏超声检查不需要任何检查前准备,只在同时需要对胆道系统进行检查以及观察门静脉系统血流量进餐前后的变化时,病人才在空腹情况下进行检查。

2.检查体位(1)仰卧位:为常规检查体位。

病人仰卧,平稳呼吸,两手上举置于枕后。

主要用于检查肝左叶,右前叶和部分右后叶。

(2)左侧卧位病人向左侧45°~90°卧位,右臂上举置于头后,便于观察肝右叶,特别是对右后叶的观察。

(3)半卧位、坐位和站立位:适用于肝脏位置较高的病人,用于了解肝脏的活动度以诊断肝脏下垂。

(4)俯卧位:一般不用,仅在肝脏位置过高,肝右叶显著肿大或需与其他疾病如腹膜后肿块鉴别诊断时选用。

3.扫查方法肝脏超声扫查应做到系统、全面和正规,按一定步骤有序地进行。

根据先易后难的顺序,首先从左肝开始扫查。

肝脏超声常规切面探头位置:右季肋下横切观察第一肝门剑突下横切观察第二肝门右肋间斜切观察右叶间裂肋缘下矢状面观察左外侧角、左叶间裂、左叶经腹主动脉、正中裂、膈顶部、肝下缘【检查内容】1.肝脏的测量肝右叶最大斜径:需显示观察膈顶部,以肝右静脉注入下腔静脉的肋下肝缘斜切面声像图为标准,测量得到的肝脏前后缘之间的最大垂直距离,正常值不超过12~14cm。

2.观察肝脏的大小、形态、边缘、包膜光整及连续性,及右叶膈顶部、左外叶边角部位。

3.肝实质内回声的均匀程度,有无弥漫性或局灶性增强、衰减、透声性增加或减低。

4.肝实质内异常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数量、回声性质、有无包膜、内部液化、声晕、侧空失落效应及后方增强或衰减。

5.肝血管、胆管的分布、走向、纹理的清晰度;有无局限性或整体的增粗、扩张、扭曲、狭窄、移位、闭塞;病灶内、外的血流分布情况;血管内有无栓子形成。

6.体位移动、深呼吸时观察肝脏的活动度,包膜与周围组织有无粘连。

7.肝门部及腹腔内有无肿大淋巴结;有无腹水。

【注意事项】1.在肝脏超声检查中,应对上下、内外等部位进行连续性滑行扫查,在某一位置进行断面观察时,应做左右或上下方向最大范围的侧动扫查,避免跳跃式扫查。

2.对肝脏径线测量时要坚持标准体位和标准切面,避免因呼吸深度和检查体位的不同而带来的误差。

3.在右肋间扫查观察右膈顶部肝组织结构时应让病人尽可能呼气,使横膈尽量上升后做屏气动作,以便超声束能有效投射至上述区域,井使检查者有足够时间调整声束投射方向及观察,分析声像图特征。

同理,在肝脏其他部位检查中,让病人尽可能吸气使横膈尽量下降后再屏气,以避开肋骨、肋弓和胃肠气体的遮挡而获得最佳显示。

4.在肋下缘肋间断面扫查时、右肾上极、右肾上腺及腹膜后病变易重叠在肝脏断面上、故应重视纵断面或冠状断面的扫查,并配合呼吸运动动态观察,帮助确定病变是在肝内还是在肝外。

相关主题